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又称短颈综合征、Klippel-Feil综合征,是胚胎形成阶段颈椎的椎体未能正常发育所致,不同数量的颈椎骨发生先天性融合,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不高,女性较多见。临床表现为短颈、后发际线低、颈部活动受限等,有时还伴有其他部位畸形,例如心脏畸形、肾脏畸形。主要治疗方法是矫正畸形及对症治疗,单纯颈椎畸形外观不佳者预后良好,伴有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症状者,预后情况较复杂。若合并严重其他部位畸形或者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则后果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早期分型仅根据融合节段的解剖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多个颈椎椎体融合,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常合并其他严重畸形。
仅融合1~2个椎间隙的椎体,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颈椎融合并下腰椎融合,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是由于胚胎形成后3~8周相关基因紊乱或突变导致胚胎脊柱分节不良,其颈椎畸形也与Homeobox基因异常有关,有时同一家族中发现几个病例,女性稍多见,其确切遗传学病因至今不明。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出现颈椎先天性分节障碍,是基因突变或紊乱引起的。正常体节成熟后可分化为三个部分,生骨节,形成椎体的部分;生肌节,形成肌肉的部分;生皮节,形成皮肤的部分。生骨节经历一个再分节过程,由体节的头部与尾部形成椎体。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确切发病率不清, 大约在1/42000~1/40000之间,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2:3。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好发于女性和有该病家族史的儿童。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部分病例可无临床表现,常在颈部X先线检查时偶然发现,大部分病例可出现典型的三联征,即颈短、后发际线低、颈椎活动受限。严重者常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或一些神经压迫症状。
不太明显,仔细观察可觉其颈部较常人短,面部不对称,从乳突至肩缝的两侧颈部皮肤增宽,呈翼状颈。
后发际线明显低于常人。
颈椎活动范围受限,旋转和侧弯障碍,多节段融合症状更明显。
轻者会出现麻木感,而重者则会出现受累神经支配区的剧烈疼痛,因此而出现咳嗽加剧。另外,可能有通性斜颈、肌肉痉挛以及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
约有60%的短颈畸形患儿并发有先天性脊柱侧弯,一些患儿变现为无痛性斜颈,伴有面部不对称,并发先天性高肩胛。
颈椎融合并发心血管畸形的概率约为4.2%,其中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可并发协同性自运动障碍,如有些患儿不能独立活动双手,有时因神经压迫可引起耳聋。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可并发泌尿系统畸形,如肾发育不全、马蹄肾、肾盂积水、肾异位等。
单纯的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轻者常由于其他疾病检查发现,重者由于神经压迫症状或者并发症症状显著,入院治疗检查发现,通常去外科或骨科检查,发现确有颈椎融合患者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确定治理方案,及时治疗,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由于其他疾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颈椎融合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如颈短、后发际线低、颈椎活动受限等,应及时就医。
出现严重神经症状,如瘫痪、面神经麻痹等,应立即就医。
患儿出现症状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诊断明确后可根据病情去小儿骨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以前是否做过颈部CT等检查,有何结果?
颈部是否疼痛?
