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膜性口炎的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并不致病,当机体遭受到某种刺激,如感冒、发热、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长期放疗、化疗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这些细菌异常增殖,毒力增强而引发本病。
本病无明确的疾病分类。
膜性口炎可为机会性感染或继发于其他口腔损害,原发性球菌性口炎并不常见,临床上多见的是继发于某种口腔损害,如单纯疱疹、药物过敏性口炎等发病后的继发细菌感染。膜性口炎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在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异常增殖,毒力增强而引发膜性口炎。
如单纯疱疹、药物过敏性口炎等发病后的继发细菌感染,这种继发感染可称为继发性球菌性口炎,通常仍以原发病作诊断命名,在治疗原发病损的同时应注意抗球菌感染。
感冒、发热、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可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异常增殖后诱发膜性口炎。
本病暂无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由于口腔卫生差,容易残留食物残渣,以及各类型的球菌,从而导致球菌性口炎。
免疫力差,易受各类型的球菌感染。
膜性口炎可出现发热、口痛、咽痛、流涎,小儿因疼痛哭闹、拒食,并伴有全身倦怠不适。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出现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黏膜炎症反应明显,剧痛,黏膜上皮表层坏死、糜烂,上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坏死细胞,球菌、脓球等形成的假膜,组织水肿,固有层有大量急性炎细胞浸润。
原发性球菌性口炎多见于婴幼儿,偶见成年人,患者起病急,会出现发热症状。
口腔黏膜充血显着、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溃疡,患者疼痛剧烈、口臭。
感染蔓延至咽部,会导致咽痛以及局部淋巴结肿痛。
患者口痛、咽痛,会导致出现流涎症状。
小儿因疼痛会哭闹,拒食,并伴有全身倦怠不适。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牙龈部多见,肺炎双球菌好发于硬腭、口底、舌腹及颊黏膜;而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唇、颊、软腭、口底和牙槽黏膜。
本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全身感染。
患者出现发热、口痛、咽痛、流涎,小儿因疼痛哭闹、拒食,并伴有全身倦怠不适,建议到口腔科、感染科就诊,并进行血常规检查、假膜涂片等检查来确诊膜性口炎,注意与坏死性龈口炎、鹅口疮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发热、口痛、咽痛、流涎,小儿因疼痛哭闹、拒食等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患者口腔黏膜充血显着、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溃疡时,及时就医。
出现患者疼痛剧烈、口臭,局部淋巴结肿痛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口腔科。
出现严重感染、发热等症状去感染科。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什么时候发现的哭闹、拒食、流涎?
不适的感觉是否有明显的因素引起?
是否有发热、口腔黏膜充血显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伴随症状?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治疗情况如何?
有无药物过敏史?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可见致密、光滑、湿润似缎面假膜。
白细胞计数升高。
通过涂片检查黏膜病损区的细胞结构成分,是否有炎性细胞的浸润,来进行进一步确诊,可发现大量细菌。
根据患者的病史、全身症状、假膜特点、黏膜炎症反应明显、剧痛,可明确诊断。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可协助诊断。诊断时需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继发性感染。
有牙龈坏死、龈出血、疼痛,牙龈呈反波浪状,有时与坏死牙龈相对的唇、颊黏膜可发生组织坏死,有较深溃疡,灰褐色无光泽假膜,可有腐败口臭,涂片检查可见大量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全身无症状,口腔无痛性大片的白色斑块,好发于婴幼儿。黏膜充血不明显,涂片或培养可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
患有膜性口炎后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还应当给予支持以及镇痛等一些治疗,一般需要治疗2~5周。
选择抗生素肌注或静滴,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选用甲硝唑、头孢呋辛酯等药物。
通过服用维生素片进行全身的支持治疗,从而更好地抵御疾病,可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
采用氯己定含漱,贴敷抗生素药膜或外涂2.5%金霉素甘油。
1%普鲁卡因液含漱或0.5%达可罗宁液涂布可达到良好止痛效果。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缓解球菌性口炎,药物如银翘散、导赤丹等。中医中药对症状有一些缓解作用,必须要在正规中医院和研究院所的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膜性口炎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能治愈,不会影响寿命,且无后遗症,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避免复发。
膜性口炎能治愈。
膜性口炎治疗及时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膜性口炎的患者用药一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膜性口炎的患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生冷性凉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可多吃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如咖喱、辣椒、芥末等,避免口腔黏膜处症状加重。
限制生冷食物,如冰水、冰激凌等。
过于酸或者是过于甜的食物,要少食或者是不食。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可将其打成果汁、果泥喂养幼儿。
膜性口炎的患者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并且多注重口腔卫生,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出现皮疹、皮肤红斑时及时就医。
注重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清理口腔。
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定期检测口腔情况,如出现疼痛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膜性口炎的患者应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不可随意乱服用抗生素,防止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服用时若出现皮疹、皮肤红斑等及时就诊。
膜性口炎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口腔卫生的护理,以及日常饮食上的注意。对于婴幼儿,家长应及时观察婴幼儿的口腔卫生及饮食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做血常规检查、假膜涂片等检查来筛查,是否有膜性口炎。
防牙病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牙齿清洁,正确地刷牙,应采取巴氏刷牙法,早晚刷牙。
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相邻的牙齿间隙。
注意含氟牙膏的用量(尤其是儿童),一般豌豆大小即可,刷牙力度适当,所使用的牙刷如出现刷毛外翻就应更换。
如没有牙周疾病,可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应到具备良好消毒设施的牙科看牙,以免感染上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
4789点赞
[1]凌均棨,陈智.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91-197.
[2]王松灵.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五)[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1-23.
[3]钟鸣,王洁.口腔医学:口腔病理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5-9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