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是指机体经皮肤接触、吸入或经口摄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小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产生上腹部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和肌束震颤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伴有意识障碍和昏迷。轻度中毒通过积极正规的解毒治疗以及对症知识治疗一般不会危及生命,重度中毒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常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流涎、心慌、视力模糊、精神萎靡等,但体检无阳性发现。口服中毒者消化道症状更明显,可有上腹部灼痛及腹泻等。
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嗜睡、胸闷、四肢肌肉震颤、心律失常、肺部啰音等。
有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心悸、脉搏增快、血压下降、阵发性抽搐或惊厥、角弓反张、发绀、肺水肿、昏迷。病情迁延多日,危重者可导致死亡。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主要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呼吸道吸入大量农药,或者皮肤接触大量农药或者误服了大量农药,好发人群主要是从事生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工人和儿童。
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收了大量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入机体。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主要分布在肝、肾、脂肪和肌肉组织中。在肝进行代谢,一部分经水解、氧化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解毒,一部分以原形或其代谢产物迅速由肾排泄,24小时可排出摄入量的90%以上。
中毒机制是其可与ChE(胆碱酯酶)阴离子和酯解部位结合,形成可逆性的复合物,即氨基甲酰化,使其失去对ACh(乙酰胆碱)的水解能力,致ACh蓄积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无明显诱发因素。
中毒人员主要为青壮年农民、杀虫剂生产企业的工人以及少数卫生防疫工作者。
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多由生活性中毒所致。
主要集中在夏季,这与夏季卫生害虫及农业害虫多有关。
生产农药的工人长期处于高浓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环境中,比普通人更有机率皮肤接触或者呼吸道吸入农药,因此中毒概率比普通人群要高。
儿童对于事物辨别能力较差,不能分辨毒性物质,容易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当做零食误服,引起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根据接触农药的方式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皮肤接触农药者,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刺激症状,口服中毒者一般表现为严重的消化道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表现。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水肿。
多为生产中接触中毒,皮肤表面麻木,蚁走感,流泪,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咽喉异物感;常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流涎、心慌等。
除上述症状外,口服者可有上腹部烧灼感及腹痛腹泻,可发生糜烂性胃炎。继而食欲缺乏,精神委靡、嗜睡,胸闷、四肢肌肉震颤、心律失常和肺部湿啰音等。
有呼吸困难、肺水肿、血压下降,阵发性抽搐或惊厥、角弓反张、意识模糊或昏迷等而致死。
部分病人还有心血管系统表现,一般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开始病人感到心率减慢,血压偏低,随后转为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部分病例伴有心律失常。
个别严重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者可出现肺水肿,病人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双肺满布湿罗音,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甚至窒息。
已知病人服用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或者出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相关表现如恶心、呕吐、阵发性抽搐、腹痛等,应该将病人立即送医治疗。患者优先考虑急诊科就诊。需要做毒物检测、全血ChE活性测定、心电图检查等。此疾病需要与有机磷农药中毒和食物中毒进行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为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毒物检测的结果。
已知病人服用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或者通过消化道、皮肤接触了大量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出现了皮肤刺激症状如皮肤感到蚁行感、麻木感等,上腹部灼痛、恶心、呕吐等,应该及时送医。
出现了相关的中毒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应该及时就医。
出现阵发性抽搐、角弓反张、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要立即拨打120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急诊科就诊。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接触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如敌杀死、速灭沙丁、来福灵、安绿定、灭百可等)
以何种方式接触的?
什么时候接触的?
是否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阵发性抽搐或惊厥?
什么时候接触了?距离现在多长时间了?
