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属于髋关节囊外骨折,多数与骨质疏松有关。患者多是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很少影响到股骨头血运,因此一般不会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折线自大转子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转子部。根据暴力的情况不同,小转子或保持完整,或成为游离骨片,但股骨上端内侧的骨支柱保持完整,骨的支撑作用还比较好,髋内翻不严重,移位较少,远端因下肢重量而轻度外旋。粉碎型则小转子变为游离骨块,大转子及其内侧骨支柱亦破碎,髋内翻严重,远端明显上移,患肢呈外旋短缩畸形。
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方行走,达小转子的上方。骨折线的走向与转子间线大致垂直。骨折近端因外展肌与外旋肌的收缩而外展、外旋,远端因内收肌与髂腰肌的牵引而向内、向上移位。
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顺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者,均属不稳定型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在跌倒时身体发出旋转,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着地。或跌倒时侧方倒地,大转子直接撞击,均可发生转子间骨折。此处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因此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一般见于外伤因素,多见于老年人摔倒的低能量损伤。也可见于比如车祸伤这种高能量损伤,极少数是由于病理性骨折导致。
股骨转子间骨折一般好发于身体衰弱的高龄老年人群,尤其好发于女性,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老年人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同时髋部骨折被认为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因为骨质疏松,老年人遇低能量创伤(如失足跌倒)即可导致骨折发生。
高能量创伤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是由于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多见于年轻人,发生率较老年人明显偏低。
股骨转子间区域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当骨囊肿侵犯骨皮质,导致骨皮质很薄,轻微外力,甚至不用外力就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在外力病因下,无明显诱发因素。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交通业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愈来愈高,约占老年人髋关节骨折的一半以上,临床股骨转子间骨折90%以上患者年龄超过65岁。流病学统计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占髋部骨折36%,占全身骨折3.51%。股骨转子间骨折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死亡率为27%~30%,而骨折保守治疗1年死亡率高达36.2%~50.0%。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不稳定骨折的比例在35%~4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好发于身体衰弱的高龄老年人群,尤其好发于女性,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很大关系。
车祸时巨大的暴力作用于股骨粗隆间,从而导致转子间骨折的发生。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数会有明确外伤史,通常为低能量创伤,多主诉髋关节疼痛,部分患者主诉膝关节疼痛。移位性骨折疼痛严重,不能活动,并伴有肢体畸形。无移位骨折可能疼痛轻,甚至能够负重,要避免漏诊。
与其他骨折一样,有骨折的特有体征,转子区伤后可出现局部疼痛。股骨转子部血供丰富,肿胀明显,有广泛的瘀斑,压痛点多在大转子处,预后良好。
股骨转子间骨折后,会出现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者不能站立或行走。
患肢可出现明显短缩、内收、外旋畸形。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
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骨折断端会有明显出血,进一步会出现皮下出血进而引起瘀斑。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后,当沿着下肢纵轴叩击远端时,会出现髋关节部位疼痛。
肺部感染是转子间骨折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对于保守治疗的病人,因为需要长期卧床,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
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髓腔内的脂肪颗粒通过损伤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肺部、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栓塞。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病情较重,需要长时间牵引等治疗。长时间卧床休息如果护理不佳,容易导致褥疮的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是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常见的并发症。静脉造影证实如果没有预防性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约为40%~90%,目前还未找到治疗这种并发症的最好方法。对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梗死的预防包括采用阿司匹林、华法林、小剂量的肝素、低分子肝素、右旋糖酐等治疗以及外界气压、弹性袜、早期活动和腔静脉过滤等的使用。
股骨转子间骨折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跌倒伤,或者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症状比较明显,无法正常行走,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当老年人跌倒后出现髋部疼痛明显、活动明显受限、下肢外旋、短缩畸形等任一症状,都要立即就医。
对于老年人跌倒伤,出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立即去骨科就诊。
在车祸伤、高处跌落伤伴有其他系统损伤等紧急情况时,一般被送往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出现症状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等)
是否有外伤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髋关节正、侧位X线是首选检查,能够明确骨折的严重程度及类型,对骨折进行明确诊断。
CT扫描有助于全面了解骨折形态,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检查,能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临床怀疑骨折但X线片示阴性者,推荐首选磁共振成像检查。如果没有条件,可以选择核素扫描或复查X线,不推荐把CT扫描作为首选。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征明显,通过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很容易明确诊断。
老年人跌倒、车祸伤等外伤史。
