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脑病也称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是与重度脓毒症有关的脑部临床病变,至今尚未完全了解的病理状态,是ICU最常见的脑病之一。由于脓毒症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没有特异性,发病机制又不是十分明确,以及危重症患者存在机械通气、镇静、镇痛等多种干预措施,一定程度地造成了对脓毒症脑病认识的不足。
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处于失调状态,兴奋性增强。
患者陷入病理性睡眠,意识障碍为轻度。
急性重症感染的高热期常见,深度意识障碍,但是在强刺激下仍可唤醒。
较深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完全丧失。
患者奄奄一息,意识完全丧失。
伤寒伴脓毒症脑病、中毒型菌痢伴脓毒症脑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伴脓毒症脑病、疟疾伴脓毒症脑病、重型麻疹伴脓毒症脑病。
脓毒症脑病的基础是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急性感染,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综合征。
脓毒症脑病的主要病因,各种细菌,如肺炎、白喉、猩红热、伤寒等引起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同样是本病的重要病因,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引起此病。
如感染钩端螺旋体、疟原虫等病原体也可能引起脓毒症脑病。
患者因外伤或者饮食不当导致胃肠炎等感染时,如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可诱发脓毒症脑病。
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机体抵抗外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可导致机体易感染引发脓毒症脑病。
目前脓毒症脑病的发病率的报道差异较大,由于诊断标准有差异,报道数据从9%~17%均有,是内科ICU患者中最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病因之一。
本病好发于脓毒血症患者和免疫力低下者。
脓毒症脑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基本临床表现是在原发病表现的基础上,出现了类似于脑炎的精神、神经症状症候群,但是一般没有特异性。
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处于兴奋失调状态,兴奋性增强。多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高热惊厥。患者常不能准确回答自己的姓名、生日或回答迟钝。
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处于病理性睡眠状态,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但多迅速入睡。
常见于急性重症感染的高热期。意识障碍程度较深,强刺激下还可以唤醒。醒时思维、语言不清晰、不连贯,回答含糊或者答非所问。
意识障碍程度较深,病情进展可出现意识完全丧失。对于痛觉刺激仍有一定反应,但不能被唤醒,没有自主运动。吞咽反射等脑干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深慢、节律不整。
神志完全丧失,对一切刺激无反应,肌肉瘫软、松弛,深反射、浅反射全部消失,或者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呼吸和循环受损、节律不整,患者奄奄一息,重者危及生命。
持续高热的基础上出现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头痛、眩晕、昏迷等症状,病情改善后症状可恢复。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学龄前健壮儿童多见。发热高达40℃以上,出现嗜睡、昏迷、烦躁不安、抽搐等症状,也可出现呼吸衰竭等呼吸异常现象。
患者在发热期间即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嗜睡、烦躁、谵妄、抽搐等。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甚至多尿期均可出现脑病症状。
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大多急起高热伴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呕吐、抽搐、谵妄,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可伴有失语、耳聋、斜视等症状。
起病在40℃以上,伴有气促、发绀,常有抽搐、谵妄、昏迷,早期出现大片蓝紫色的融合性皮疹。
起病初期患者可仅表现为脓毒血症症状,如呼吸加快、心率加快体温升高或者体温减低等,随病情进展脑功能损害的症状逐渐加重。不同类型的其他表现如下:
高热伴痉挛的患者,24小时之内痉挛发作3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是危险指标。
浅反射有或无,深反射正常存在,呼吸、循环功能正常。
可伴有定向障碍、错觉、幻觉、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弱。呼吸、循环功能还能保持基本正常。
本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休克。
当患者出现头晕、恶心,严重时甚至出现高热、昏迷,需及时就医。脓毒症脑病主要通过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可确诊,还需注意本病与病毒性脑炎相鉴别。
患者外伤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外伤后局部症状有所加重或蔓延时,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
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去神经内科。
发热等症状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既往是否有其他病史?(如伤寒、肺炎、猩红热等)
做过什么检查吗?(如脑电图、脑脊液等)
脓毒症脑病的血常规一般表现为原发病的异常表现,没有脑病特异性的改变。
脑脊液检查发现蛋白含量可轻度升高,细胞数量正常,细菌培养阴性。脑脊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如苯丙氨酸、色氨酸浓度升高,支链氨基酸浓度下降,氨基酸比例失调是脓毒症脑病的一个发病机制。
