镍中毒主要为吸入镍及其盐类的粉尘引起,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刺激症状及皮肤损害。工业上,制作各种镍合金、镀镍作业、制造含镍器皿和材料、镍镉电池等均可能接触到镍。长期接触镍的工人除有中毒机会外,其癌症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恶心等。另外,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以呼吸道损害为主,是由吸入大量羧基镍引发的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和两肺满布湿性啰音等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的表现,并可出现高热、抽搐、昏迷及心、肝损害。具有早发症状和晚发症状是其特征性表现。
长期接触低浓度羧基镍可引起慢性镍中毒,主要表现包括皮肤损害、神经衰弱和呼吸系统损害。
镍中毒系长期或大量吸入镍及其盐类的粉尘所致。镍属于致敏物质,接触皮肤或进入人体内可引起过敏反应,产生严重危害。
接触皮肤或进入体内,与大分子蛋白结合,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复合物,能致敏T细胞,导致机体产生细胞介导的皮肤接触过敏反应,和抗体介导的速发和迟发性哮喘反应。镍及其盐类可抑制ATP酶,使血管内皮细胞ATP酶活性降低,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肺、脑等组织水肿、出血。
长期接触镍及其化合物,容易引起镍中毒。
镍中毒从发现至今已造成数百起急性中毒事故,主要发生于从事镍金属冶炼、加工的工人。
从事镍金属冶炼、加工的工人。
镍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道损害、皮肤损害、肝肾损害等,长期接触硫化镍、氧化镍及可溶性镍工人的鼻癌和肺癌等危险度有所增加,还可引起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具有早发症状和晚发症状是急性镍中毒的特征性表现。早发症状常在接触高浓度镍后迅速出现。常有头昏、头痛、乏力,眩晕、呕吐、恶心,有时有心前区疼痛。在接触镍后6~36h出现的晚发症状,常有剧烈的胸痛,还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绀、明显乏力,寒战、发热,心动过速、咳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有大量干、湿啰音等肺水肿征,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片状阴影,肺门增宽。重症中毒病人可出现糖尿、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
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常在接触后2个月内发生,多见于暴露部位。皮损性质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奇痒,故称“镍痒症”。长期反复接触,皮损呈慢性化过程,有苔藓样变或色素沉着。脱离接触后,皮损经数周或数月后自愈。
慢性镍中毒还可发生头晕,头痛、乏力、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咳嗽、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的非特异性表现,少数出现心肝功能异常,过敏性皮炎表现。
长期接触硫化镍、氧化镍及可溶性镍工人的鼻癌和肺癌等危险度有所增加。
毒物进入体内,作用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肺、组织水肿、出血。
如头昏、头痛、呕吐、眩晕、惊厥、昏迷等。
如心动过速、奔马律、心影扩大、心电图改变等。
如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及黄疸。
如血糖升高,甲状腺、肾上腺功能降低。
长期接触镍的工人患肺癌和鼻咽癌的危险性增加。
镍中毒患者均需就医治疗。对于高危人群,要明确镍中毒的主要症状,一旦有疑似镍中毒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对于长期接触镍的工人,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镍中毒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头昏、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呼吸道损害症状,以及皮肤损害伴奇痒,高度怀疑镍中毒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镍中毒的患者,若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惊厥、抽搐,甚至昏迷,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优先考虑前往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尿镍、血镍高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头昏、头痛、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皮肤损害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血压下降、休克、惊厥、抽搐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急性镍中毒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尿出现蛋白和管型。
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增高。
尿镍正常值为0.075μmol/L(4.4μg/L),范围0~0.187μmol/L(0~11μg/L),血镍正常值为0.0817μmol/L(0.48μg/dL),范围0.049~0.119μmol/L(0.29~0.7μg/dL)。尿镍通常在中毒后迅速增高,并在1~2天达最高峰,7~10天后恢复正常。
胸片可见片状渗出阴影,慢性中毒时胸片有肺纹理增多。
心电图有心肌损害,脑电图有轻至中度异常。
根据职业史、生产环境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参考血镍、尿镍定量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呼吸道和皮肤病,方可诊断。
轻度中毒时小于0.325μmol/L(25μg/L);
中度中毒0.325~8.5μmol/L(25~500μg/L);
重度中毒超过8.5μmol/L。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又简称上感。常见症状为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以及发烧等。急性镍中毒早期症状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而延误治疗,应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作出鉴别。
表现为突然发作、端坐呼吸、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口唇及肢端发钳、烦躁不安、心悸乏力等。体征包括双肺广泛水泡音和/或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区奔马律及收缩期杂音。心源性肺水肿与急性镍中毒所致肺水肿症状类似,注意通过病史、职业接触史和相关实验室检查鉴别。
