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恐惧症的患者在面对选择时会非常的困难,很难做出令自己满意的选择,甚至总是逃避做选择。该病男性和女性均有可能发生,但是女性的发病率会更高,主要与患者本人的心理因素、性格有关。会表现出无法自己做选择、不自信、在意别人的想法等症状。
选择恐惧症是一种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主要病因包括完美主义的非正常心理、心智不健全、害怕承担责任。好发于追求完美主义者、性格脆弱者、女性。
此因素最为常见,该病患者大多追求完美,而且极度苛刻。
生活特别美满、幸福,没有主动做过选择,当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择时,自然无法做出选择。
某些重要的选择会使选择者陷入焦虑,害怕承担选择后导致的责任和后果。
选择恐惧症更多见于女性患者,主要是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出现逃避心理。
女性在面临选择时更加优柔寡断。
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选择时考虑太多因素。
该类人群在面临选择时容易出现不自信和逃避。
选择恐惧症患者常见的症状是无法自己做出选择、不自信、很在意别人的想法,并且在该病发展过程中,患者还可能会得强迫症、拖延症、自闭症等并发症。
面临选择时,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作祟,要求自己必须做出最好的选择,这就会常常导致患者无法做出选择。
患者缺乏独立意识,害怕失败也不敢承担选择后果。
有的患者在做出选择时具备很强的责任感,会优先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最后考虑自己的,所以当需求出现冲突时,就无法做出满意的选择。
患者会在面对选择时出现汗流浃背、焦虑、恐慌等表现。
大多是源于自我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可能是由于选择恐惧症引发的心理问题。
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没有自信、经常自我否定,遇到事情总是想拖延,不想及时处理。
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
当选择恐惧症的患者在面临选择时,无法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选择或是在选择过程中出现恐惧心理时,建议患者选择立即就医,做神经系统、心理测试检查,并与焦虑症进行鉴别。
该病已经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时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明显的抑郁情况、面临选择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心理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当患者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无法独立做出选择、出现不自信、焦虑、恐慌时,可以优先考虑去精神心理科。
年龄多大了?
这样的症状什么时候就出现了,持续了多久?
是否受到过哪些心理方面的刺激?
家里人对患者是否保护过度?
发病时有什么症状?
根据患者的日常行为和所处环境来判断患者的精神状态。
了解患者是否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神经是否受损等。
通过测试问卷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理疾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通过临床表现,患者病情至少持续3个月,并且当面临选择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恐怖或焦虑,且结合调查问卷、排除法即可诊断。
选择恐惧症目前还无法治愈,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心理治疗,经过规范治疗后,能够消除患者的一些症状,维持正常生活。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用药。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氟西汀类抗抑郁药或是奥沙西泮类抗焦虑药来控制焦虑、恐惧的情绪。
本病无手术治疗。
当面临选择时,先试着做出一种选择,不必考虑任何后果,在患者做出选择后,指导患者不要有后悔心理,不要和其他人对比。
主要采用对比优劣的方式帮助患者惊醒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医生指导患者列一个对比表,写出做出这个选择的十个优势和十个劣势,相互对照来做出最终选择。
患者需要努力改善自己与亲人的关系,从中学会欣赏自己,亲密关系可以增强患者自信心,减少选择恐惧症的出现。
选择恐惧症目前还不能治愈,经过正规的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患者也可以做出选择,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目前来说本病并不能完全治愈,配合医生可缓解症状。
选择恐惧症一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寿命。
选择恐惧症若没有经过正规治疗就会发展成为严重的精神问题,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
患者一般需要半月到医院复诊一次,检查患者的心理情况。
选择恐惧症患者在饮食方面要膳食均衡,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不喝含酒精高的食物,不吃兴奋刺激的食物。
避免吸烟饮酒,酒精虽然能缓解紧张,但它仅仅使掩饰了症状,还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
不吃兴奋刺激的食物,饮食中避免咖啡因的出现,如可乐、巧克力、咖啡等,其会加重患者的恐惧感。
选择恐惧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受到刺激,遇到问题时要理性分析,保证睡眠。
患者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知觉来做出选择。
患者需掌握好做选择的时间,不要犹豫,保持放松状态。
改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保持心情愉悦。
在生活中要经常理性分析问题,注重自己的感觉与直觉,不要犹豫。
患者可以经常用脑,面对选择时理性分析。
平时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放松。
诱发选择恐惧症的因素有很多,针对诱发因素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也可以通过做心理测试来初步诊断患者病情。
在面临选择时易出现焦虑的女性可通过心理测试检查来进行早期筛查。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多出去参加活动,经历一些不同的事物,不要一直处于一种很完美舒适的生活圈。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要求过高,认识到不是每件事都可以尽善尽美。
面对事情,要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要逃避和推卸自己的责任。
4370点赞
[1]方晓.走出选择恐惧症[J].双足与保健,2016(05):57-58.
[2]董为伟.神经症状鉴别诊断[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25.
[3]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