受外伤后转子区出现疼痛、肿胀、淤血斑、下肢活动受限,检查发现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有轴向叩击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
髋关节X线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观察到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对于临床怀疑骨折,但X线片示阴性者,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明确诊断。
股骨颈骨折也是老年人容易发生的骨折,其临床表现与转子间骨折类似,主要通过X线即可明确鉴别。
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表现与转子间骨折类似,多见于高能量损伤,比如车祸伤、高处坠落伤,X线一般就可明确鉴别。
髋关节脱位时,可表现为与转子间骨折类似的症状,如疼痛、活动受限、畸形等,多见于高能量损伤,X线可明确鉴别诊断。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无论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存在相应的风险和并发症。由于非手术治疗病死率、致残率更高,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非手术治疗常常被认为是姑息性治疗,仅适用于身体状况极差,手术风险极大,预期生存时间短的患者。
急性期可给予塞来昔布、艾瑞昔布、双氯芬酸钠等镇痛治疗。药物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减轻不适,属于对症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应尽早进行,推荐在入院48小时内手术,这时手术效果更好,包括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而延迟手术会增加病死率。因为内科合并疾病而延迟手术的患者病死率最高,而这些患者会由于尽早手术获益最大,因此应尽快调整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方式包括:
髓外固定在临床上较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包括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经皮微创加压钢板、空心加压螺钉等;
髓内固定系统相较于髓外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中,不良事件、手术时间以及输血无明显差异,但其具有术后功能评分高、骨折再发生率低等优势,主要包括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对于内固定的主要优势在于无需等待骨折愈合。可以早期下地负重,可有效避免采用内固定手术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深静脉血栓等。尤其治疗伴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及严重不稳定的、极端粉碎的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通常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牵引方法。
对于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进行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采用外固定架置入,该治疗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外固定架治疗高龄及高危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非常有效的。
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积极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不能耐受手术,而被迫保守治疗,则病死率很高,保守治疗1年死亡率高达36.2%~50.0%。
股骨转子间骨可以治愈,但可能残留部分后遗症。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疾病本身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死亡患者多见由于并发症。
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能留下后遗症,包括肌肉萎缩、跛行等。
治疗后一般1~2个月复查一次,至12个月结束。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饮食上一般无特殊禁忌,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即可,可适当增加营养,多食用牛奶、软骨、排骨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确保能够摄入足够的微量元素。
宜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钙食物,如牛奶、精瘦肉以及新鲜果蔬。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以及各种辛辣调味品。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后,保守治疗患者或者手术后初期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要做好卧床休息期间的护理,防止出现卧床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卧床休息期间,注意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做好卧床期间的防褥疮护理,防止出现褥疮等并发症。
注意活动双下肢,或者进行适当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做好心理护理,放松心态,正确认识疾病本身,树立痊愈的信念。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经过牵引或者手术等治疗后,要注意做好自身的病情监测,观察症状有没有加重或者缓解,卧床休息时要注意监测后背、骶尾部有没有压疮,有没有肺部感染的症状,比如胸痛、咳嗽等,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指导以后的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的跌倒伤,或者高能量的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情况下。因此,生活中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是老年人预防跌倒。
遵守交通规则,防止发生高能量的车祸伤,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几率。
老年人要注意防滑,避免跌倒,雨雪天气避免外出,及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4990点赞
[1]中国脆性骨折联盟,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学术工作委员会,白求恩骨科加速康复联盟,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指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年2月第22卷第2期.
[2]谢长伟,陈长青,原小兵.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与内固定的选择[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0):1076-1077.
[3]许守祥,牟海波,戴学国.Gamma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6):589-590.
[4]张英泽.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50-17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