拟除虫菊酯原形物质排泄迅速,停止接触12小时后在接触人员的尿中就难以测出。但其代谢产物可检测出的时间较长(2~5天)。有条件时可作毒物或其代谢产物检测。
全血ChE活性无明显变化,有助于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鉴别。
少数中毒患者ST段下降及T波低平,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有助于了解农药是否造成了机体肝脏和肾脏的损害,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综合情况。
用来检测是否出现并发性,如肺水肿。主要表现为肺的密度影增高以及毛玻璃阴影。
通过对全血胆碱酯酶的活力测定会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有接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确切病史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相关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阵发性抽搐、视物模糊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再根据毒物及代谢物鉴定,如急性溴氰菊酯中毒,尿中可测得代谢产物二溴乙烯二甲基环丙烷羧酸;氟氯氰菊酯中毒,尿中可测得代谢物氟苯氧基苯甲酸等,这些代谢产物可作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气味与有机磷农药相似,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抽搐等临床症状,但可以根据测定血、尿、胃灌洗液中的毒物及其代谢物进行鉴别诊断。
食物中毒一般有不洁饮食史,也会出现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相似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但可以通过毒物检测、接触史与其鉴别。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患者通过短期治疗症状即可缓解,急症治疗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药物治疗包括中枢性肌松剂、中药葛根素和丹参等。
适用于神志清楚并能配合的病人。饮用温水300~500ml,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不断重复直到胃内容物完全呕吐为止。
用肥皂水或者2%~4%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洗胃。
然后用50%硫酸钠导泻,并经胃管灌入活性炭吸附残余毒物。
生产性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染毒的衣物,用肥皂水或2%~4%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洗胃,然后用50%硫酸钠导泻,并经胃管灌入活性炭吸附残余毒物。对有频繁抽搐、意识障碍或昏迷、中毒性肺水肿等表现的严重中毒病例,应尽早作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治疗。
加速毒物排泄,酌情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维生素B、维生素C等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等。
中枢性肌松剂,唛酚生对溴氰菊酯有较好的抗毒作用,美索巴莫也有很好的抗毒和保护作用,贝克洛芬对氰戊菊酯动物中毒有显著疗效,三种均为中枢性肌松剂。
中药葛根素和丹参对实验中毒动物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已试用于临床,对控制症状和缩短疗程有一定的疗效。葛根素静脉滴注,2~4小时重复一次。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1~2次,直至症状消失。亦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阿托品只能用于控制流涎和出汗等症状,肌内注射,发生肺水肿时可增大剂量。但总量不宜过大,达到控制症状即可。切不可企图用阿托品来做解毒治疗,否则将加重抽搐,甚至促进死亡。
控制抽搐的药物,常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肌注或静注。抽搐未发生前可预防性使用,控制后应维持用药防止再抽搐。抽搐发作时,可用地西泮或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静注。亦可用苯安英钠肌注或静注,本品尚可诱导肝微粒体酶系,有利于加速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代谢解毒。
此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患者一般预后与中毒的轻重有关,中毒较轻者一般可以治愈,中毒重者可危及生命,影响自然寿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一般不遗留后遗症。患者出院后一周到医院复诊。
本病中毒较轻者,一般能够治愈。
本病轻症患者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中毒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一般不遗留后遗症。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者应该谨遵医嘱出院后尽早复查,一般在出院以后一周到医院复查毒物检测、肝肾功能,了解体内毒物是否排除干净以及评估机体恢复情况。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治疗初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禁食。
日常护理中应该密切观察中毒病人的生命指征,中毒症状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保证患者休息的环境舒适安静,适当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病人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病情变化,谨遵医嘱到医院复查。从事农药生产的工人应该做好严密的防护措施,避免农药从呼吸道或者破损的皮肤进入机体。
密切观察中毒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中毒症状是否加重,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肺水肿。
保证病人休息的环境舒适安静,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让病人充分休息,减少能量消耗,尽快恢复体力。
中毒的病人可能会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要适当安慰病人,让其不要过分担心病情,缓解其紧张情绪。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自己中毒症状是否减轻或者呈现加重的趋势,如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否感觉呼吸困难、呼吸费力。
患者应该谨遵医嘱,出院后一周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体内毒物是否排除干净。
从事生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工人,中毒风险比较大,因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以从皮肤黏膜、呼吸道进入人体,因此从事农药生产的工人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毒物检测,防止慢性中毒。有皮肤黏膜破损者应该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农药从破损的伤口进入人体。
对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预防重点在生产过程中的预防,合理安全规范化生产,生产工人定期检查。农药放置安全地点,避免误服。从事农药生产的工人应该每半年到医院进行毒物检测,早期筛查出慢性中毒。
对于从事生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工人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毒物检测,最好每半年一次,早期筛查出慢性中毒。
对于生产和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增加个人防护,避免长时间待在农药浓度高的地方,勤洗手,注意通风。
生产和加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农药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搬运和应用农药时应该做好安全防护,应减少皮肤与农药的直接接触。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毒物要放在隐蔽的地方,以免小孩误服。
4400点赞
[1]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79-380.
[2]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M].五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0-148.
[3]郭冬梅,付文娟,廖永刚.2014-2017年武汉市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029(2):55-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