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通常发生在大龄儿童和年轻人,多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通常可有咽痛、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还可伴发其他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已有慢性炎症的患者,可促使原有疾病加重。发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的。如可酌情考虑用药,若经药物治疗后症状仍不缓解或有加重表现时,可考虑采用手术切除扁桃体。
慢性扁桃体炎在大体病理和组织形态学上可分为三型:
多见于儿童,由于反复炎症刺激,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增多,结缔组织增生,整个扁桃体肥大、突出于腭弓之外,隐窝口宽大,可见有分泌物堆积或有脓点。组织病理学检査可见淋巴组织增生,生发中心扩大,丝状核分裂明显,吞噬活跃。
多见于成年人,扁桃体淋巴组织和滤泡变性萎缩,间质内纤维瘢痕组织增生,整个扁桃体小而坚韧,常与腭弓及周围组织粘连,隐窝口阻塞。
扁桃体隐窝深处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胞、细菌、淋巴细胞及白细胞聚集而形成脓栓或隐窝口受阻于瘢痕粘连,内容物不能排出,以致隐窝明显扩大,成为感染灶。此型病变严重,易产生并发症。
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使抵抗力降低,细菌易在隐窝内繁殖,诱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病也可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之后,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此外,吸烟、饮酒等因素可诱发该病。
引起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类似于急性感染时,本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实质性结构的增生或纤维蛋白样变性,瘢痕形成并伴扁桃体隐窝口阻塞,引流不畅,细菌与炎性渗出物积聚其内,反复刺激可导致扁桃体增大。这种情况更常见于成年人,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此外,慢性扁桃体炎可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也可继发于鼻腔及鼻窦等邻近器官组织的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吸烟、饮酒、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可诱发该病。
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是慢性扁桃体炎的好发人群,成年人以年轻人居多,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及温差变化大时,易导致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
大龄儿童和年轻人、身体抵抗力下降者易因为着凉、过度劳累、营养不良以及感冒等因素,导致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进而导致扁桃体部位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尤其是小孩,反复发炎以后,扁桃体会越来越大,检查时会发现扁桃体可肿大至口咽部。
患者常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作时咽痛明显。若扁桃体隐窝内潴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厌氧菌感染,则可出现口臭。因扁桃体隐窝内脓栓排出后被咽下,刺激胃肠道,可引起全身反应。
患者可有咽痛反复发作、易感冒、扁桃体周脓肿病史,或可伴有扁桃体源性全身疾病症状;发作间隙期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
若扁桃体隐窝内有大量豆腐渣样脓栓积留,或有大量厌氧菌生长,可导致咽部经常不适或有口臭。
有些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由于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睡眠打鼾、呼吸不畅、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
隐窝脓栓被咽下,胃肠敏感患者可引起消化障碍。由于毒素吸收,可引起头痛、易疲劳、低热、消化不良、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咽部不适、扁桃体肥大。
慢性扁桃体炎在身体受凉受湿、全身衰弱、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或生活及劳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病灶,引起许多严重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此外,已有慢性炎症的扁桃体也是外界细菌侵入机体的重要门户,促使发生各种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加重。儿童时期慢性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不但引起并发症的机会甚多,且可影响身体发育。
若患者出现咽痛反复发作,或有咽部不适感时,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患者可通过血液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确定菌种,还可以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扁桃体角化症、扁桃体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患者出现频繁发作的咽痛、咽部异物感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自觉有口臭或口臭更加重、咽下困难、言语不清时,也应及时就医。
患者若出现起头痛、乏力、消化障碍、低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咽痛不适是否反复存在?发病频率如何?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头晕、反复低烧、四肢关节肿痛等)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视诊时可见此类患者咽喉有充血、水肿、糜烂表现。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辅助咽喉镜进行观察,颗观察扁桃体有无增大、充血、水肿、发红情况。
常可发现白细胞增加,并发肾炎或风湿病时,血沉增快。
扁桃体隐窝涂片检查,可见大量浆细胞、吞噬细胞、白细胞等。
检查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可判断慢性扁桃体炎感染情况及对全身影响的程度。
根据病史和局部检查征象进行诊断。有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局部检查时如发现扁桃体及腭舌弓呈暗红色慢性充血,扁桃体表面凹凸不平,有鞭痕或黄白色点状物,挤压腭舌弓有分泌物从隐窝口溢出,则可确诊。
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无自觉症状,扁桃体光滑、淡红色,隐窝口结构清晰,无分泌物潴留,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之柔软,无反复急性炎症发作病史。
常易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角化症为扁桃体隐窝口上皮过度角化,出现白色尖形砂粒样物,触之坚硬,附着牢固,不易擦拭掉。如用力擦除,则遗留出血创面。类似角化物也可见于咽后壁和舌根等处。
良性肿瘤以乳头状瘤较多见,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淋巴肉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常见。局部表现为单侧扁桃体肿大,伴有溃烂,并可累及腭弓或软腭,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肿大。诊断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慢性扁桃体炎并非都需要手术切除扁桃体,首先可考虑保守治疗,如果效果不佳才会考虑手术治疗。
可长期服用维生素C,体质虚弱常易发作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的制剂。非急性发作时,不要滥用消炎药,合并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克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扁桃体切除术即将全部扁桃体及其被膜一并切除,是治疗慢件扁桃体炎较好的方法。有挤切法和剥离法两种,前者适用于儿童,后者多用于成人。
此类患者还可使用链球菌过敏原制成的疫苗进行脱敏治疗。此外,还可应用各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例如注射胎盘球蛋白以改善机体抵抗条件,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如局部涂药、隐窝灌洗、低温等离子术、激光疗法、微波疗法等,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痛苦症状。其中隐窝灌洗可有效促进病灶处积脓的排除,从而减轻症状。
慢性扁桃体炎经过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是可以痊愈的,并且通常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体质弱的、未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可再次发生此病。
慢性扁桃体炎经过积极治疗,可以逐渐痊愈。
慢性扁桃体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时定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葱、姜、蒜等。
忌烟、忌酒。
炎症急性期多以流食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对于慢性咽喉炎患者的护理,包括手术和非手术两类,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术后伤口、饮食等护理事项,非手术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及日常用药。
非手术治疗的病人应按医嘱正确用药,并注意药物副作用。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营养均衡、保证睡眠充足、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可提高机体自身抵抗力。
无论患者进行何种手术,术后均应注意预防出血和感染。此外,手术缝线可以造成异物感,可能会造成线头肉芽肿,所以患者需要及时来医院进行复查。
焦虑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存在关联,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
预防慢性扁桃体炎的关键是增强体质,降低感染风险,积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此外,若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应积极控制,以免病情发展。
健康饮食、适度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伴有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公众场合。
发生急性扁桃体炎应积极治疗,足量、足疗程用药,确保彻底杀灭病原菌,实现治愈。
4888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8年制.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2-54.
[2]黄兆选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51.
[3]席淑新,陶磊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2-1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