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肉瘤是指发生在乳腺上皮和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肉瘤按来源基本上分为纤维上皮性肉瘤和间叶组织性肉瘤,还有混合型恶性肿瘤及淋巴系统来源的恶性肿瘤。乳腺癌肉瘤较乳腺癌少见,乳腺癌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并可早期发生淋巴结、血行转移,预后差,应该引起重视。
按照侵犯部位可分为纤维上皮性肉瘤、间叶组织性肉瘤、混合型恶性肿瘤、淋巴系统来源的恶性肿瘤;也可根据临床常用的癌症分期(即TNM分期)进行分类,可分为Ⅰ、Ⅱ、Ⅲ、Ⅳ期,数字越大,代表病情越严重。
乳腺癌肉瘤极为罕见,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故需引起患者的重视。该瘤既可能是在叶状囊肉瘤的基础上,由腺上皮恶变而来。也可能是在管内型纤维腺瘤的基础上,上皮和间质成分同时恶变而来。也可以从乳腺直接发生,即来自同一起源的干细胞。
乳腺癌肉瘤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从组织发生来看,可由叶状癌肉瘤的上皮分化而来,亦可由腺纤维瘤上皮和间叶组织分化而来,还可由乳腺直接发生。
雌激素水平增高可能会诱发该病。
该为罕见病,仅占乳腺恶性肿瘤的不到1%,国内没有明确的发病率统计数据。
中年以上妇女,平均年龄45.5岁,但也有报道10岁发病者。
乳腺癌肉瘤常出现乳房的无痛性肿块,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早期症状较不明显,引不起广大女性的重视,后期可能会出现腋窝的淋巴结肿大,所以不应该轻视本病,一旦出现乳头肿块应该立即就医。
最常为首发症状,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即使肿块很小,若累及乳腺悬韧带可出现皮肤粘连,较大的肿块可能有皮肤水肿。
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受病灶的浸润而缩短,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甚至完全陷入乳晕下。
肿瘤发展到晚期,肿块长大,可使皮肤隆起,如血供不足,随着皮肤发红、变薄,可发生破溃,患者常感到疼痛,有时伴剧痛。
乳腺癌肉瘤既可以淋巴结转移,又可以血行转移,发现转移的时间较早,常常出现肝、骨、脑转移。
乳腺癌肉瘤出现转移的时间较早,早期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常能触及乳房无痛性肿块是本病最主要的特征,所以一旦患者发现乳房肿块时应及时就医。
如发现乳腺肿物、疼痛时,应立即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乳腺外科或肿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头痛、发热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感染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发现乳腺肿块多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家族史?
一般在B超引导下肿块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可以检测出医生触及不到的乳腺肿块,特别是大乳房和脂肪型乳房。但是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查体未见异常的妇女,不建议首先进行乳腺X线检查,妊娠期女性通常不进行乳腺X线摄影。
超声检查适用于所有疑诊乳腺病变的人群,可同时进行乳腺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能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囊实性等乳腺疾病,但是对于小于1cm的肿块确诊困难。
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晚期累及其他脏器时可出现相应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如多发骨转移时,可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
CA15-3和CEA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检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敏感度。
可以用于乳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进行鉴别的一种辅助诊查手段,另外对于乳腺癌患者,如果想进一步行保乳的根治性手术,在手术前应该进行核磁共振增强,做好病变的定位以及计算需要切除乳腺的容积。
若患者存在乳腺癌家族史,出现乳房无痛性肿块、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可根据病理结果最终明确诊断。
发病年龄多在20~25岁,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属多发。除肿块外,病人常无自觉症状。肿块增大缓慢,质似硬橡皮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极少与皮肤粘连会或引起乳头回缩,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乳腺癌肉癌应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肉瘤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对于晚期病例,有淋巴结转移、血行扩散者,先进性术前化疗,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杀灭肿瘤细胞,此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第2周再开始辅助化疗。
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根据乳腺癌肉瘤的病情不同,所选用的手术方式不尽相同,常见的手术方式如下:
适用于Ⅰ、Ⅱ期的患者,肿瘤未累及胸肌筋膜,常适用于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者。
对于年轻、外观要求高的患者可以选择乳房重建术,目前常常采用假体重建术,可以与手术切除的同时进行乳房重建,也可以等化疗、放疗结束后再行该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本病可采用体外或体内的方式进行放疗,可减少肿瘤的复发。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应考虑给予术后辅助放疗: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
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或存在锁骨上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肉瘤的预后取决于癌肉瘤的种类及肿瘤细胞的组织分化程度,一般治疗效果较差,患者生存期较短。
该病治愈率低,预后差。
经过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在49%~68%左右,与乳腺癌肉瘤的组织学病理特征有关,组织病理学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乳腺癌肉瘤的患者术后应每3月复查,3年以后每半年复查。
患者的饮食调理以促进症状减轻或消退为目的,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增强患者抗病能力。
海带可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使内分泌失调得到调整,降低女性患乳腺疾病的风险。
多吃坚果与种子类食物、鱼类及海产品、牛奶及乳制品,以及各色水果、蔬菜、谷类、大豆类、食用菌类。种子与坚果类等食物包括含卵磷脂的黄豆、花生等,含丰富蛋白质的杏仁、核桃、芝麻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
忌燥热、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少吃油脂类食物,防止肥胖。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过量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容易增加乳房组织的体液,加重乳房的肿胀感,使乳房感到不舒适。
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患者的康复,乳腺癌肉瘤不仅是机体局部的损害,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所以术后应劝导患者放松心情,同时告知患者术后的恢复、注意事项,促进术后的早期恢复。
术后避免用力咳嗽,防止术后刀口裂开。
术后胸带应注意加压包扎胸壁,术后防止伤口裂开、伤口渗血等,减少引流液的渗出。
放疗期间应注意皮肤的变化,防止出现皮肤红肿等不适。
注意观察伤口皮肤血运,有无感染、坏死等。
患者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康复效果,需要注意心理护理。
术后应注意口服用药的剂量以及服用时间,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乳腺癌肉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推荐每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乳腺B超检查,每月进行一次乳腺的自查。
对于普通人群,可进行乳腺癌的筛查活动,每1~2年进行乳腺的X线检查、乳腺B超检查。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
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避免食用富含激素性的食物、药物。
乳腺自查应每月一次,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过后或两次月经中间,此时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容易发现异常,对已停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自查。
4420点赞
[1]王云翔,陆苏,王彤,刘红.乳腺癌肉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10).
[2]王佑权,刘国文,黄果.乳腺癌肉瘤诊治体会[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06).
[3]朱慧,乳腺癌肉瘤的临床诊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3-03-08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