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弥散性、进行性的肝脏损害的疾病,肝细胞广泛的变性坏死,网状蛋白结构破坏,肝细胞结节再生,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分隔,形成假性肝小叶,肝脏萎缩变硬。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儿生命。以往报道妊娠合并肝硬化的孕产妇死亡率很高,过去不主张肝硬化患者继续妊娠。近年来肝硬化治疗方法的进步和围生期监测的加强,妊娠合并肝硬化可以有较好的预后。
妊娠合并肝硬化的病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中毒或化学毒物等。好发于妊娠期女性、长期服用肝损药物的患者。肝脏负担重、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贫血、低蛋白可诱发。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妊娠妇女引发肝炎,并发展成肝硬化。
长期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反复接触含砷等化学毒物,可能会引起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在妇女妊娠前或妊娠时逐渐发展成肝硬化。
由遗传和代谢性的肝脏病,如卟啉病、血色病等,在妇女妊娠前或妊娠时逐渐演变成肝硬化。
血吸虫病、血管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
在妇女妊娠期间,由于还要负责胎儿的营养,营养需求总量比平常要高。所以在妊娠期间妇女的肝脏代谢负担加重,更易产生腹水,使肝硬化的病情恶化。
肝硬化病人多伴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门静脉系统过度充盈,妊娠子宫增大,腹内压增高,可加重食管静脉扩张。加之分娩期第2产程孕妇用力屏气等因素,均可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
肝硬化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力增加、低蛋白血症、雌激素代谢障碍和缺氧有关,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肝硬化合并腹水、低蛋白、子宫肌纤维水肿等,临产后易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停滞。由于凝血机制障碍、凝血因子缺乏可引起产后出血。而肝硬化病人贫血、低蛋白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产后感染。孕产妇合并肝硬化死亡原因主要有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和肝性脑病。
妊娠合并肝硬化的发病率较低,约占分娩总数的0.02%。女性肝硬化患者年龄一般在23~42岁。
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基础代谢率在认证早期稍有下降之后会逐渐升高,分泌变化的影响所导致的肝损伤。如果还具有大量饮酒史,可能患病的几率会更大。
大部分药物经肝脏代谢,如果服用本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对肝造成实质性损害,诱发原发性肝硬化。
各种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患有这些肝炎的妇女是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高危人群。
砷是一类容易引起肝炎的化学性物质,如果孕妇反复接触含砷的物质,可能会使妇女在妊娠期增加患病的几率。
妊娠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腹水、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四肢没有力气,会导致肝肿大,有的发病很急,会发高烧、打寒战或者是出黄疸等。妊娠晚期会出现高血压以及蛋白尿、浮肿的症状,如果比较严重,还有可能影响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症状较轻,可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等,这些症状常在劳累时出现,经休息后缓解。体征不明显,肝脏常肿大,部分患者有脾大,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
食欲减退是常见症状,有时伴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疲倦乏力,上腹部疼痛或腹胀,牙龈、鼻出血或有呕血与黑粪。体格检查可发现面色黝黑、消瘦枯萎、皮肤黏膜有紫斑或出血点、腹壁静脉怒张、腹水、肝脏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晚期病人肝脏缩小、坚硬,表面呈结节,脾大。
并发症包括贫血、妊高征、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国外报道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40%以上。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均经过肝脏代谢,肝硬化时该系统的活性增加,加之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妊高征的发病率增加。由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因子缺乏和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升高。肝硬化患者的抵抗力降低、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产时疲劳等因素,产后感染的发生率升高。
孕妇在孕期应定期产检,如发现合并肝硬化,需积极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B超等检查,明确诊断。
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有肝炎史或血吸虫病史、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等病史及时就医。
出现蜘蛛痣、牙龈出血、鼻出血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产科就诊。
可去消化内科做相应检查。
是否有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四肢没有力气症状?
这种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你到现在怀孕多长时间了?
