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于螨类叮刺所致的皮炎,本病多发生在夏秋温暖潮湿季节,被叮咬后先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甚。螨种类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蒲螨和粉螨,除了引起皮炎之外,还可引发肠螨症和尿路感染。
凡因螨虫叮咬或由于接触其分泌物、蜕皮而引起的皮炎,统称螨虫皮炎。螨种类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蒲螨和粉螨。
蒲螨皮炎又名谷痒症,是由蒲螨叮咬皮肤所引起。此种害虫主要生活在谷物,稻草或草席制品上。棉、谷类收割者,包装工等易患本病,也有因卧于草席或稻草垫上面发病。
粉螨皮炎是由于接触粉螨的分泌物或蜕皮所致。粉螨常寄生于面粉、谷和腊肉、乳酪和干果等处。食品员、仓库工人、家庭主妇等易受侵扰而发病。由于这类螨虫不吸血,所引起的皮炎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螨的分泌物或蜕皮的过敏反应。
沙螨皮炎是由沙螨即恙螨叮咬皮肤所引起。某些沙螨尚能通过唾液传播立克次体病(恙虫病)。沙螨孳生于溪流沙地坡岸,夏、秋季节发生较多。沙螨以幼虫寄生,叮刺人体。
革螨皮炎由寄生在鸟和啮齿动物的螨叮咬皮肤所致。常见的致病螨有两种:
禽螨,如鸡皮刺螨常寄生于鸡,鸽等身上,因此本病多见于饲养者、兽医及其他接触者。
鼠螨,如拔氏鼠螨,常栖息于鼠穴,可侵扰人类,以血液为营养。
本病主要由螨虫叮咬所致,局部病变与衣着多少,螨虫侵袭数量及个体的敏感性有关。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经常接触各种农作物或其制品的农民、搬运工人及制粉工人。
螨、疥螨、蠕形螨、草螨、恙螨、尘螨等。多因夏秋季在林间,草地劳动、纳凉,被螨虫叮咬后发生。
在被螨虫叮咬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可诱发本病发病。
螨的种类很多,流行病学各异,谷螨多寄生于农作物、面粉、杂货商品上及软体昆虫的幼虫身上摄取营养。故谷螨病经常好发于接触农作物和其制品的农民、搬运工人、制粉工人,常睡草垫的人也偶可发生,此病好发于夏季温暖潮湿季节。砂螨喜居于潮湿多草遮荫的灌木丛中生活。毛囊螨寄生在人体的皮质腺和毛囊腺。革螨常寄生于鸡、鸽、鼠体外,故革螨病好发于有养鸡养鸟的家庭或养鸡场工人四肢或躯干。
经常接触各种农作物或其制品的农民、搬运工人及制粉工人由于这一类螨虫多寄生于各种农作物上,因此本病多发生于此类人群,往往带有集体性特点。
本病的典型症状为皮肤瘙痒,分布以颈、躯干、胸背部为主的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及风团等。患者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气喘、腹泻等,常因搔抓出现抓痕、血痂、湿疹样变,可合并继发感染。
被螨虫叮刺后,先觉皮肤瘙痒,继而出现皮疹,痒感剧烈,多为持续性,尤以晚间为甚。
皮疹可有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及风团等,而以后两种多见。皮疹呈红色,边界不甚清楚,疏散分布,损害的顶端常可有虫子叮刺痕迹。
因接触螨虫的方式而有不同,一般以颈、躯干、胸背部为主,上肢次之,下肢及面部少见,重者可遍及全身。在儿童中头部皮肤亦可被累及。
细菌感染:患者自觉瘙痒而搔抓皮疹处形成皮肤损伤,损伤处可继发细菌感染。造成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发力、气喘、腹泻等。约一周左右皮疹开始消退,瘙痒减轻,留下色素沉着斑片。
肠黏膜溃疡:肠黏膜溃疡可出现腹痛、腹泻、消瘦,病程可达数月,大便中常能查到螨虫或虫卵。
吸入粉螨可引起咳嗽或咯血,粉螨也可引起尿路感染,使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也可增高。
本病患者常因接触了农作物后出现皮疹而到皮肤科就诊,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可确诊为螨虫皮炎。
干完农活后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红斑者应及时就医。
出现皮疹,且伴有发热、头痛、乏力、气喘、腹泻者应立即就医。
患者常因皮肤瘙痒、皮肤出现红斑等皮肤症状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为何来诊?
有什么症状(如皮肤瘙痒、皮肤红斑、风团)?症状持续多久?
工作环境是否需要长期接触农作物?