脑电图电生理检查结果为轻度可逆性弥漫性慢波,即θ波、δ波和三相波。
检查结果提示弥漫性脑回沟变浅、脑肿胀等。
不对称的峰潜伏期出现预示着亚临床的脓毒症脑病。
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化验数值,病情越重,两者数值越高。
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如急性感染性疾病、高热、精神神经症状、检查的阳性体征、生化检查等结果即可诊断。
患者有肯定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史。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脑病表现。
脑脊液仅有压力增高,常规与生化检査正常或仅有蛋白和细胞数的轻微增加。
除外神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否定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由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导致,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升高外,还可见脑脊液轻微浑浊,白细胞数增加及蛋白含量增高,与本病可通过脑脊液检查进行鉴别。
婴幼儿多见,患者体温往往高于39℃,为突然发生的惊厥,惊厥一般持续时间短,可出现双眼发直或上翻、意识丧失等症状,与本病通过基本体格检查可鉴别。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惊厥,甚至昏迷等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与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以及脑脊液检查进行鉴别。
脓毒症脑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多为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防止内分泌紊乱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可采用冰枕冰帽、湿毛巾、酒精擦浴等,或者人工冬眠等措施,帮助降低脑部的代谢和耗氧量,保护脑组织,减少后遗症。
帮助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可保护脑组织。
通过静脉输液等方法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失衡,保持患者的基本生理状态。
可静脉滴注20%甘露醇等高渗脱水剂,减轻患者的脑水肿。脱水剂常和利尿剂同时使用,可增加治疗效果。
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时,可肌肉注射小剂量的苯巴比妥钠或者口服苯巴比妥,可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的症状。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可能为对细胞凋亡以及神经氧化应激起到一种保护作用,目的是把血糖控制在80~150mg/L之间。
类固醇可以减少全身的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调节小脑角质细胞脑实质神经元功能,常用的类固醇激素为氢化可的松等。
可平衡患者血浆中的氨基酸比例,减轻症状。
本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脓毒症脑病是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脑病,其预后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高度相关。如多脏器功能不全同时合并脓毒症脑病,脓毒症的死亡率也明显增高,预后多不佳。
脓毒症脑病如果就诊及时一般能够治愈。
脓毒症脑病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脓毒症脑病治愈后一般一个月左右复诊即可,需遵医嘱行血常规或CT检查。
脓毒症脑病的饮食一般需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以胃肠道或者静脉注射营养液为主。
治疗期间多以流质食物为主,如患者不能自主进食,则需要下胃管给予流质饮食或者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患者出院后可以正常饮食,以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为佳。
脓毒症脑病患者的护理应当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防止压疮的产生,避免发生感染或者感染加重,发生时需及时处理等。
了解胰岛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防止发生低血糖和激素不良反应。
需勤翻身,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体温过高时采用物理降温,如头部使用冰袋或冰帽降温,也可用冷毛巾、乙醇擦浴等。
脓毒症脑病的预防主要为发现感染症状等身体不适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议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均有益处。
患者外伤后出现局部症状时,需要及时检查血常规等检查项目,及时发现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进展为脓毒症脑病。
生活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磕碰等外伤,一旦出现皮肤破损,及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伤口发生感染。
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卫生,避免食用不卫生的食品或者食用隔夜食物,食物需加热熟透后再食用。
4267点赞
[1]庄欣琪,谢克亮,于泳浩,卢悦淳,吕国义.小胶质细胞与脓毒症脑病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20:338-342.
[2]王东亮,何天鹏,蒋晓颖,赵婧,袁媛.脓毒症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00-101.
[3]杨静,司君利.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19:828-832.
[4]尤荣开.临床常见脑病救治[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59-26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