之前有进行治疗过吗?用过什么药?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检测肝脏的损害程度。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明显、胆固醇及胆酸低于正常。检查的前一天晚上需要饮食清淡,第二天早上空腹前往医院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抽血时间在早上9点之前,最迟不超过12点。
采取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对血液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该病可见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偏低,辅助肝硬化的诊断。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的食物,如炸鸡、红烧肉等,同时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影响检查结果。
尿液可以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肝硬化患者有黄疸时,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阳性,出现肝肾综合征时有蛋白和血尿等,以上指标可辅助诊断肝硬化。
使用超声波进行诊断,可查知肝脏情况。肝硬化早期可见肝脏肿大,晚期肝脏缩小,表面凹凸不平,伴有腹水,这些现象可以作为肝硬化的诊断指标。最好早上空腹去做B超检查,检查前不要大量饮水,这样可以排除胃肠道的干扰。
孕妇可以通过内镜(胃镜)对空腔脏器或组织进行检查,可直接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了解曲张程度和部位,作为诊断依据,同时可发现出血点。检查前需要进行病毒性肝炎指标的化验检查, 避免交叉感染。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在停药一周后进行内镜检查。检查后如果感到腹部肿胀,是因为检查过程中肠腔充气,排气后症状将会消失。如果感到腹胀明显,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孕妇可以通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肝硬化,并了解肝硬化的组织类型、肝硬化程度。
消化道症状严重,表现为食欲极度减退,频繁呕吐,腹胀,出现腹水。
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值>171μmol/L(10mg/dl)。
出现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肝功能明显异常,酶胆分离,白/球蛋白比倒置。
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倾向。
迅速出现肝性脑病表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肝肾综合征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肝肾功能轻度受损,出现黄疸,尿酮阳性。纠正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后迅速恢复。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有助于鉴别。
患者可能出现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症状,如果病情发展迅速,可能会伴有癫痫、昏迷等,严重时合并肝损害,患者存在妊高征体征,终止妊娠可很快好转,肝炎病毒特异性血清学检查可协助鉴别。
表现于妊中晚期全身瘙痒和黄痘,无其他特征,产后1~2周消退。患者服用避孕药亦产生黄疸。本病可致早产、围产儿死亡及产后出血率上升。分娩过程注意胎心监护情况,两者可根据血液检查进行鉴别。
妊娠晚期特有的疾病,以初产妇居多。临床表现与重症肝炎相似的消化道症状、黄疸、出血倾向、低血糖和肝肾功能衰竭,易误诊为急性重症肝炎。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为阴性,B超见肝区弥漫性的密度增高区,呈雪花状强弱不均。MRI见肝大片密度减低区,对诊断有帮助。肝脏穿刺行组织学检查,有肝细胞均匀性增大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则可明确诊断。
患者可以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尿色增深以及黄疸等症状,可有长期服用氯丙嗪、苯巴比妥类镇静药、四环素、红霉素、异烟肼、利福平、氟烷等麻醉药物的病死,停药后可恢复,两者可以根据病史的不同进行鉴别。
妊娠早期有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食管静脉曲张的孕妇,应及早终止妊娠。如单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又迫切希望妊娠,则先做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再妊娠,大多数能平稳地分娩。
主要为补充多种维生素及肌苷等,也可用丹参、黄芪等中药以达活血化淤理气功效。
大部分肝硬化合并妊娠孕妇,孕期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腹水,在给予限制水钠、利尿及补充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饭后不要立即仰卧,避免胃内容物反流。食物不应粗糙,服药片应研碎。尽可能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咳嗽、屏气等。妊娠期一旦发生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应与内外科医师一起,根据出血情况选用药物止血、三腔管气囊填塞术、食管镜下局部静脉注入硬化剂或紧急手术止血。
此类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以及辅酶A等,都是给予患者补充维生素及营养,提高其免疫力。这类药物在不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的情况下,妊娠期可以使用。
此类药物有促进细胞膜再生、协调磷脂和细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浸润的功效。
