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群链球菌是一种β溶血性的革兰阳性球菌,常寄生在妇女生殖道。B群链球菌感染是一种细菌感染,B群链球菌在围产期感染中是第一位的致病菌,可以导致围产儿死亡,同时也是围产妇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临床上通常应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进行治疗,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可以顺利分娩,大部分婴儿不会受到影响。
人体免疫力的下降,一旦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或者微生态的失调,围产期孕产妇极易引起感染。B群链球菌感染易联合感染其他病原菌(如滴虫、真菌及其他细菌),因此可能引起不良妊娠。
引起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母亲阴道或直肠内B群链球菌的定植。患儿中早发感染并发气促、紫绀、咳嗽和肺部啰音等表现,而晚发型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本病可能由于多次妇科检查、妊娠以及产期接受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感染所致。当孕妇免疫力降低时,B群链球菌可经过产道上行导致子宫和胎膜感染,B群链球菌也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年轻女性在接受妇科检查、治疗以及妊娠分娩后,由于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B链球菌群感染。
较长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类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者也会因为抵抗力降低的因素易发生感染。
新生儿可由母亲垂直传播而感染B群链球菌。
B群链球菌感染占全部链球菌感染的8%左右,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主要来自母亲。产妇阴道带菌率为4.6%~25.4%,早期破水或产程延长均易导致新生儿感染。成年人的B群链球菌感染多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时。
当孕妇免疫力降低时,B群链球菌可经过产道上行导致子宫和胎膜感染,而导致孕妇早产、流产、新生儿发育不良等。
B群链球菌也可以通过垂直传播,致新生儿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代谢发生改变,造成了内环境紊乱以及生殖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易发生感染。
较长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类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者也易发生感染。
尤其是感染B群链球菌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常表现为发热、寒战、有时可因体温过高引起心动过速,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等表现,新生儿可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进食困难、极度疲劳、易激惹、皮肤青紫色等。
孕妇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常高于38℃,寒战,有时可伴有心动过速等。孕妇有时也可表现为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
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可分为早发型感染和晚发型感染两类。早期发病,常表现为发热、气促、紫绀、咳嗽等。发病早者出生时即发生呼吸窘迫症,病死率很高。晚期发病,发生于出生7~30天以内。可表现为发热、少哭少动、拒乳、精神差、反应力低下、易激惹等。病死率比早期发病者低。
B群链球菌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由于B群链球菌对绒毛膜有较强吸附能力和穿透能力,感染2小时内可吸附于母体组织,继而侵入绒毛膜通过炎症作用使得胎膜局部张力减低,从而导致胎膜早破。
B群链球菌感染的孕妇约有21%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和产后子宫内膜炎,表明B群链球菌感染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反应,产褥感染时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B群链球菌是导致产妇产褥期发生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这是由于其产生的外毒素与溶组织酶有极强的致病力、毒力,可导致严重的产褥感染。
B群链球菌感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时,会引起磷脂酶A2和前列腺素以及细胞因子等的释放,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所谓死胎即指胎儿出生前在子宫内就已经死亡的状况,导致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现在主要认为与母体疾病、胎儿的染色体异常、胎盘因素及细菌感染有关。目前,B群链球菌与埃希菌和解脲支原体并列为导致死胎的三大病原微生物。
B群链球菌感染往往会导致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
多因母亲生殖系统携带的B群链球菌通过已破的羊膜腔上行感染胎儿或分娩时从母体阴道和直肠等垂直传播的方式进入新生儿肺部,引起新生儿肺炎。
B群链球菌对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具有特殊的粘附性,且B群链球菌感染容易引起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机体过度严重反应对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危害较大。因此B群链球菌感染的新生儿易并发新生儿脑膜炎。
B群链球菌感染的孕妇若出现发热、寒战、心动过速、阴道流液或自觉胎动异常时应立即就医,若新生儿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进食困难或皮肤颜色改变时可能提示新生儿感染B群链球菌,应立即就医,可就诊于产科或新生儿科,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A群链球菌感染相鉴别。
如果孕妇出现发热、寒战、心动过速、胎动异常、阴道流液等不适应立即就诊。
若分娩后新生儿出现发热、呼吸频率或幅度异常、呕吐、进食困难、皮肤颜色改变、易激惹等时应积极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产科就诊,若新生儿感染B群链球菌,应就诊于新生儿科。
现在停经多少周了?
孕妇是否出现发热、寒战、心动过速、阴道流液情况?新生儿是否易激惹、拒乳、呕吐?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孩子哺乳情况怎么样?
是确诊B群链球菌感染的金标准,可同时可以进行药敏检测,指导临床用药,是B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方法。
检测的是B群链球菌抗原或相应抗体。
PCR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可以快速获得准确B群链球菌结果,该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特异性问题,但因其检测速度快,对于孕期未进B群链球菌筛查,而在临产时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产前快检较培养法更为合适。
通过CT和MRI检查了解腹部、胸部以及颅内的情况。
孕妇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有时可表现为发热、寒战、心动过速等,常常通过拭子细菌培养B群链球菌阳性即可诊断。
新生儿常常表现为出生后数天或数周出现发热、呼吸急促、进食困难、极度疲劳、易激惹、皮肤青紫色等,细菌培养显示B群链球菌阳性即可诊断。
本病需要与A群链球菌感染进行鉴别。A群链球菌引起的感染一般为化脓性感染,主要有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致肺部感染、猩红热、皮肤软组织感染,并可致全身性感染,细菌培养可鉴别二者。
本病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B群链球菌感染的孕妇,应密切关注孕妇有无感染表现,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新生儿感染B群链球菌后应予吸氧、输液等治疗。
B链球菌群对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以及红霉素等均敏感,尤其对青霉素最为敏感。治疗新生儿、婴儿和成人B组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青霉素。
对青霉素轻度过敏者选用头孢唑林,严重过敏者选用克林霉素,如果对克林霉素耐药则选用万古霉素。使用青霉素时应该注意必须做皮肤过敏实验,如果皮试阴性,但出现胸闷、憋气、皮肤发痒等异常症状者,也不宜注射。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本病的预后与病情有关。如果没有严重并发症,预后通常比较好。如果并发严重的并发症,则病死率较高。另外,孕期B群链球菌感染的孕妇需要在产后42天复查B群链球菌,观察其是否转阴。
本病多数能治愈,婴儿如果并发严重的并发症,则病死率较高。
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常无明显后遗症,新生儿由于感染B群链球菌后可能并发脑膜炎,存活者可遗留失听、失明、癫痫、脑积水、智力或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产后42天需要随诊,检查内容为B群链球菌细菌培养。
B群链球菌感染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患者需要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咽喉水肿甚至休克等急性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予以抢救。
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不要过度操劳,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孕妇需定期产检。
有青霉素过敏史的人及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均不可使用青霉素,其他患者若用药后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咽喉水肿甚至休克等急性过敏反应时,必须立即给予急救。
平时注意适当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年轻女性要保持阴道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发生感染。另外,分娩时给有B链球菌感染的产妇注射B链球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抗体,可预防产妇和新生儿感染。
4267点赞
[1]焦丽丽,陈航,陈晓颖.围产期妇女B群链球菌感染率和耐药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4):639-641.
[2]林泽军,王俊平.新生儿B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2):1718-1719.
[3]吴建玲.52例孕产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感染及药敏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369-370,388.
[4]刘敏,卢田甜,陈秀灵等.我国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因素的Meta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7):95-10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