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后综合征是继细菌性痢疾之后出现多关节炎,一周后又出现尿道炎和结膜炎并发症,并伴有腹泻血便的疾病,即关节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结膜炎三联征。本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免疫异常和遗传有关,通过短期药物治疗后,加上关节康复训练可以治愈,一般预后较好。
痢疾后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感染、免疫异常和遗传有关,好发于直系亲属有痢疾后综合征病史者、HLA-B27阳性者等,其诱发因素主要为痢疾感染、药物因素等。
痢疾后综合征多发生在细菌性痢疾感染之后,其致病菌为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称为痢疾后型。通常由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致,包括福氏杆菌、志贺杆菌、沙门菌、幽门螺旋杆菌及耶尔森菌。90%以上的患者发病前有痢疾或腹泻史,大便培养阳性结果者均为福氏痢疾杆菌。
因为赖特综合征患者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IgG、IgA及α2球蛋白增高,患者一般在患非细菌性尿道炎或肠炎后发生无菌性滑膜炎,提示免疫异常因素在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痢疾后综合征HLA-B27阳性率达80%~90%,HLA-B27阳性者本病的发病率高达20%,而且患者家族中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者发病率比一般人更高,说明本病的发生与HLA-B27有关。但有的HLA-B27阳性者易患强直性脊柱炎,有的则易患赖特综合征,这可能与HIA-B27亚型不同有关。
痢疾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而引发痢疾后综合征。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衣原体机会性感染,另外对于磺胺、水杨酸制剂过敏的患者也容易造成此疾病。
痢疾后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但在黑人中罕见,痢疾后综合征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0∶1~20∶1,大多在15~35岁发病,儿童和老人少见。
痢疾后综合征为遗传性疾病,直系亲属中有曾患痢疾后综合征的人群避一般人群更易患痢疾后综合征。
HLA-B27阳性者中性粒细胞代谢特别活跃,体内免疫调控机制发生障碍,增加了炎症反应,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
痢疾后综合征发作人群中,约有50%的人在发病前有痢疾发作的症状。
如沙眼衣原体等感染患者。
痢疾后综合征患者的典型症状为下肢的非对称性关节僵硬、腹泻、尿频和尿道烧灼感、皮肤溃疡、眼眶肿胀,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血管系统表现,如心悸,其并发症主要为IgA肾病、血栓性静脉炎。
典型的关节炎在前驱尿道炎或腹泻后1~3周内出现。全身症状常轻微,如有发热也是类似结核的低热,但个别患者可有高热、体重下降和严重的倦怠无力。关节僵硬、肌痛和下腰痛是疾病早期突出的症状。背部不适,常放射到臀部和大腿,在卧床休息和不活动时加重。
可以出现自发缓解的出血性膀胱炎。不伴尿道炎的无症状性膀胱炎和宫颈炎可以是女性患者泌尿生殖系受累的惟一表现。可在首次腹泻后的1~2周内出现无菌性尿道炎。
疾病早期可出现一过性口腔浅表溃疡,开始表现为水疱,逐渐发展成浅小的水疱,有时是融合的溃疡。多为无痛性,可能不引起病人注意,也可累及足趾、阴囊、手掌、阴茎、躯干和头皮。
腹泻前驱发作通常是轻微、一过性的,偶可为血性的、持续时间较长。福氏志贺痢疾杆菌、小肠或鼠盲肠沙门菌、肠结肠耶尔森菌或假结核菌和空肠弯曲菌的肠道感染可引起痢疾后综合征。
常出现眼部结膜炎,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常为双侧,可为球结膜也可为睑结膜受累,严重者影响全结膜,伴有结膜水肿,眶周肿胀,表现为双眼可见红血丝,眼眶周围肿胀,为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的损害且缓解快。
全身皮肤黏膜均可累及,以掌跖和龟头部多见,典型病损呈大小不等的大疱性多形红斑,水疱破裂后糜烂结痂,愈合后有色素沉着,并逐渐消退,少数在皮损的基础上出现表皮松解和红斑融合成片。
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9℃,婴幼儿出现高热惊厥,多无寒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头痛、头晕等,可持续2~3周,重者并发胸膜炎心内膜炎。
部分重症晚期患者,因为主动脉壁和主动脉前尖瓣的炎症和瘢痕,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安静时可感到心悸。
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也可为镜下血尿,一般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与上呼吸道感染间隔很短时间,偶可数小时后即出现血尿,且多存在扁桃体肿大。
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为主要表现,有疼痛和压痛。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
普通人群出现非对称性关节僵硬、腹泻、尿频和尿道烧灼感、皮肤溃疡、眼眶肿胀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等,以便明确诊断为痢疾后综合征,注意与淋球菌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相鉴别。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关节X线检查,一旦体检中出现软组织肿胀明显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关节间隙狭窄,并非对称性关节僵硬、腹泻、尿频和尿道烧灼感、皮肤溃疡、眼眶肿胀等症状,高度怀疑痢疾后综合征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痢疾后综合征的患者,若出现血尿、血压升高、下肢静脉硬结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血尿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泌尿外科等。
患者的父亲或者目前是否存在类似症状?