如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
如呋塞米,是促进体内电解质和水分排出的药物,起到消除水肿、减轻腹水症状的作用。
可改善细胞代谢,用于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辅助治疗。
妊娠早期有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食管静脉曲张者,应及早终止妊娠。如仅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又迫切希望妊娠,则先做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再妊娠,大多数能平稳地分娩。
孕中期肝功能无变化且无子女者可以继续妊娠,但需注意监护,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合并症(妊高征、贫血等)。一旦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还可考虑行门腔静脉分流手术。一般多在孕4~5个月期间进行,并劝其流产,
肝硬化孕妇代偿功能好,无并发症,估计产程顺利者可经阴道试产。做好输血、补充凝血因子及保凝治疗准备。如有产科指征或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史者,可考虑行剖宫产。
妊娠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需根据个人情况决定能否继续妊娠,大部分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肝硬化病变较难治愈。建议患者每隔半年复查一次B超。
妊娠合并肝硬化较难治愈,妊娠结束后需积极治疗肝硬化。
具体视患者病情而定,如果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造成流产、死胎,甚至产妇因出血而死亡;若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在妊娠期间和妊娠后,定期复查肝功能,每半年做一次B超。
患者宜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含有维生素的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饮酒,吃辛辣或者难以下消化的食物。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餐次分配。
宜吃含有铁、钙、维生素C、维生素B的蔬菜水果。宜吃疏肝健脾的杂粮粥。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忌吃油腻、发性的肉食。忌吃生冷、苦寒的食物。
产褥期注意休息及营养,随访肝功能,不哺乳。舒缓心情,避免过分紧张。保证充足休息,摄取丰富营养食物,如优质蛋白,同时减少钠盐的摄入。
平时保持活泼开朗的心情和维持乐观的情绪。保证足够的休息和饮食营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过劳和损害肝脏的药物。
出现下肢浮肿、数天内体重突然增加、尿量逐渐减少、腹围逐渐增大等,都可能提示出现了腹水或腹水量快速增多;眼巩膜发黄或者黄色越来越重,与健康的家人做对比就很容发现黄疸。
与肝脏代谢相关的一些生化指标,包括一些重要的酶。其中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代表肝脏的储备功能,检查到这几项指标的明显异常,表明病情是比较重的,大多数需要到医院治疗和调理。
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毒量的变化还可以知道是否发生了耐药。早已“阴性”了的病毒DNA再度升高到较高水平,提示可能发生了耐药。发生这些情况都是要及时修改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病毒达到不可测之后,不超过半年做一次病毒DNA定量是必须的。
术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家庭消毒,如使用消毒液对患者所在的房间消毒,防止发生产后感染。如果患者是因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则不宜用乳喂养新生儿。
注意卧床休息,尽可能减轻肝脏功能负担,在分娩后应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女性应在妊娠前检查有无肝脏异常,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的预防。妊娠前少喝酒,妊娠期间禁止喝酒,定期产检,完善肝功能等相关检查。
妊娠前检查有无肝脏病历史,是否有贫血、肝功能异常。
妊娠合并肝硬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
少喝酒,尤其是妊娠期间禁止喝酒,避免因饮酒导致肝脏受损,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
减少接触、使用导致肝硬化的化学用品或药物,如甲基多巴(含砷的杀虫剂)等。
4600点赞
[1]舒瑶,范德兰.浅述文献计量学视角下我国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8):242-244.
[2]凌娜.198例早期妊娠患者体质因素调查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68(05):24-26.
[3]王雅楠,杨孜.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成功妊娠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017(003):83-85.
[4]黄美勇,黄美春.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133例分析[J].2014-06(15):10-23.
[5]常灵芝,张华,庞秋梅.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妊娠安全性及临床处理[J].2015,(20):45-50.
[6]孙希志等主编.妊娠与内科系统疾病[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05:14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