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又称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指由于雄激素受体和配体结合异常或受体后信号传导的异常,导致雄激素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遗传性别为男性,患者有睾丸,但是部分或全部显示为女性化的遗传病。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男性假两性畸形,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以完全型多见。在原发性闭经患者中,本病约占10%。
患者雄激素受体完全缺乏,有正常的女性外阴,呈女性体态,乳房发育良好,阴毛多缺如,其体内有睾丸,无男性生殖管道,睾丸正常大,常位于腹腔内、腹股沟部及大阴唇内,睾丸内可有leydig细胞及sertoli细胞,无精子发生,能产生睾酮。
此型患者靶细胞的雄激素受体仅部分缺乏,不完全女性化,呈一定程度的女性体型,乳房可轻度发育,伴部分男性化,外阴性别难辨,血睾酮含量可正常。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主要原因为雄激素受体突变,包括雄激素发挥作用出现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或基因突变。
雄激素对胚胎期男性的性分化和出生后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核型为 46、XY、Y染色体的短臂有睾丸决定基因,控制细胞膜组织相容性Y抗原(H-Y抗原)的合成,使胚胎性腺发育成睾丸,并分泌雄激素(睾酮)和副中肾管抑制激素。睾丸决定基因的功能只限于雄性睾丸的形成,第二性征的发育则依赖睾丸合成分泌的雄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雄激素进人靶细胞后,通过与胞浆内具有高亲合力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生理效应,促使雄性第二性征发育。外阴的分化依赖于睾酮在局部经5-还原酶衍化成二氢睾酮,当靶细胞雄激素受体正常时,雄激素发挥作用使外阴向男性分化,如果受体异常,雄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外阴则只能向女性转化。
虽然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雄激素合成正常,但由于编码基因突变,导致功能正常的雄激素受体缺失或减少,使雄激素不能发挥正常效应。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发生率为1/20000~1/64000男婴,或相当于全部性分化障碍的5%,国内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12000。睾丸女性化综合征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常通过女性携带者遗传给后代,后代女性50%为携带者,后代男性50%患病。
有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家族史的男性:睾丸女性化综合征为一种遗传病,常通过女性携带者遗传给后代,后代女性50%为携带者,后代男性50%患病。
患者染色体核型为正常男性型(46、XY),性腺为功能正常的睾丸,外生殖器为正常女性型。完全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女性化程度较高,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好。不完全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常伴有外阴不同程度的男性化表现,如阴蒂肥大、尿道下裂等。
声音、体格与皮下脂肪的分布和女性相同,至青春发育期,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患者有乳房发育,但其中乳腺组织少,乳头较小、乳晕色淡,腋毛、阴毛稀少(阴毛呈女性分布),甚至缺如,面部毛发也极少,呈所谓“无毛女性”。原发性闭经,不能生育。
患者出生时就为女性外阴,至青春期阴蒂略小,小阴唇发育不良,阴道发育正常或狭窄而浅,但呈盲端状,无子宫与输卵管或者仅有痕迹。性腺为睾丸,常位于腹腔、腹股沟内,有时可下降到大阴唇内,亦可停留在腹腔以内。睾丸的大小、外形可正常或略小,有时可误诊为腹股沟疝。但可在青春期不再成熟而呈幼稚型,输精管呈盲端,不能触及前列腺。
此型与完全性睾丸女性化相似,患者性腺为睾丸,外阴和体表为女性,但有轻度男性化的表现,阴蒂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肥大。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异位睾丸容易恶变和导致损伤,易发生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及性母细胞瘤),有报道其恶变率达2%~5%,成年后的发生率为4%~9%。肿瘤通常于30岁后发生,且患者年龄越大,恶性危险也越大。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为一种遗传病,要指导合理妊娠,对于女性携带者怀孕期要加强孕检,避免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极其重要,对于有疑似睾丸女性化综合征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如果青春期前及青春期出现性腺、乳房发育异常,应及早就医。
到了青春期开始出现一些女性特征,但没有月经,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若为不完全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常伴有外阴不同程度的男性化表现,如阴蒂肥大、尿道下裂等,可以到泌尿外科就诊。
若为完全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常表现为性腺、乳房发育异常、没有月经等,可以到妇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是否来月经?月经周期如何?
目前都有什么其他症状?(生殖器异常、躯体外表呈女性等其他异常)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比较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物治疗?
是否有家族史?
