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鼻炎是指因接触到特定工作环境下的有害因素,而对鼻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职业因素可引起鼻部疾病,主要为鼻腔病变,常见者就是职业性鼻炎。常见物质有谷物、木屑、各种蛋白、乳胶、有机粉尘、化学物质、刺激性气体等。患者可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可导致鼻腔功能障碍,防御能力低下,易继发感染。
变态型是一种过敏反应,常因外在刺激物质与呼吸道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免疫介导的超敏反应,常具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潜伏期。此种过敏反应可以引起鼻分泌物增多,还常伴眼部症状,如眼痒、溢泪、发红和眼睑肿胀。
指暴露在高水平刺激物质下或长期受到刺激引起鼻炎,鼻黏膜受刺激可有鼻充血或黏膜溃疡,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分泌物增多,刺激神经引起鼻痒、打喷嚏;若受到高浓度刺激性化学气体甚至可导致鼻黏膜破裂、形成溃疡;还有患者因主观上对气味厌恶而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职业性鼻炎患者的患病与职业环境中特定的接触物紧密联系,与长期在职业环境中吸入谷物、木屑、各种蛋白、乳胶、有机粉尘、化学物质、刺激性气体等物质有密切关系。
本病的主要病因为职业暴露,常因患者接触到其工作环境下的有害因素,而对鼻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职业性鼻炎。常见物质有谷物、木屑、各种蛋白、乳胶、有机粉尘、化学物质、刺激性气体等。这些物质可与患者呼吸道蛋白结合,引起患者的过敏反应,产生一系列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也可因物质的理化特性而导致患者吸入后直接对鼻腔、呼吸道造成一定损害,在有害物质的长期影响下患者的鼻腔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鼻炎等各种疾病。
身体素质低下时患者更易患病,如受凉、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缺乏营养或其他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均可诱发鼻炎。
目前国内对本病的发病率尚无流行病学明确统计数据。有2017年的文献报道,挪威面包师职业性鼻炎发病率约为23%~25%;还有较早的一篇文献提示实验动物管理员职业性鼻炎发病率的估计约为10%~42%。
加工动物皮毛者以及需要长期接触小动物的工作者,如实验人员、兽医等,有文献报道,此类工作者发生职业性鼻炎的风险最高。
风险稍小的职业有面包师、家畜饲养员、农民、食品加工者以及电力工人、电信电子产品装配人员。
易接触到各种蛋白、有机物粉尘的医务工作人员以及药学专业人员。
多数患者常在进入工作环境中时即产生鼻充血、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也有患者离开工作环境数小时后才出现。不适症状一般在工作前几年多见。
职业性鼻炎患者以鼻部刺激症状为典型症状,即患者进入工作环境后,因环境中的物质刺激、损害鼻黏膜,引起炎症导致血管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鼻充血、鼻塞、流鼻涕等症状;物质也可刺激鼻部神经,引起患者打喷嚏、鼻痒等症状。
因不同物质吸入进鼻腔,可导致鼻内发干、鼻腔分泌物减少,导致鼻痒、打喷嚏、异物感或灼热感。患者可因此经常挖鼻,引起少量的出血,长期可使鼻黏膜糜烂,有附着的薄痂,若继续抠挖,易反复出血,继发感染,一般不影响嗅觉。
在工作中暴露在高浓度化学刺激性气体的患者,可因吸入气体,反复腐蚀鼻腔黏膜,导致鼻黏膜溃疡糜烂。
引起过敏反应的患者常伴有眼部的症状,如流泪、眼睛干痒红肿等,还可引发喉胸闷、哮喘等下呼吸道症状。
因鼻黏膜的长期受损,导致患者鼻黏膜生理功能低下,防御功能障碍,加之会引起鼻痒、鼻塞等症状,引起患者抠挖鼻孔、不当擤鼻,易引发感染,导致感染性的鼻炎。
由工作中吸入过敏原造成的变应型职业性鼻炎,引起超敏反应,易并发支气管哮喘,若患者开始持续性的咳嗽应注意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因感染和炎症,鼻腔会产生一些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以流入耳、鼻、喉等其他部位,使感染累及周围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炎症。
患者可在刚进入工作环境中时就出现流鼻涕、鼻塞、鼻痒、打喷嚏等症状,也可在离开工作环境几小时后发病,可去医院就诊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预防、治疗。
若在进入工作环境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使用药物治疗后仍然反复发作,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判断是感染造成的鼻炎还是工作环境所致。
发现胸闷、气短、睡觉中憋醒甚至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就医。
可以优先去耳鼻喉科就诊。
疑诊为变应型职业性鼻炎,经基础的抗过敏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转至过敏科继续治疗。
有哮喘发作、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送往急诊科就诊。
年龄多大了?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
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持续性咳嗽、鼻子疼痛流血、胸闷等症状)
从事什么职业?
