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非瘢痕性脱发,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主要表现为毛囊微小化和毛发进行性减少。男女均可发生,男性多见。治疗可采用口服、外用药物或毛发移植。早期治疗的疗效较好。
依据性别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和女性型脱发:
早期脱发表发表现在前额两侧,慢慢延伸至头顶,发际线不断后移,前额变高形成高额,脱发呈M形,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最后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早期治疗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症状得到改善。
症状较轻,多为头顶部毛发逐渐稀疏,前额发际线不明显,可能出现头发脱落在前额较重,形成“圣诞树”型,但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完全秃顶的女性少见。早期治疗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症状得到改善。
雄激素是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病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增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
雄激素性脱发有遗传倾向性,调查显示,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 53.3%~63.9%,父系遗传明显高于母系遗传。全基因组扫描和定位研究发现了多个易感基因,但尚未发现致病基因。
雄激素性脱发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雄激素性脱发脱发区头皮毛囊2型5α-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非脱发区,组织中的5α-还原酶能使睾酮转化为5α-二氢睾酮。5α-二氢睾酮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物学作用,使得毛囊微小化,生长期毛发逐渐变细,毛发生长周期缩短,使原本粗黑的毛发逐渐变成浅色毳毛。最终由于毛囊萎缩消失,毳毛脱落,形成前额部、冠状区至头顶部秃发。
劳累过度、精神高度紧张、过度房事等造成的身体亚健康状态,容易诱发此病。
不正确的头发护理,如洗头过于频繁,使得洗发膏经常刺激头部皮肤,从而诱发此病。
不良的作息习惯,如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具有种族差异性。
当前男性中的患病率约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本病常在青春期发病。
雄激素性脱发好发于男性,常在青春期发病。
雄激素脱发患者症状表现为头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变细和或头发稀疏。男性患者脱发形成“马蹄形”图案,女性患者脱发形成“圣诞树”状图案。
雄激素性脱发早期表现前额和双鬓角发际线后移,两侧头发开始变纤细而稀疏,逐渐向头顶延伸,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头顶头发也逐渐开始脱落。随病情进展,前额变高,形成“高额”,呈V字形秃发,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仅枕及两颞保留剩余头发,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脱发处皮肤光滑,可见纤细毳毛。
较轻,多为头顶部毛发变稀疏,但前额发际线并不后移。 可能出现头发脱落在前额较重,形成“圣诞树”型,但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完全秃顶的女性少见。多无自觉症状,脱发进程一般很慢,其程度因人而异。
患者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油腻、头皮屑多、瘙痒等症状。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个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如果有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者,出现发际线后移,头发变得稀疏、脱落,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当患者出现如下症状应尽快到皮肤科就诊:
头发逐渐脱落,且发质改变,头发逐渐变黄、变软、变细。
头发脱落,伴有头发油腻,头皮有较多油脂、瘙痒严重。
发际线后移,这往往是男性脱发的早期信号,且很容易察觉。
头顶部毛发开始稀疏,显露出部分头皮。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
感觉哪里不舒服?
脱发症状持续多久了?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以前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头发大约减少的数量?
家族中是否有其他人脱发?
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是否喜欢油腻食物?
平时是否压力过大,有焦虑、失眠等情况?