是否感觉颈部活动受限,转头是否有不适?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体格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神经受压的体征,如短颈、颈椎活动受限。
X线片对本病的确诊和了解畸形范围都很重要,侧位颈椎前屈后伸X线片可以显示颈椎的不稳程度和融合范围。枕骨和下颌重叠可使颈椎观察不清,为此,可能需要行CT和MRI检查。
X线检查不清楚时需进行CT检查,可行CT骨髓造影检查,以确定椎管状态及脊髓受累情况。
对于伴随骨髓症状者,应做MRI检查,以明确椎管融合的节段。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畸形,对短颈患儿的诊断尤为重要。
通过短颈、后发际线低、颈椎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可初步判断。
通过侧位颈椎前屈后伸X线片可以显示颈椎的不稳程度和融合范围,CT检查和MRI检查证实,确有颈椎融合,确定椎管状态、精髓受累情况以及融合节段可明确诊断。
努南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同样有后发际线低、先天性心脏病等表征,但所有患者具有特殊面容,且身材矮小比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表现更明显。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的治疗宜尽早被动牵引,争取最大限度的恢复颈部活动范围,整个生长阶段都应该维持。而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颈椎融合的椎体数目、部位以及是否有神经症状等进行具体考量,是否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需谨慎。
单纯中下位颈椎融合引起的短颈畸形,早期常无神经症状,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避免颈椎过度活动,防止外伤,延缓颈椎退变的进程。此外,可尽早进行牵引治疗,用头环牵引,有利于矫正脊柱侧弯和后突。
对于颈椎不稳的患者,需融合颈椎。该术式是通过扩大椎管容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而达到手术目的,包括后路骨赘切除或椎板切除术以及后路椎板成形术。年幼患儿椎板后方融合较椎体融合更简易、方便、安全。
该术式主要采取后路的减压方式,结合内固定系统,在切除压迫后通过钉棒系统提高颈椎的稳定性,包括颈椎椎弓根、侧块或椎板螺钉技术和颅颈部位的枕颈融合术。
特点是通过前路切开后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对受压节段进行减压;同时通过前路植骨融合的方式使用前路钢板进行固定。
该术式主要是依赖于内窥镜技术,可于直视下对产生压迫的部位进行减压,减压时检测该部位是否合并不稳因素,如存在不稳定因素,则可结合前路行关节融合术或后路行钉棒内固定术,主要用于治疗伴有颅底凹陷或C2~4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新的关节成型技术,该术式是在切除变性的椎间盘组织后,把人工假体分别锚定在上下椎体之间,可减少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和二次手术的风险。
该术式是以核磁共振或CT等影像学为基础,实时提供冠状位、轴位和矢状位图像,从而辅助手术操作,具有安全、准确和高效等特点。
本症轻者对生活无太大影响,通过被动牵引,基本可以控制。但对于颈椎融合部位复杂和数目较多的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严重的畸形,后果严重,如神经血管损伤,可能危及生命。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较轻者容易治愈,严重者治愈率较低。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合并严重并发症或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颈椎融合患者应吃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钙和蛋白质有利于促进骨骼生长,但不宜进食损害骨骼和影响钙吸收的食物。
宜进食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如排骨汤。
宜进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优质牛奶、蛋类。
宜进食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鱼肝油,可促进钙质吸收。
忌食含丰富碳酸及酸性食物,如柠檬、碳酸饮料,会溶解钙质。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的护理应注重患者的舒适与感受,使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得到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以及精神慰藉,保证病人的身心都处于舒适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侧卧位时在枕后、双腿之间及腰背部垫软枕, 使肢体得到最大限度放松, 促进病人舒适。
疼痛护理:采用视觉、听觉 、触觉放松法转移病人注意力,减轻病人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术后继续佩戴颈托两个月,纠正日常生活中的头、颈、肩的不良姿势,选择高度及宽度合适的枕头,保持正确睡眠姿势。避免外伤及颈部过度屈伸、扭转。出院后继续颈部肌肉锻炼,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小儿颈椎融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且具有遗传性质的疾病,暂时没有确切的遗传病因,因此只能在防止或减少带病患儿出生的方面进行一些预防。
避免近亲结婚,增加后代患病的风险。
避免高龄生育,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有家族病史、习惯性流产史等病史人群,在孕前应咨询医生是否有遗传风险。
在孕期确诊怀有严重先天缺陷的胎儿可考虑终止妊娠。
4323点赞
[1]潘少川.实用小儿骨科学[M]. 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刘洋,李明.Klippel-Feil综合征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5(01):43-46.
[3]王一男,徐铭军.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喉罩置入困难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1):1128.
[4]李鹏鹏,牛国旗.Klippel-Feil综合征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48):97-10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