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EFE)又名心内膜硬化症,其病因尚未明确。为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闭锁等并发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称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临床意义决定于原发的心脏畸形。
多表现为左心室轻度肥厚,此型最多见,约占95%。
左心室腔小,发育差;右房室扩大,心肌增厚,左、右心室内膜均增厚,此型较少见,主要见于新生儿。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可能为宫内感染发生胎儿心内膜炎所致,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宫内缺氧致心内膜发育障碍,或者遗传因素导致,9%病例呈家族性发病认为本病系常染色体遗传。
胎儿期或出生后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炎症反应所致。心肌炎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可能为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表现,心肌炎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前身。
9%病例呈家族性发病,认为本病系常染色体遗传。
研究发现母亲的抗体可垂直传播给胎儿,从而引发该病。
心室高度扩大时,心室壁承受之张力增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认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非特异性的改变。
如宫内缺氧可造成心内膜发育障碍,肉毒碱的缺乏也与该病存在一定关系。
本病多发群体为小儿,2/3病儿的发病年龄都在1岁以内。
胎儿期或出生后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所致,多与柯萨奇B组病毒,腮腺炎病毒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有关。
宫内缺氧致心内膜发育障碍,出生后导致发病。
本病有遗传因素,9%病例呈家族性发病,认为本病系常染色体遗传。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呕吐、拒食、口周发绀等一系列症状。肺部可闻及散在喘鸣音或干性啰音,容易并发心源性休克、脑栓塞等疾病。
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散在性喘鸣音、气促、阵发性咳嗽,因心力衰竭导致肺部瘀血所致。
出现口周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动过速等表现,因心力衰竭后,供血不足所致。
出现呕吐、拒食,此时患儿呼吸急促,多会发生呕吐、拒食的现象。
少数患儿呈现心源性休克,可见烦躁、面色灰白、四肢湿冷及脉搏加速而微弱等症状。并发肺炎,伴有发热,肺部出现湿性啰音。有些患儿因附壁血栓的脱落而发生脑栓塞等。
少数患儿呈现心源性休克,可见烦躁、面色灰白、四肢湿冷及脉搏加速而微弱等症状。
由于心内膜的损伤,心脏扩大,血液缓慢淤滞,极易形成附壁血栓。附壁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形成脑栓塞。
本病最常并发肺炎,且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脏跳动无力,多会并发心率失常。
心脏衰竭时,血液不能正常泵出,心肌出现代偿性肥大增生,导致心脏扩大。
当患儿出现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多就诊于儿科或心内科,配合心电图、X线等检查以明确病情,应注意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鉴别。
一旦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呕吐、拒食、口周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动过速等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本病一般考虑就诊于儿科或心内科,症状严重且发病急时需要就诊于急诊科。
以前是否出现过相应症状?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困难、呕吐、拒食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相应过敏原?
