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黏液分泌型腺癌,镜检发现肿瘤细胞充满黏液把细胞核挤向一侧使外形类似一枚戒指,多发于胃肠道,乳腺、膀胱、前列腺和肺脏也有少数病例。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患者预后极差,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还能改善预后,但是晚期印戒细胞癌不主张手术治疗,而是采取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印戒细胞癌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胃印戒细胞癌和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虽然乳腺、膀胱、前列腺等部位也有发生印戒细胞癌的情况,然而病例极少、情况罕见,故仅分两类。
印戒细胞癌发生于胃部,是胃黏液癌的特殊类型。
印戒细胞癌发生于结直肠部位,是腺癌中的一种罕见的病理学亚型。
关于印戒细胞癌的病因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认为印戒细胞癌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主要包括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环境和饮食因素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细胞发生癌变,随着癌细胞的增殖最终使得整个部位发生癌变形成印戒细胞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印戒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常导致慢性胃炎,进而导致胃黏膜主细胞丢失,影响分泌功能,最终促进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
胃印戒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其中异型增生尤其是中、重度异型增生是导致胃印戒细胞癌的重要因素,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均能促进胃部癌变,且异型增生患者的癌变率更高。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癌的典型癌前疾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也更易患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主要是因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长期的炎症易促进相关器官的癌变。
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家族性多发息肉病等是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增生状态,进一步发展就将产生癌变,比慢性炎症更接近于癌变的状态,发生癌变的概率大大提高。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造成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反应有利于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体力活动有助于食物消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能够减少致癌物质停留在胃和肠道的时间,而较少或较轻的体力活动均能增加患印戒细胞癌的风险。
高糖类伴低蛋白食物、高盐食物、霉变食物和不良饮食习惯均能促进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吸烟和饮酒也是印戒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印戒细胞癌多发于胃肠道,其中胃印戒细胞癌在黑人、亚裔、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中较为常见,其中亚洲人群更易患病,多发于女性,发病峰值集中于41~50岁。而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在发展中国家的中青年人中多发,中国有超过50%的患者确诊年龄不到40岁,国内肿瘤好发部位多为直肠,而国外则多为右结肠。
容易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慢性炎症,同时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各种胃肠道炎症反应容易转变成慢性炎症,长期的慢性炎症容易导致印戒细胞癌的发生。此外由于性激素的影响,女性更容易患胃印戒细胞癌。
癌变的形成遵循着“炎症-增生-癌变”途径且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演变过程,已经患有炎症或处于增生状态的人更容易患印戒细胞癌。
印戒细胞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癌症的进展依据癌症部位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症状。胃印戒细胞癌和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同处腹部,一般中晚期均会有腹痛腹胀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进展期上腹无规律疼痛,伴有腹胀、呕吐。晚期上腹疼痛加剧,并有呕血、黑便,且体重下降、人变消瘦。
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腹痛腹胀和体重下降、消瘦,其中排便习惯的改变早期便可出现,主要是由于病灶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常常表现为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部分患者出现贫血、厌食、上腹部有肿块等症状,少数患者有吞咽困难的症状。
部分晚期患者出现贫血、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诊断太迟癌症发展到晚期,缺乏合理的治疗和营养摄入,导致患者十分虚弱。
胃印戒细胞癌出血包括急性出血和慢性出血,通常是消化道出血,可在胃印戒细胞癌的任何时期发生,死亡率较高。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可能由于癌组织浸润过深导致肠穿孔,手术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切除病灶时损伤肠道出现肠穿孔,一般小的肠穿孔可保守治疗治愈,少部分需要外科手术修补。
印戒细胞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癌症治疗、改善症状和预后、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如有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出明确诊断,如有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应及时就医和定期检查以防止转变为癌症。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钡餐检查、内镜检查等,明确病情,同时与其他类型的胃癌或结肠癌进行鉴别。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发现排便习惯改变,感觉排便不尽,怀疑早期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上腹无规律疼痛,伴有腹胀、呕吐,怀疑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
发现上腹疼痛加剧,并有呕血、黑便,且体重下降、人变消瘦,怀疑晚期胃印戒细胞癌。
发现肠梗阻、腹痛腹胀和体重下降、消瘦,怀疑中晚期结直肠印戒细胞癌。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肿瘤科就诊,也可去胃肠外科就诊。
若患者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可去消化内科就诊,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急诊科等。
腹痛腹胀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排便习惯有无改变?
是否出现呕血、黑便、体重下降消瘦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家中是否有癌症病史?