急性中毒患者应立即撤离现场,清除体表污染,安静休息。吸入量较大时,应及早采取防治肺水肿的措施,即吸氧、使用镇静药物、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利尿药物等。急性吸入患者,即使无症状亦需密切观察至少48小时。中毒患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及早抗氧化治疗。
早期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镍中毒引起的肺水肿,常用的药物有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C),对急性羧基镍的络合作用较好。用药后的尿镍可增加3~20倍。此外,新型螯合剂有N-苯甲基-D-葡萄糖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以及内消旋-2,3-二巯基琥珀酸等。N-苯甲基-D-葡萄糖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C,与二价镍离子形成脂溶性螯合物,易从粪便中排出。内消旋-2,3-二巯基琥珀酸,与二价镍离子形成亲水性较强的螯合物,主要由尿排出。其中N-苯甲基-D-葡萄糖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毒性最小,能降低脑镍含量。
轻度、中度镍中毒者预后良好,重度中毒者如果未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经治疗后器官损害迁延仍较久。
镍中毒患者及时就诊一般能够治愈。
镍中毒患者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镍中毒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复诊,检测血镍、尿镍浓度,建议调离长期接触镍的工作岗位。
镍中毒患者日常应注意膳食多样化,由于卧床,肠蠕动减慢,需要增加粗纤维食物。另外,宜多饮水,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镍中毒患者的护理包括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加强饮食管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以及远离镍制品。
了解镍中毒的原因,各种药物的用法、剂量和不良反应,以及职业病的预防。
指导恢复期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提高肺通气功能。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低盐饮食,适当运动。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通风,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远离镍制品,增强防范意识。
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家属注意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感染、代谢、体重变化、出血、血压升降、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家属给患者同情、安慰和鼓励,针对患者心理及时沟通,减轻病痛,放松心情。
孕妇、哺乳期妇女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驱镍治疗期间,禁用副醛或水合氯醛类药物。
镍工业发展迅速,使接触镍的人群范围及危险性均较前大大增加。然而镍中毒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且潜伏期相对较长。因此,镍中毒的预防工作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否则易致病情延误而引发严重后果。针对镍中毒等问题,必须加强预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工业环境。
对于从事镍金属冶炼、加工等长期接触镍的工人,宜定期进行镍中毒的预防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镍、尿镍浓度。
尿镍正常值为0.075μmol/L(4.4μg/L),范围0~0.187μmol/L(0~11μg/L)。
血镍正常值为0.0817μmol/L(0.48μg/dL),范围0.049~0.119μmol/L(0.29~0.7μg/dL)。
尿镍通常在中毒后迅速增高,并在1~2天达最高峰,7~10天后恢复正常。
从事冶炼、电镀等工作的工人,由于长期接触镍,容易引起镍中毒。通过使用无镍电镀方式,减少镍对工人的身体损伤。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应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对于工业镍的危害,主要通过腐植酸树脂对镍离子进行交换,或者膜电解法,有效处理含镍的工业废水。
除了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外,冶炼工厂需要做好通风排毒等防护设施。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过敏者,不宜从事镍作业。
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减少镍对环境、人体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镍的接触,尤其是妊娠期妇女,需要远离镍,避免镍对母婴健康的危害。
生活中不要长期使用不锈钢或其他金属类餐具、饮水用具,不用不锈钢器皿煎熬中药。不锈钢餐具中一般都含有铬和镍,铬是使产品不生锈的材料,而镍是耐腐蚀材料。如果使用劣质不锈钢餐具或者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造成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不吸烟,远离镍制品,提高镍中毒的防范意识。某些燃料、香烟的燃烧过程会形成镍化合物,引起不同程度的镍中毒反应。
勿轻易染彩发。各种染发剂中常含有金属镍。有过敏体质者、血象异常者、有血液病史、肝或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各类染发剂。怀孕妇女切忌染彩发,其中所含重金属可能致胎儿畸形。
热天不宜佩戴项链。镍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的常见危害是镍接触性皮炎,发病率较高。常见的如金、银、珍珠以及贝壳类饰物等都含有一定量的镍,甚至有的还含有某些放射性物质,热天佩戴后易引发皮肤损害。
4211点赞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曹翠萍,王雪莉.重金属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
[3]曹宏梅,赖红伟,董树国,等.微量元素镍概论[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
[4]严永华,杜鹃,吴晓琴,等.羰基镍中毒[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2.
[6]李翠敏,李革.羰基镍中毒的护理体会[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
[7]董洪莲,续锦.急性羰基镍中毒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厂矿医学,20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