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性蓝痣是蓝灰色或蓝褐色结节或肿块,属于蓝痣的其中一个临床表现分型,但常较普通蓝痣大和高,直径1~3cm,偶可更大,表面往往光滑,但亦可不规则,半数以上病例的损害位于臀或骶骨部。若小于1cm,并且多年保持不变,可不进行治疗。如突然出现异常改变,需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细胞性蓝痣主要是在胚胎发育期间,黑素细胞由神经峤向表皮移动过程中,发生异位、聚集、停留在真皮内所造成的。
在胚胎发育期间,黑素细胞由神经鞘向表皮移动过程中,发生异位,聚集、停留在真皮内。
其蓝灰色调是由于廷德尔效应(Tyndall effect),即可见光的长波部分透入真皮深部时被黑素吸收,而短波部分(蓝光、紫光)穿透力弱,被皮肤散射折回至皮肤的表面所致。
有学者认为细胞中黑素体数量、黑素化程度对此蓝色调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细胞性蓝痣目前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但一般多见于女性。
细胞性蓝痣好发于女性。
细胞性蓝痣多表现为直径1~3cm或更大的蓝色或蓝黑色结节或斑块,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呈多叶状,界限清楚,质地坚实,好发于臀部和骶尾部。
损害通常是一个大而坚实的结节或斑块,直径在1~3cm或更大,蓝色或蓝黑色,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呈多叶状,界限清楚。
损害偶可发生在先天性色痣上。
皮损突然增大或溃疡,可能发生恶变。
早期黑色素瘤患者可能会出现原有痣快速增大、隆起、形状或颜色改变,甚至出现瘙痒、出血等症状和体征。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等症状,进而可出现全身转移的症状,伴发机制尚不清楚。
溃疡面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凹陷、有白色或黄色的中心、周围充血微红肿,有明显疼痛感,伴发机制尚不清楚。
皮肤出现直径1~3cm或更大的蓝色或蓝黑色坚实的结节或斑块,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界限清楚,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诊断是否为细胞性蓝痣,并与恶性黑色素瘤进行鉴别。
皮肤出现界限清楚的蓝色或蓝黑色坚实的结节或斑块,及时就医。
患者应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哪里不舒服?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这个痣最近有什么异常的改变吗?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以前做过手术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并配合触诊感受皮损的质地。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真皮内有成巢成束分布的梭形细胞,往往还有上皮样细胞可见,所含黑色素甚少或缺如。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表现为直径1~3cm或更大的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而呈多叶状的界限清楚的蓝色或蓝黑色坚实的结节或斑块、恶变、溃疡。
检查结果符合此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具体如下:
真皮黑素细胞除有树枝突外,有的表现为较大的梭形至椭圆形的黑素细胞聚集成岛状,可深达皮下组织,间有散在噬黑素细胞。
有时可见痣细胞内无黑素或偶见色素颗粒的无色素型蓝痣。
属于一种黑色素瘤,可发生在细胞性蓝痣的邻近部位,也可一开始即为恶性蓝痣,损害常为扩展性真皮结节,有否溃疡不定。细胞性蓝痣多表现为直径1~3cm或更大的蓝色或蓝黑色结节或斑块,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呈多叶状,界限清楚,质地坚实。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进行鉴别。
若细胞性蓝痣的皮损直径<1cm,且多年无变化者,可不必治疗。若原有的蓝痣结节突然出现增大、溃疡、恶变等异常情况,或蓝色结节直径>1cm 者,应切除并行病理检查。
该病暂无药物治疗。
若原有的蓝痣结节突然出现增大、溃疡、恶变等异常情况,或蓝色结节直径>1cm 者,应行切除手术,可做轻微的扩大切除,需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细胞性蓝痣容易恶变,发现异常即进行切除,治疗效果较满意,预后良好,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若细胞性蓝痣恶变,并且不进行治疗,预后较差。
细胞性蓝痣可以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若发生恶变,未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存时间造成影响。
细胞性蓝痣的患者无特殊的饮食宜忌,日常均衡饮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即可。
细胞性蓝痣的护理主要为生活护理,应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等,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蓝痣的情况,若出现异常改变,需及时复诊。
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禁止搔抓、自行处理,以免继发感染。
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应避免沾水,遵医嘱进行切口护理。
患者应多加注意蓝痣的形态是否出现改变,细胞性蓝痣容易恶变,如出现异常改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细胞性蓝痣为先天性疾病,目前无有效的后天预防措施。
4448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58.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98.
[3]徐方平,骆新兰,梅平,何娇,刘艳辉.淋巴结细胞性蓝痣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47(0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