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期震颤是心脏触诊检查时的一种体征,是在心前区或三尖瓣区用手掌尺侧,或手指指腹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主要见于狭窄性瓣膜病变。
根据舒张期震颤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心尖区舒张期震颤,及三尖瓣区舒张期震颤,临床上以心尖区舒张期震颤最为常见。
位于心脏搏动最强点,多位于左边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厘米处,常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等。
位于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常见于风湿性三尖瓣狭窄。
舒张期震颤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也可见动脉导管未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容易诱发舒张期震颤。
舒张期震颤的发生是由于血流经过口径较狭窄的部位,或循着异常的方向流动而产生旋涡,使心壁或血管壁振动,传到胸壁而被触及。震颤的强弱与血流的速度、病变狭窄的程度,及两侧压差密切相关。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容易诱发舒张期震颤。
舒张期震颤多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约占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39%,三尖瓣狭窄常与二尖瓣狭窄合并存在,先天性狭窄极少见。
既往有急性风湿热病史且遗留心脏瓣膜病变患者。
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舒张期震颤的患者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声音嘶哑等表现,并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栓塞等并发症。
二尖瓣狭窄时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咯血、活动量逐渐减少等症状。
三尖瓣狭窄时常有倦怠、乏力、呼吸困难、肝肿大、腹水或水肿等症状。
舒张期震颤时还会出现晕厥、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由于存在瓣膜狭窄,舒张期心室充盈受阻,排血量减少,心房及体、肺循环的压力增加,会出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肝大、腹水等心衰表现。
并发于30~40%左右的慢性瓣膜病病人,主要见于晚期二尖瓣狭窄,出现前常有房性早搏,心房扑动或阵发性房颤,以后转为持久性房颤。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有房颤的病人,左心房扩张和淤血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其中以脑动脉栓塞最为多见,其他可达四肢、肠、肾、脾等。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咳嗽时,需要到心内科和心外科就诊,通过做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或胸部CT等确诊,并与收缩期震颤、连续性震颤相鉴别。
对于既往有风湿热病史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腹胀、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的过程中发现有舒张期震颤的表现,且有呼吸困难、紫绀、咳嗽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既往明确有严重风湿性心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且需手术治疗者应,及时到心血管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以前是否有风湿热病史,病史多久了?
妈妈妊娠期间是否有病毒感染史,孕期是否常规体检?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腹胀、水肿等)
既往有没有心脏病史?
心脏触诊可以了解震颤的部位及来源,心脏听诊可以了解心脏有无杂音等。
主要发现是否有心房、心室肥大等表现。
观察心影是否正常,心房、心室是否有扩大的情况.
观察肺野是否清晰。
可以检测瓣膜狭窄程度及瓣膜活动幅度及速度情况。
测量心房、心室是否有扩大情况。
可以观察动脉导管未闭的严重程度及血液分流情况。
通过以下方面,可以确诊为舒张期震颤:
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史。
心脏舒张期心尖区或三尖瓣区触诊可触及震颤,听诊可闻及杂音。
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相应改变。
是在心脏收缩时触及的震颤,部位多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胸骨左缘第2肋间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
是心脏收缩、舒张时均可触及的震颤,多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要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舒张期震颤发现后应及时明确病因,根据瓣膜的病变程度、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等情况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
如华法林,多用于合并房颤患者及发生栓塞患者
常用于心力衰竭或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者。
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常用于心室率明显增快的患者。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可缓解腹水、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根据瓣膜狭窄程度及患者心功能,是否有合并症等因素进行评估,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二尖瓣分离术、人工瓣膜置换术、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及瓣膜修复术等。
舒张期震颤患者因存在心脏瓣膜病变,应低盐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给给足够的维生素,注意口味调节,以适当增进患者的食欲。
舒张期震颤患者应注意休息,症状不明显时,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病情较重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防止受凉,避免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舒张期震颤由单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引起者,预后较好;多瓣膜病变预后较差,合并心力衰竭、晕厥、栓塞等症状,死亡风险较高建议患者定期复查。
舒张期震颤能及时手术且无并发症者,可治愈。若出现心力衰竭、栓塞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舒张期震颤由单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引起者,预后较好,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60%。合并心力衰竭、晕厥等症状,常与3年内死亡,青年患者可有猝死的风险。
有舒张期震颤患者如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应及时复诊,病情稳定者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治疗效果好,可延长复诊时间,可半年复诊一次。
舒张期震颤患者应低盐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给予易消化饮食,可以少食多餐。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限制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
舒张期震颤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应加强护理,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发生感染等。绝对卧床的患者,要及时变换体位,防止发生压疮。
按医嘱按时服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抗凝药物或利尿剂等。
每日记录出入量,记录体重,以便观察水肿好转情况。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避免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绝对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变换体位,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压疮等。
如果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要及时做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部CT等检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对于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应定期定期复诊,细致进行心脏查体,尤其是听诊和触诊,及时发现有无舒张期震颤,同时行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部CT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心脏瓣膜病变及心房、心室扩大的情况。
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预防风湿热的发生。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赖于手术治疗,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及时手术治疗。
遵照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栓塞性疾病。
4850点赞
[1]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