体检阴道内盲端,无子官、输卵管、卵巢,在腹股沟或阴唇处可触及睾丸。
睾丸活检显示曲精小管发育不良、变细,数量亦可减少,管内充满支持细胞和未成熟的生殖细胞,间质细胞呈增殖象,曲精小管边缘或“基底膜”增厚,其周围纤维组织明显减少,无精母细胞和精子。
血浆睾酮浓度稍高于正常男性或正常高值,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含量正常,部分患者黄体生成素(LH)升髙。
血白细胞染色体检查,患者核型为正常46,XY。
检查结果为阴性。
患者的血电解质、皮质醇浓度及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17KS)含量均在正常范围。
本征有家族发病的倾向,患者出生即具有女性外阴,体格和皮下脂肪分布亦属女性特征。
青春期原发性闭经,多无性交能力,终生无生殖能力。
体检阴道内盲端,无子官、输卵管、卵巢,在腹股沟或阴唇处可触及睾丸(并经活检证实)。
血浆睾丸酮稍高于正常男性或正常高值,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电解质测定正常。
染色质检查为阴性,染色体检查核型为46,XY。
患者的阴道、子宫均正常,青春期之后有正常规则的月经,腹股沟内为疝内容。而“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有阴道盲端,无子宫,原发闭经,腹股沟或者阴唇内常可查到睾丸,血清睾丸酮水平达正常男性高值,与前者明显不同,两者容易鉴别。
尽管此症与“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在躯体外形上很相似,但后者染色质呈阴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尿17-酮类固不升高。而前者恰与后者相反,所以两者亦不难鉴别。
本病患者有卵巢组织,血清中睾酮含量很低,染色体核型为46、XX。“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病人可在其体内找到发育不全的睾丸,而且血清睾丸酮水平正常或稍高,两者可以鉴别。
患者有明显的高血压、低钾血症和碱中毒,皮质醇排出率减低,雄甾烯酮和睾丸酮几乎测不出来。而“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病例无高血压、低血钾血症和碱中毒,血浆睾丸酮浓度正常高值,其17-a-羟化酶正常,睾丸在腹腔、腹股沟或阴唇内,而且患者可有乳房发育,染色体核型为46、XY,两者可根据上述各自的特征加以鉴别。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原则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会性别、内分泌状况、外生殖器矫形趋势等相关问题,以综合判定治疗方案。
睾丸切除术后应进行雌激素补充治疗,以维持患者的女性第二性征,并防止因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并发症,通常予小剂量雌激素持续治疗。不管是对男性还是女性,雌激素和雄激素对骨量的获得和维持的过程中缺一不可,术后可应用雌激素加用阿仑磷酸钠,以防止骨密度下降。
发育不良或异位性腺(睾丸)易发生肿瘤,因在未分化的组织中残留有睾丸的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其恶变倾向甚大,易发生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及性母细胞瘤)。 目前普遍认为应该首选睾丸切除术,尤其是选择女性性别者。
完全型患者早期切除一般只限于以下3种情况 :
睾丸位于腹股沟或阴唇内形成疝 。
患者及家人对其潜在的恶变性非常担心 。
患者及家人心理上无法接受有睾丸性腺的女性性别。
对不完全型患者来讲,睾丸恶变率相对完全型要高,且在青春期会发生男性化现象,为避免由于向男性化发展以及两性畸形给患者造成过多的心理障碍,应在青春期前切除睾丸。
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患者可能出孤独、抑郁、悲观、焦虑等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采取恰当的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在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生活质量往往会有好转,可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但如果没有进行性腺切除,睾丸有发生恶性肿瘤的倾向,成年后的发生率为4%~9%。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可维持女性化特征,但不能生育。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是如果出现恶性肿瘤,可能会威胁生命。
患者行外阴整形术后要定期复查,3个月或6个月后复查阴道深度和宽度。如果未切除睾丸,要定期复查,防止恶性肿瘤发生。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应注意营养均衡,合理膳食,补充优质蛋白,应多吃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忌食生冷、刺激食物,正常饮食。
应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如禽、蛋、鱼、肉类等动物类蛋白及豆类蛋白。
应多吃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过多的食用含有雌激素或雄激素的食物。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以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为主,促使其进一步女性化并维持女性特征,还需增加锻炼,以增加骨密度等。
口服用药:终身口服性激素替代治疗,定期复查,可服用阿仑磷酸钠,以防止骨密度的降低,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注意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户外运动,以增加骨的密度。
术后可定期做B超,监测性腺、乳房发育情况。
雌激素有促进骨骺愈合的作用,补充应待青春期发育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骨骺过早闭合。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疾病,无明确预防资料。早发现、早治疗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怀孕期间要定期产检,必要时进行染色体检查,一旦确诊,可以考虑终止妊娠。
对于有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家族史的女性应做产前诊断,进行早期绒毛或中期羊水检查,发现异常,可终止妊娠。
由于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有家族遗传性,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的关键。怀孕时要定期进行孕检,具体方法为早期绒毛或中期羊水检查,若胎儿染色体核型为 46,XY,孕中期B超检查胎儿外生殖器,如为正常男性外生殖器则继续妊娠,如为女性或生殖器发育异常则终止妊娠。
对未做产前诊断的性发育异常新生儿,特别是有此类家族史的新生儿,应尽早确定染色体性别,选择适宜的抚养方式,宜于身心健康发展。
4625点赞
[1]袁桂莲,许我先.妇产科综合征[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32-436.
[2]张东成.临床医师诊疗实用全书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42-244.
[3]江帆.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大全[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167-168.
[4]崔正慧,金杭美.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06):547-54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