腹泻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尿频、皮肤溃疡、关节僵硬等)
发病前有无感冒、发烧?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患者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但当疾病缓解时又可缓慢恢复正常。慢性病例可出现轻度正细胞性贫血。
关节间隙狭窄常见于足小关节,伴边缘不清和绒毛状骨膜炎。沿着掌指、跖趾和指趾体部可出现线形骨膜炎;沿着肌腱附着于骨的部位,如跟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等处可见到边界不清的骨刺。慢性赖特综合征患者可见非对称性的椎旁逗号样骨化。
因痢疾后综合征抗体与密切相关,可辅助痢疾后综合征的诊断。
作用是排除症状相似的其他免疫相关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尿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但细菌培养阴性。
通过视诊检查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存在溃疡,肿胀或者红肿的情况,通过触诊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下肢水肿以及眼眶周围是否存在按压痛的情况。
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可确诊为痢疾后综合征:
有典型痢疾后综合征症状,非对称性关节僵硬、腹泻、尿频和尿道烧灼感、皮肤溃疡、眼眶肿胀;
有前驱感染史,如果4周前有临床典型的腹泻或尿道炎,实验室证据可有可无。如果缺乏感染的临床证据,必须有感染的实验室证据;
患者关节X线可见典型可见非对称性的椎旁逗号样骨化即可确诊痢疾后综合征。
大多为急性发病,表现为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常在39℃左右及局部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少数患者可仅出现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游走性关节和肌肉酸痛,然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关节腔穿刺液中可找到淋球菌。而痢疾后综合征一般较少出现高热,关节腔穿刺液中淋球菌阴性。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在婴儿期可表现腹泻、胃肠反应,体温亦不太高。关节疼、红肿、皮温增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肢不能负重,关节半屈曲状态,而痢疾后综合征一般发生于成人,较少发生于婴儿。
痢疾后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主要遵循早期和规律、积极而理性、综合治疗和全面达标、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对痢疾后综合征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等,患者一般为短期治疗。
具有解热,缓解炎性疼痛的作用,而且对于炎性疼痛作用非常明显,卧床休息有时有效,但应避免应用关节夹板以免引起纤维强直和肌肉萎缩。剂量增加常见头痛、头重脚轻和腹痛等副作用。适用于一般患者镇痛治疗。
为抗生素,可能缩短衣原体后反应性关节炎的病程,但在其他反应性关节炎并非如此。衣原体感染后关节炎未发生之前进行早期治疗可以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适用于衣原体感染引发耳朵痢疾后综合征患者。
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显着的抗风湿、镇痛、消炎和退热作用。能很好地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其活动,并有良好的耐受性。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者可选用双氯酚酸或萘普生与米索前列醇的复合制剂。
该药品对肠壁结缔组织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在体内经细菌代谢后在结肠释放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而发挥活性作用,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克罗恩病(活动期炎性肠炎)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炎、严重或进展期类风湿关节炎等,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咽痛、口腔溃疡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用于抗炎症,因其可稳定细胞膜,减轻炎症区组织细胞的损害,并抑制细胞的体液成分及细胞成分的释放,用于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湿疹性角膜炎、巩膜炎及过敏性角膜炎,以及防止手术炎症和促进水肿吸收。
主要用于白色念珠菌并发细菌感染的皮肤病,如各类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该药品对于皮炎引起的皮肤溃疡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关节损害时,应该进行关节融合或者关节置换手术,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病情。
足底筋膜或跟腱滑囊引起的疼痛和压痛应局部注射皮质激素治疗,使踝关节早日活动以避免跟腱变短和纤维强直,必须注意避免直接跟腱内注射,这样会引起跟腱断裂。关节内注射可以暂时缓解膝关节和其他关节的肿胀。外用皮质激素和角质溶解剂对溢脓性皮肤角化症有用。
痢疾后综合征患者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一般均可治愈,且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不可逆的关节损伤,患者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痢疾后综合征患者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以及后期关节康复训练,一般能治愈。
痢疾后综合征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痢疾后综合征的患者若治疗及时,一般无后遗症;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不可逆的关节损伤,引起生活不便。
痢疾后综合征患者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关节X线,以便查看病情恢复情况。
痢疾后综合征的患者要控制自身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刺激性类食物摄入过量,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喝咖啡,咖啡容易刺激胃肠,影响胃肠的吸收,对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恢复不利。
饮食上应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苹果、西蓝花等。
痢疾后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预防复发为主,生活中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态,同时需要注意按医嘱进行复诊、服药,注意防寒,避免病情反复。
口服用药,了解各类抗炎、解热、镇痛药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注意饮食搭配。
运动,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关节炎的发生。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谨遵医嘱,戒除不良嗜好(例如抽烟、酗酒)。
痢疾后综合征患者根治后,应注意定期复查下肢关节X线,监测患者下肢骨关节恢复情况。
受凉感染可能会引起痢疾后综合征的患者病情复发,因此患者一定注意防寒,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注意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擅自加药或停药,若感症状减轻或加重,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对初次出现腹泻、尿频、皮肤溃疡等症状的患者,应彻底进行检查,判断有无痢疾后综合征,同时在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卫生和个人护理卫生,积极私处炎症,对于降低痢疾后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对初次出现腹泻、尿频、皮肤溃疡、下肢关节组织肿胀的患者,应彻底检査有无痢疾后综合征,以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上注意适当补充营养,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机能。
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卫生和个人护理卫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内裤,饭前便后注意洗手。避免熬夜、饮酒,以防止损害肝功能的正常修复。
女性平时注意预防尿道炎、子宫颈炎,男性注意预防前列腺炎等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
4792点赞
[1]张莉芸.新编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问答[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85
[2]刘竹枫,张碧丽,文红.儿童痢疾型Reiter综合征一例报告[J].天津医药,2019,47(1):88-89.
[3]姚希贤主编,临床消化病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05,1618.
[4]彭贵勇,江正辉主编.临床消化科综合征[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1,22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