既往还有什么病史?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及嗜酸细胞增高。
粉螨皮炎者继发尿路感染,可有尿液细菌计数增高,个别患者可出现蛋白尿。
粉螨皮炎可引起肠螨症,大便中常能查到螨或虫卵。
出现咳嗽或咯血,痰培养可排除是否有肺螨症。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接触谷物、杂草之后,在暴露部位发生瘙痒性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停止接触污染物后,病情可较快得到控制,根据其特点不难诊断,若在接触物和宿主体上发现虫体则可证实本病的诊断。
常有一定的接触史,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丘疹性荨麻疹样损害和风团等。损害分布不对称,数目多少不定,但也有损害广泛者。
皮疹为玫瑰色丘疹,顶端有水疱,亦可为中心有瘀点的红斑、丘疹性荨麻疹。一周左右皮疹可消退,遗留色素斑。
自觉甚痒,夜间尤甚。
严重者可有发热、畏寒、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5~7天左右。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增高,尿中出现蛋白,病原虫检查可找到螨虫。
疥疮有典型好发部位,无谷类、子棉等接触史,不出现荨麻疹样损害,可查出疥虫。
荨麻疹与季节关系不大,皮疹突然发生,系风团样损害,消退快,查不到病原体。
水痘多在春季发生,儿童多见,有接触传染史。出疹前先有发热,无谷物等接触史。
药物性皮炎有服药史,无谷物接触史,无集体发病情况,和职业及工作性质无关。
本病属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5~7天,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包括服用抗组胺药物的全身治疗,以及皮损处外用药膏的局部治疗。有继发感染者可遵医嘱适当服用抗生素。
皮疹广泛或瘙痒严重者可予抗组胺类药物。有明显全身症状者可短程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继发感染者,应用适当抗生素外用或内服。
以止痒为原则,杀灭螨虫的外用药,如10%硫黄软膏、含5%萘酚的硫黄软膏或1%六氯苯霜外涂。氧化锌洗剂、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氟氢可的松霜外搽。
此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本病属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一般经历5~7天后皮疹开始平复,痒感减轻。若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则可迁延多日。
能治愈,本病属自限性疾病,病程一周左右,如有继发感染者,则病程易迁延不愈。
诊治得当的患者不会出现影响寿命的情况。
本病患者皮疹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斑。
本病患者皮疹消退后的第1~2月,每月复诊一次,此后建议每年行一次全身体检,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建议患者保持饮食清淡,忌油腻食物及辛辣刺激食物。少饮咖啡、浓茶等提神饮料及含糖量超标的饮料。
宜保持饮食清淡,选择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饮食。
忌食油腻食物及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甜食。
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适量补充维生素。
患者应注意皮损处的保护和护理,患者换下的衣物应单独洗涤、消毒。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皮肤如有瘙痒难忍时,嘱患者可轻轻敲打皮损处,忌用热水烫洗,必要时可遵医嘱予对症处理。
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患者换下的衣物单独洗涤。
患者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流通,每天定时通风,温湿度适宜,每天2次用消毒剂擦洗桌面、地面和门把手。床单保持平整、清洁、干燥。
患者应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
观察用药后皮损的变化,有无新发的皮损,尤其是皮肤较薄的好发部位。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的患者需观察全身情况。
患者可因本病症状如皮肤瘙痒等倍感焦虑,家属应劝慰患者,告知患者本病预后良好,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皮肤如有瘙痒难忍时,嘱患者可轻轻敲打皮损处,忌用热水烫洗,必要时可遵医嘱予对症处理。
保持室内保持清洁,勤洗澡、勤换衣。居室或仓库喷洒杀虫剂。污染的衣物、用具应暴晒、煮沸或洒杀虫剂。工作前涂防护膏,出现皮肤瘙痒避免过度用力搔抓。
贮藏谷类、面粉或其他作物的仓库,货柜或其他场所和容器应该通风干燥,宜经常在强烈日光下曝晒。如发现已有螨虫滋生,除日晒外,可用六六六或敌敌畏等杀虫剂。被污染的床铺、衣、被、枕、席等可分别采用杀虫剂、沸水浸泡或日晒等措施灭虫。
搬运稻谷、草席等物品,应扎紧袖口及裤口,戴手套,穿袜子等。下班后做好清洁卫生。
清洁鸡舍、鸽棚,药物灭鼠,整修庭园。
4459点赞
[1]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07,第302页
[2]白义杰主编,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第240页
[3]王侠生等编写.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教研室编,皮肤病学修订版[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2,第84页
[4]欧阳恒杨志波,实用皮肤病诊疗手册第4版[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08,第233页
[5]刘军主编,现代皮肤性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M]2014.03,第298页
[6]向光,何湘主编,皮肤性病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M]2014.02,第102页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