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红斑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并发。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但皮损处很少分离到结核杆菌。初起为豌豆大小的数个皮下结节,多对称发生于小腿下部屈侧,数周后结节逐渐增大,皮肤略微高起,呈暗红色,浸润明显,界限不清,固定而硬。硬红斑为皮肤结核的表现之一,治疗原则与皮肤结核一致。
硬红斑属于皮肤结核的其中一种表现,病原体为结核杆菌。患者、家禽、其他哺乳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空气、唾液、接触传播,寒冷环境易诱发此病。
主要病因是结核杆菌感染。当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多种因素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诱发自身超敏反应,从而形成结节、溃疡、坏死等皮肤改变。
寒冷条件下易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因此寒冷条件下更易发作。
2013年全世界约有900万人感染结核,其中56%位于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25%位于非洲,24%位于印度,11%位于中国。皮肤结核占肺外结核的1%~1.5%。硬红斑属于传染性疾病,患者是唯一已知的结核病传染源,也有可能是病牛、猪、獾和其他带菌哺乳动物。
此病的传播途径较多,可通过空气、唾液、接触传播。
青年女性相对较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如HIV感染者,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者,如慢性肾病、结缔组织病、银屑病、克罗恩病、血液病等患者。
该人群易感染结核,因此较为好发。
硬红斑初起为豌豆大小的数个皮下结节,多对称发生于小腿下部屈侧,数周后结节逐渐增大,皮肤略微高起。部分结节逐渐软化破溃,形成深在性溃疡,流出稀薄脓液。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局部有程度不等的触痛,结节亦可自行消退。病程缓慢,春秋及寒冷季节易复发。
初起时,皮肤深部有豌豆到指头大小的硬结,往往对称发生于青年或中年妇女两侧小腿的外侧或后侧,有时也见于前侧,只偶尔出现于臂部或别处。
结节的数目及大小不定,一般为数个到数十个,逐渐变大而接近皮肤表面。小的硬结可隐藏在皮肤深部,硬结变大时可与皮肤粘连并使皮肤轻微隆起,成为边界不太清楚的红色或暗红色坚硬斑块,不引起自觉症状,或是只有轻微的胀痛或触痛。数月后可渐消退而遗留色素沉着,但常逐渐软化而溃破,成为陷落的深溃疡,边缘不整齐,溃疡面有柔软的暗红色肉芽组织,周围有炎性浸润。溃疡不易愈合,以后愈合时遗留色素增多或减少的萎缩性瘢痕。
新损害可陆续发生,病程缓慢进行而经年累月,愈后可以复发,尤其在寒冷季节较易复发。
如结核感染扩散,可并发肺结核、肠结核等疾病。
如致病菌进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等,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如硬红斑继续内陷,可累及骨,发生骨髓炎。临床表现除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征象以外,伴轻微疼痛,形成浓重后不红不痛。可产生骨质破坏、脓性窦道等病理改变。
当发现皮肤出现红斑、结节甚至溃疡,并伴有发热、咳嗽等全身症状,请及时就医,优先考虑皮肤科就诊,还可以选择感染科。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细菌培养、病理活检等项目可以诊断为硬红斑。注意本病要与结节性红斑、小腿红绀病、梅毒性树胶肿相鉴别。
如果患者发现皮肤红斑、结节,可至皮肤科就诊,行进一步检查。
如果患者发现皮肤在结节基础上反复形成溃疡,并迁延难愈,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
除了皮肤表现,如果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咳嗽、咯血等,应立即至感染科就诊。
优先至皮肤科就诊,行进一步检查确诊后转至定点医院感染科。
如出现结核病的全身表现,如午后低热、咳嗽、咯血等,至定点医院感染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症状持续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瘙痒、疼痛、烧灼痛、溃疡等)
身边的人如家属或同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将灭活结核菌素注射到皮下,观察硬结直径。硬结直径>5mm则为阳性,>15mm则为强阳性反应。如近期注射过卡介苗,可出现干扰,应事先确认。此法简便,可作为筛查手段。
利用免疫学的方法进行,单独检测抗原或抗体,会造成少数漏诊。平行地对抗原、抗体进行检测,则可对单项检测中的假阴性予以弥补,减少漏诊。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PPD试验,且过去接种过卡介苗不产生影响。
硬红斑处培养出结核杆菌的概率较低,可作为参考。
可见表皮萎缩,血管炎改变,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或增生,血栓形成,管腔闭塞。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灶有明显干酪样坏死,形成结核结构。后期可产生脂膜炎表现,周围绕以增生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明确患者肺部的情况,观察肺部结核病灶的范围、部位、活动和进展情况,有无胸腔积液等。