主要包括视、触、叩、听等,明确是否存在心脏杂音、心前区隆起等情况,有利于疾病的初步评估。
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心影普遍增大,近似主动脉型心影。在透视下见左心缘搏动减弱,特别是在左前斜位观察时左心室搏动消失而右心室搏正常者,更有诊断意义。左房常增大。肺纹理增多,肺淤血明显。
多数呈左心室肥大,ST段及T波改变。长期心力衰竭,致肺动脉压力增高时,可出现右心室肥大或左、右心室同时肥大。此外,可见房性或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
可见左室腔扩大,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弱,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均降低。
可显示左房、肺动脉平均压及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心室选择性造影可发现左心室增大、室内造影剂排空延迟。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
是病情确诊的金标准,但活检取材较为困难。
1岁以内婴儿多数于2~6月时突然出现心力衰竭;
X线胸片心脏扩大以左室为主,心搏减弱;
心脏无明显杂音;
心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或V5、V6导联T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扩大,心内膜回声增粗,收缩功能降低;
组织学上确诊须行心内膜心肌活检。
有病毒感染的历史,心电图表现以QRS波低电压、Q-T间期延长及ST-T改变为主;而心内膜弱力纤维增生症则为左室肥厚,V5、V6导联R波电压高,T波倒置。
因心肌缺血,患儿极度烦躁不安、哭闹、心绞痛,心电图常示前壁心肌梗死图型,Ⅰ、aVL及V5、V6导联ST段抬高或降低及呈QS波型。
患儿肌力低下,舌大,心电图P-R间期常缩短,骨骼肌活检可资鉴别。
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肢血压升高,脉搏增强可资鉴别。
多见于2岁以上小儿。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主要的治疗是控制心力衰竭,一般治疗周期可达2~3年,针对危重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运用洋地黄药物、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及巯甲丙脯酸、速尿用于危重病例的辅助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应静脉注射地高辛或西地兰、快速洋地黄化。病情好转后按维持量长服用地高辛。症状消失2年后,胸片心胸比例约等于55%,心电图恢复正常可停药,过早停药可导致病情恶化。必要时可加用利尿剂。
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损害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如卡维他洛。
用其他药的同时长期口服,有一定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但对此药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全身性红斑狼疮及自家免疫性胶原性疾病患者慎用。
主要用强地松,复查心电图正常,X线胸片心脏接近正常后,可逐渐停药。
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应做瓣膜换置术。二尖瓣瓣环扩大或交界部局限的瓣叶卷曲者,可以争取实施直视成形手术;瓣叶穿孔、腱索断裂等、若成形手术难以完全矫正或成形手术失败,宜实施二尖瓣置换手术。术后应充分休息,坚持抗凝治疗,定期去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心脏重度扩大,射血分数严重降低及药物治疗反应差者,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术。可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或异位心脏移植术,术后要注意护理,避免感染,定期复查;需长期坚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时应用相应器械,经鼻向呼吸道持续通气,以辅助呼吸,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患者病情较为危急,如高碳酸血症,可应用该方法改善严重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此病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治愈,治愈后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患者出院后注意定期复查。
本病经过积极的治疗是能治愈的,如果治疗不及时治愈的可能性也不大。
本病痊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果治疗不及时,住院病死率20%~25%。
术后2~3周,患者来医院进行复查,抽血检查凝血功能。若凝血功能正常,则可不断延长来医院复查的时间间隔,开始1周1次,此后,2~3月1次,1~2年后可每半年或1年1次。若有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多发生于1岁以内小儿,患儿正常母乳喂养即可。但手术患者应注意术后由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
非手术患者正常母乳喂养即可,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手术患者,术后1~2天可食用少量流食、术后三天可以进食流食,每次150mL,如藕粉、鸡蛋汤等,术后一周可以改为软食,如稀饭、面条、等,出院后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蛋等。
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过分哭闹,保证充足的睡眠。年龄稍大的孩子生活要有规律,动静结合,既不能在外边到处乱跑,严格禁止跑跳和剧烈运动。
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儿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逗留,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应随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密切注意预防感冒。
监测患儿生理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不能擅自停药,服药治疗期间应掌握并牢记各种药物的服用量、服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术后要注意护理、充分休息,避免感染。
术后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有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及早进行早期心功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孕期注意产检,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病毒感染等。
有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家族病史的人应做心功能检查,包括抽血和心脏超声等,以提早发现异常,避免病情进展到心力衰竭的程度。
平时应注意营养,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注意规律作息,避免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禁止近亲结婚,近期结婚发生该病的可能性较大。
妊娠期女性应规律产检,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有明确家族病史者,应做好遗传咨询,在医生指导下,尽可能的降低该病发生的风险。
4867点赞
[1]陈东,张慧信,方微,武迎,商建峰,王福,石凤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01):43-46.
[2]姚晓利,冯迎军.卡维地洛治疗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3):306-307.
[3]杨作成.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3):971-97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