常采用气钡双重造影,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做出诊断,胃黏膜相异常者可能是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发现溃疡或肿块导致的充盈缺损一般说明是胃癌,但是要确认胃印戒细胞癌还需进一步检查。此外,通过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发现早期黏膜表浅病变以及中晚期结直肠癌病变。
医生会将食指头插进患者的肛门做直肠指检,了解患者是否有肿块,可初步判断直肠癌。我国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发于直肠,所以这个方法十分简便,且经济有效,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利用纤维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是否发生病变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还可获取病变组织做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此外,带超声探头的纤维胃镜还可对病变区域进行超声探测成像,可借此了解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有无侵犯和转移。
根据要检查的结直肠范围和部位不同,使用不同的内镜,包括肛门镜、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通过内镜可观察结直肠的黏膜是否发生病变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也可获得病变组织做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对内镜取得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最终确认是否为印戒细胞癌。
根据典型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诊断。
出现印戒细胞癌典型症状,腹痛腹胀,胃印戒细胞癌有上腹疼痛的症状,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有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晚期体重均下降且有消瘦的症状。
多项检查均表明胃或结直肠发生癌变,且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细胞形态符合印戒细胞癌的肿瘤细胞特征。
其他类型的胃癌或结直肠癌,症状与印戒细胞癌相似,检查项目也相似,只是肿瘤分型不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比印戒细胞癌更好。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鉴别,印戒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充满黏液、细胞核被挤至一侧呈戒指形状,其他类型的胃癌或结直肠癌细胞呈一般肿瘤细胞样。
印戒细胞癌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确定印戒细胞癌的发生部位,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肿瘤分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广谱抗癌药,用于印戒细胞癌的辅助治疗,可与顺铂联合使用,使用者若发生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血性腹泻或便血应立即停止用药。
对多种实体肿瘤有效,常用于消化道癌,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用药期间严查血象,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此外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属于细胞毒类药物,细胞毒性较强,作用于DNA而抑制核酸合成,进而抑制印戒细胞癌的发展。妊娠初期的妇女及对该品过敏的患者禁用,此外阿霉素的副作用包括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和心脏毒性,所以白细胞或血小板过少及心肺功能失代偿患者禁用。
抗癌谱较广,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印戒细胞癌的发展,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故对该品过敏或白细胞、血小板过少的患者禁用。
顺铂或奥沙利铂等铂类抗癌药。
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没有黏膜下侵袭的印戒细胞癌患者可使用,通过切除黏膜可根治印戒细胞癌,但是该术仅限于早期印戒细胞癌。
适用于局部进展期的胃和结直肠印戒细胞癌。
早期印戒细胞癌通过手术治疗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中晚期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低,但是规范有效的治疗仍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部分早期印戒细胞癌可治愈,中晚期印戒细胞癌不能治愈。
早期印戒细胞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能活5年以上,中晚期印戒细胞癌患者能活3~5年,其中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比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低。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术后2~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印戒细胞癌患者的饮食调理以保证患者营养充足为目的,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和肥甘油腻等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建议食用易消化、少渣的食物,如鸡蛋羹、碎肉末、肠内营养液等,并且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忌食辛辣温热和肥甘油腻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均当忌食。
忌烟酒,吸烟喝酒本就是胃、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病因之一,且烟酒都具有刺激性,应忌烟酒。
印戒细胞癌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稳定恢复为主,注意让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还需关注自身症状的改变,及时复查,避免癌症复发或在复发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排便习惯、大便性状颜色、腹部疼痛的程度和频率改变以及短期内体重下降较多,都应及时就诊进行复查。
印戒细胞癌主要通过自身症状的改变来监测病情,如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程度加深、腹痛频率升高、大便形状变细、颜色变黑或带血、体重在短时间内下降较多,只要出现了部分症状就应及时就诊检查。
患者在确诊癌症后容易受到巨大的心理打击,经过治疗后仍应给予心理疏导,避免其过于焦虑,以减轻心理因素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同时,也要避免患者产生癌症经过治疗后便能完全治愈的心理,要提醒患者注意病情监测,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就诊,同时也要定期复查,防止癌症复发或转移。
定期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此外,有癌前疾病如慢性炎症等、生活习惯不健康者如多食腌制食物或高盐食物、重度饮酒吸烟等都应进行印戒细胞癌的筛查。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适当锻炼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有助于预防胃、结直肠印戒细胞癌。
不长期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各种止痛片等。
4200点赞
[1]张春霞著.肿瘤内科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71-377.
[2]John E.Niederhuber,James O.Armitage,James H.Doroshow.孙燕译.临床肿瘤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1369-137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