是否一上班就有症状,离开工作环境就减轻?
工作环境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过敏史?
使用鼻内镜伸入鼻腔内,仔细检查所需要了解的部位,鼻内镜可以清除地观察到内部的结构,观察鼻部、上呼吸道的黏膜状态如有无水肿、充血、分泌物等。对于症状不典型、不充分者是很好的检查方法。
疑诊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区分过敏性鼻炎与非过敏鼻炎,也可用皮肤点刺的方法,但由于皮试更贵且对于吸入性变应原敏感性低,血清检查更加适合。
分泌物细菌培养可以分辨出导致鼻炎的病因是否是某些致病菌,虽然该检查不具有特异性,但可在临床上应用,帮助分辨过敏性鼻炎和感染性鼻炎。
患者在进入工作环境后出现鼻塞、打喷嚏、鼻痒、流鼻涕等症状,或者在离开工作环境后发病,呈反复发作的情况。
通过鼻内镜检查和细胞学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导致的上述症状。
变态反应的血清学检查显示与工作地点有关的致敏物。
职业性鼻炎与感染性鼻炎或鼻窦炎症状相似,易于混淆。感染性鼻炎可有持续性的鼻塞或流脓涕,而职业性鼻炎常为打喷嚏、鼻痒、流清涕。临床上,可进行细胞学检查以判断有无致病菌,来判断是否是感染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鼻部结痂、灼热感、有恶臭味及头疼等等,鼻镜可见鼻黏膜的萎缩,临床上可以此结果区分。
职业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和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是避免密切接触致病物质,加强个人防护。
病因治疗首要的就是改善工作的环境,同时加强个人的保护,通过勤消毒、勤打扫或个人佩戴口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措施来去除病因。
对于职业性鼻炎,药物治疗只能舒缓症状,尽力避免接触致病物质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对于病因已经尽量去除,而症状尚未改善的患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丙酸倍氯米松等药物;或者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非镇静性抗组胺药。尽量避免使用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若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则可使用白三烯调节药物如孟鲁司特等,可以治疗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伴发眼部症状,可用抗组胺滴眼液如氮卓斯汀滴眼液缓解。
职业性鼻炎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因难以彻底避免与致病物质接触,因此无法根治,只能减缓症状,只有避免与致病物质接触才可能逐渐痊愈。
部分患者脱离致病环境后可治愈,但是如果患者持续暴露在工作环境中的致病物质里,则很难根治。
职业性鼻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应多饮水、清淡饮食、疏通大便,注意补充营养,以提高免疫力,其中需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对于患者的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避免饮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以及辛辣、油腻的食物。
注意维生素等营养的补充,可多吃圣女果、胡萝卜、菠菜等食物。维生素有着丰富的作用,如维生素B2可以促进代谢,加强抵抗力;维生素C能保护毛细血管壁、保护鼻黏膜;维生素A能恢复上皮,加速鼻腔功能的恢复。
本病的护理主要是进行个人保护和环境清理,以保证患者更少地暴露在有害物质下,可用冲洗鼻腔等方法减少物质对鼻黏膜的伤害。
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一定程度上洗掉鼻腔中的污垢和细菌,还可以稀释分泌液,冲走诱发过敏的物质,比如花粉、霉菌孢子、粉尘以及灰尘等。应注意,清洗鼻腔时使用的液体应为专用鼻腔冲洗剂,比如生理盐水,以降低鼻腔继发感染的概率。
注意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在工作时可佩戴防护口罩,减少致敏物的吸入。
建议患者记录,自己在工作日、周末以及长期离开工作环境期间的症状发作数次以及严重程度,这样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给出治疗方案。
患者可能会因鼻塞而自行使用喷鼻液,鼻黏膜收缩剂长期不间断使用可导致病情加重,需要引起注意。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致病物质,或在接触致病物质出现症状后及时做好防护,或者及时更换工作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有较强的抵抗力。
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感冒易诱发鼻炎急性发作,加重职业性鼻炎的症状。
保持身心健康,生气、忧郁或工作压力过大、焦虑等精神刺激也可能会诱发职业性鼻炎的发作或加重。
患者在工作中可能要注意多一些保护措施,通过消除致病物质或与避免致病物质的接触来缓解症状。如果选择不换工作,可以采取更换材料以替换致病物质、佩戴防护装置,如面罩、口罩,改善通风条件,加强换气以保护自身。
4270点赞
[1]孙红,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于沿凯,张宝林,孟粹达.非变应性鼻炎概述[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05):978-981.
[3]张罗,韩德民.非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概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12):976-981.
[4]宋庆均,杨秀海,彭维晖,倪茂美,梁秋林.变应性鼻炎致病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7,23(01):83-88.
[5]Rosenberg N,胡宗连.职业性变态反应性鼻炎[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7(06):343-34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