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又称为盲,可由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角膜混浊、儿童盲、屈光不正、沙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引起,本病表现为管状视野、无光感,如果是疾病因素所致的失明,可通过降眼压滴眼液和抗感染滴眼液治疗,外伤或疾病严重等情况下,可接受手术治疗。本病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相应的预后也有区别。
失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可能由于内分泌疾病或其他眼科疾病引起。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可由外伤诱发。
目前全球白内障致盲者2千万,预计2025年将有4千万人因为白内障而失明。
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后果极为严重,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是欧美发达国家主要的不可治盲原因,近年来也成为我国重要的致盲眼病。
角膜病引起的角膜混浊是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感染性角膜盲最多见。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并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致盲。
外伤也可导致失明,包括眼球穿通伤、贯通伤和眼球破裂伤、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和毒气伤等。
失明临床上较为常见,盲患病率2.29%,我国50岁以上人群约有盲人500万人。
本病好发于中老人以及女性。
失明的典型症状是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者视野半径小于等于10度,部分患者可出现外斜视。
外斜视是部分患者的常见症状,盲目可以引起废用性外斜视。
当患者出现视力低下时,需要到眼科就诊,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科影像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盲。失明需要与伪盲、一过性黑矇等疾病鉴别。
体检中出现视力低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视力低下,并出现看东西模糊、存在角膜、眼底、视神经疾病等等症状,高度怀疑失明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需要到眼科检查。
现在都有什么症状?能看清物体吗?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眼睛疼痛、视力恶化等症状)
视力低下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眼部是否受到外伤?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是检查眼球前节和眼后节的重要工具,可以了解屈光间质、视乳头视网膜病变等。
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检查可以了解视觉通路的病理性改变,是了解视功能的主要检查方法。
视力检查中显示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02小于0.05为3级盲,矫正视力小于0.02到光感为4级盲,双眼无光感为5级盲。
外眼及眼底检查均无异常,瞳孔大小、形状、直接间接对光反应灵敏、而其举止行为夸张,叙述病情矛盾。进行伪盲试验正常,排除皮质盲就可以明确诊断。
患者一过性视物不见,经过一段时间后视力可恢复正常。
由于失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需要强调对原发病治疗,其治疗周期也与原发病有关,可通过青光眼降眼压滴眼液或角膜感染性疾病滴眼液治疗,同时可针对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角膜混浊引起的失明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青光眼降眼压滴眼液种类很多,有抑制房水形成,有增加房水排出,需要根据病情决定选择适宜滴眼液种类,如噻吗洛尔滴眼液(禁忌用于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等患者)。
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滴眼液是关键,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效果好。
白内障手术方式主要是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般是滤过手术治疗,此类青光眼滤过手术降眼压效果好。
角膜混浊可以考虑板层或者全层角膜移植,角膜混浊层次不同手术方式不一样。
失明因为原发病不一样,预后差别很大,但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手术患者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其余的失明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复诊。
失明因为原发病不一样,预后不同,如白内障引起的失明,手术后可以恢复正常视力,但青光眼引起的失明,无法治愈。
失明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白内障失明患者手术后观察3个月。青光眼手术患者需要每3月复查一次。
失明患者无需进行特殊饮食调理,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失明患者日常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适宜运动,同时手术治疗的患者要保持眼部清洁,避免诱发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以及家属注意陪护。
注意眼部卫生,如为手术后的患者,应尤其注意避免发生感染。如发生眼部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消炎药物。
进行日常活动时,应由家属进行陪护,避免发生摔倒等意外,并尽量减少外出。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由于失明病因不同,原发病不一样,预防措施不同,可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眼部外伤进行预防,同时可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眼科裂隙灯筛查。
需要对高危人群或者眼部原发病患者,需要每年至少一次眼科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镜筛查。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治疗原发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注意防护,避免造成眼部外伤。
遗传性疾病而导致失明的患者,孕期基因筛查是关键,注意优生优育。
4843点赞
[1]葛坚,王宁利.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5-96.
[2]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3-1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