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是一种日光过敏性毛细血管扩张性伴有侏儒症的遗传性疾病,临床极为少见,主要病因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侏儒、光敏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糖代谢异常等,可导致癌症、畸形等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预后较差。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主要病因为遗传,常好发于近亲结婚子女、东欧犹太人等人群,目前尚未查明有无其他诱发因素。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在父母近亲结婚所生的子女中常见,提示遗传因素在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是罕见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确诊数目在300例左右,在土耳其和荷兰等地多发。父母为近亲结婚所生的子女常见,男童多于女童。
近亲结婚子女携带致病基因概率增加,更易发生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
本病在东欧犹太人地区发病率最高。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侏儒、光敏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糖代谢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面部发育异常表现,患者也可有智力低下、学习障碍等表现,常见并发症为癌症和畸形。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身材矮小,小头畸形,出生体重低,喂养困难。可伴有长而窄的三角脸,过度矫视。
皮肤损害为日光敏感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以面部、上脸颊部、手背、足背为常见,面部红斑可呈蝶形,有时红斑呈水肿性,甚至出现水疱、糜烂,而预后留下色素脱失斑,部分患者可有手脚趾的湿疹。皮肤病变常在出生15天~3个月出现,冬季减轻而夏季加重。
少数患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糖尿病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脸部轻度下斜、鼻子尖、基部宽阔、嘴唇丰满等面部发育异常表现,患者也可有智力低下、学习障碍等表现。
患儿易并发白血病,表现为发热、贫血、面色苍白、出血、淋巴结的肿大等,骨髓检查可查到大量的白血病细胞,这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可有长颅、小鼻、大耳、并指(趾)、多指(趾)、隐睾、尿道下裂等畸形。
患者当出现侏儒、光敏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糖代谢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儿科,行体格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确诊断。患者还应注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疾病鉴别。
当出现侏儒、光敏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糖代谢异常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儿全身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就医。
当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患儿合并白血病,突发寒战、高热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如果患者合并白血病时可去血液肿瘤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侏儒、光敏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糖代谢异常等)
患者年龄多大了?
父母是否为近亲结婚?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家中有无其他成员存在类似症状?
侏儒和畸形特征是诊断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检查可见患者是否有侏儒、小头畸形,以及长而窄的三角脸、鼻突出、耳朵突起或者低位耳、手指短粗等畸形等症状。
可检测出患者合并感染时是否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贫血时是否出现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并发白血病时是否出现白细胞异常增高,血小板和红细胞下降。
可检测患者是否出现IgA、IgM低下,IgG正常,淋巴细胞功能低下。
BLM基因的突变是诊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的重要线索,通过在BLM基因中发现过多的姐妹染色体单体交换或致病突变,可以确诊本病。
X线可见患者是否存在并指(趾)、多指(趾),B超等检查可发现是否有隐睾等畸形。
患者经以下依据,有助于确诊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
典型症状如侏儒、光敏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糖代谢异常。
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见基因突变可确诊。
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20~40岁的育龄女性。可有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痛、关节炎、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等症状。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一般无多器官累及,二者通过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检测可鉴别。
是以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眼与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为特征的少见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一般无侏儒和畸形症状可与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相鉴别。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目前没有特异治疗方式,只能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并且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免疫球蛋白的本质是抗体,是一种具有活性的动物蛋白,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适于免疫力低下的患儿、丙种球蛋白缺乏、特发性血小板者。
适于侏儒症状者,可以适当使用促进生长,但患有恶性肿瘤者禁用。
该疾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患者预后较差,多数患者不能生存到成年,还可伴有身材矮小、学习障碍的后遗症。治疗期间需每年复查血常规、影像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不能治愈。
患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6岁,多数患者不能生存到成年。
多数患者有身材矮小、学习障碍的后遗症。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需每年复查血常规、影像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患者的饮食,以促进患者体重恢复正常并保持稳或维持理想水平为主,避免进食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建议多食用促进生长的食物。
避免进食油炸、油煎的高胆固醇和高脂肪性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易清淡饮食,多食富含营养价值高的高蛋的食物,如瘦肉、鱼等。
建议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以及豆制品,必要时可以通过药膳来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以皮肤护理和适度运动为主,平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损害有无好转,具体的生长发育情况。此外,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在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的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对出现面部红斑的患儿,一定要做好皮肤的防晒。
患儿可以在室内或阳关较弱的时间进行舒缓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对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有一定作用。
患儿家属平时应观察患儿皮肤损害有无好转,以及具体的生长发育情况。
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家属要向患者讲明病情,告知目前身体状态及治疗过程,取得患者配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部分患儿生长迟缓,家属日常注意看护,避免意外受伤。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主要根据病因预防,禁止近亲结婚,有家族遗传史者应做好孕前遗传咨询,孕期定时产检。
有家族遗传史者做好孕前遗传咨询,孕期定时产检,可尝试做基因检测。
避免近亲结婚,做好遗传咨询工作及产前检查,做到优生优育。
孕妇应常规做孕前体检、定期产检及基因筛查。
4988点赞
[1]徐厂谋,姚飞,李金步等.布鲁姆综合征合并痴呆及肝癌死亡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02):59.
[2]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4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