患者5天内不洗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拉起一束头发,约有五六十根,然后轻轻用力顺毛干向发梢方向滑动。计算拔下的毛发数量,多于6根为阳性,表示有活动性脱发。少于6根为阴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通常为阴性。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皮肤镜下特征:毛发粗细不均、毛干直径的差异>20%,细软毛发增多。
女性患者与男性相似,但毛干直径差异不如男性患者大,以毛囊单位中毛发数目减少,即毛发密度减小为主。
不论男性或女性,脱发区域的头发均由浓密的、长的深色终末期毛发逐渐变为稀薄的、短的浅色毳毛。男性表现为两颞及顶部头发稀疏,甚至完全脱落,前额发际线上移。女性多表现为头顶部弥漫性头发稀疏,非完全秃发,前额发际线也无变化,脱发区毛囊萎缩变小。
根据家族史配合男性脱发形状呈特殊“马蹄形“图案,拉发实验为阴性,皮肤镜显示毛发粗细不均、毛干直径的差异>20%,细软毛发增多等症状,即可确诊为男性型雄激素性脱发。
根据家族史配合女性脱发形状呈“圣诞树”型图案,拉法试验为阴性,皮肤镜显示毛发粗细不均、毛干直径的差异>20%,细软毛发增多等症状,即可诊断为女性型雄激素性脱发。
斑秃起病突然,斑状或弥漫性,秃发界限分明,边缘可有断发。但拉法试验呈阳性,雄激素性脱发起病缓慢,拉发试验阴性。
呈斑状,为断发所构成的不完全性脱发或瘢痕性斑秃。头癣一般有明确的致病菌,雄激素性脱发多无明确致病菌,发病与雄激素有关。
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患者同时有闭经、多毛、男性化等症状,血雄激素过高可明确诊断。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个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因此应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用药物、外用药物和毛发移植等,为了达到最佳疗法,一般推荐联合治疗。
二硫化硒洗剂、复方硫磺洗剂、酮康唑洗剂等可以抑制油脂分泌,祛除头皮屑。适用于头皮油脂多、头皮屑多、头皮瘙痒者。
非那雄胺可抑制Ⅱ型5a-还原酶,抑制睾酮还原为DHT,连续服药6~12个月或以上,如需维持疗效更需较长时间。该药一般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个别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阳萎及射精减少,多数在服药过程中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如中止治疗,上述不良反应可在数天或数周后消退。偶见射精异常、乳房触痛和肿大、过敏反应和睾丸疼痛。
环丙孕酮适用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并发痤疮、多毛的患者。环丙孕酮为17-羟孕酮类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雄激素作用,也有孕激素活性。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体内睾酮水平降低,肝病、恶病质或消瘦者禁用。严重慢性抑郁、未发育成年人、有血栓史者及孕妇禁用。
米诺地尔是有效的外用促毛发生长药物,一般男性推荐5%浓度,女性推荐2%浓度。常见不良反应是多毛、接触性皮炎,停药后即可消退。如果出现局部反复瘙痒和皮肤发红的过敏症状时,可尝试更换使用不含丙二醇的米诺地尔泡沫制剂。
此方法适用于经过治疗,脱发已经得到控制或稳定,或脱发有一定的改善,但希望通过手术进一步改善者。
枕后毛发浓密,有可供移植的充足的健康毛囊。
患有严重的内脏疾病、供发区毛发质量太差、供发区或植发区有炎症,或者血供不佳等不可使用此方法来治疗。
将先天性对雄激素不敏感部位的毛囊,一般为枕后头皮,通过显微镜进行提取、分离,然后移植到脱发部位。毛发移植包括毛囊切取移植技术和毛囊抽取移植技术。
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中药外治、梅花针叩刺等方法,可以辅助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药物或手术治疗无效的重度患者,可用发片、假发或纹发、增发纤维等进行遮盖。
雄激素性脱发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表现为脱发量减少、毛发直径增加或毛发颜色加深以及毛发数量增加等。
雄激素性脱发一般可以治愈,使用药物可明显改善脱发症状,停药一年后可继续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雄激素性脱发无需特殊饮食调理,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健康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即可。
此病无特殊饮食宜忌,平时忌辛辣、油腻食物对健康很有益处。
患者可以多吃富含锌、铁元素的食物,如菠菜、羊肉、牛肉、蚝、虾蟹、蛋、奶类制品、大豆、黑豆等。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豆腐、鸡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对伤口愈合和身体健康都有帮助。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赢正确用药,梳头要轻柔,扎发避免过紧等。因形象的改变,患者一般会有焦虑,应加强心理护理。
口服用药,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平时梳头动作要轻柔、用力要均匀,不要硬拉扯。使用的梳子不要过尖、过硬或太密,可以使用宽齿梳子,以免头发过度牵拉而断裂或脱落。
头发不宜扎得太紧,以避免牵拉性脱发。
积极监测患者病情,以调整患者用药。
形象的改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引起一定的心理创伤和情感障碍。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关心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及要求,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减少不良情绪。
洗发的水温不要太高,洗发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拉扯头发。
不要过勤洗头,洗发时也不宜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洗发液。
雄激素性脱发和遗传有关,难以预防,但可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来推迟脱发的发生时间、减缓头发的脱落程度。
当患者发现有脱发现象,自己又有家族史,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学会自我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烦恼,作息规律,适当锻炼,避免劳累。
外出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头发免受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头皮。
积极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4245点赞
[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