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确诊有结核病史,且具有硬红斑的典型皮肤表现如皮下结节、皮肤溃疡等,并且结合结核菌素试验、X线结果、血常规等检查项目的结果综合诊断。
为发生在小腿伸侧的红色坚硬结节,局部疼痛和压痛明显,但不会化脓、破溃。病理以脂膜炎为主,无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样浸润。
小腿下部对称性弥漫性青紫,皮肤温度较正常低,不发生结节、溃疡。
损害常不对称,结节坚硬,发展较快,溃疡边缘锐利,基底有坏死组织及树胶样分泌物。有性接触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血液检测可明确。
硬红斑治疗目的为杀灭结核杆菌,缩短临床过程,防止复发。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不伴有内脏结核的皮肤结核患者,可以按照国家结核病工作手册中推荐的初始痰液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方案治疗。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强化治疗2个月,异烟肼+利福平继续治疗4个月。如治疗无效,需怀疑耐药。
伴有HIV感染的情况,如在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或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患者避免使用利福平,可用利福布汀代替。
外用药可局部外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软膏、链霉素软膏等,以及糖皮质激素软膏。
硬红斑早期损害比较小时,可用外科手术直接切除,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许多中药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如白芨、百部、百合、茵陈、金钱草、夏枯草等,可用于治疗皮肤结核。尤其合并肝病的患者,由于化疗药物毒性,更适合中药辅助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可归纳为两种,对湿毒化火、血脉瘀阻型可给予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治疗。对湿毒蕴结、痰瘀交阻型,给予养血活血、去瘀生新治疗。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通常可以治愈,预后良好。如有全身结核感染,预后尚可,治愈率约为86%。
如果及时进行对症治疗,病情能迅速得到缓解,预后良好,不影响以后的生活与工作。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有结核全身感染,可能会对患者的寿命有影响,视具体病情而定。
硬红斑治疗时间较长,须遵医嘱复诊。疾病治疗期间每半个月复查一次,可能需要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进行X线检查等。
硬红斑患者可正常饮食,保证食物营养丰富即可。
硬红斑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行抗结核治疗,减少外出,消毒用品,以避免传染。生活上应注意卫生,避免疲劳,保护皮损部位,以免疾病加重。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可每日用碘伏消毒皮损,避免接触污染物。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疲劳,合理膳食。
患者使用过的衣物、碗筷,应先用开水消毒,以免传染。
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私自减量或停药。若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伴瘙痒、手足麻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硬红斑的预防主要是做好结核病的预防,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良好,但不可掉以轻心,未病者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疲劳。有结核病史者应门诊定期监测,已患肺结核的病人应及时至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消毒用具,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防止继发硬红斑。
卡介苗为国家免疫计划内的疫苗,属于一类疫苗,每个新生儿都需要接种卡介苗疫苗。一般是在孩子出生在24小时之内进行接种,如果没有按时接种的话,可以在宝宝出生两个月之内给孩子进行补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三餐定时定量。室内勤通风,经常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注意避免疲劳,疲劳可使免疫力下降。
患有肺结核者应及时至正规定点医院就诊,遵医嘱检查、服药、复诊。日常戴口罩,不随地吐痰,遵守咳嗽礼仪,消毒碗筷及贴身用品,避免传染给他人。
患有基础疾病者如需长期服药,尤其是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者,应遵医嘱定期检查,不可为省钱自行购药,脱离医师管理。
5015点赞
[1]赵辨等.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11-523.
[2]方洪元等.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