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下降综合征是由于盆底肌肉异常松弛引起的一系列如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群的疾病。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肛管位于较低的水平,而在用力排便时,会阴下降,低于坐骨结节水平,轻症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通过改变饮食、排便习惯、功能锻炼来改善盆底肌肉功能,严重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
会阴下降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包括过度用力排便、分娩产伤、盆地松弛,故该病在老年人、经产、便秘人群中多见,而不良饮食、长期便秘可诱发该病的发生。
长期过度用力排便是主要的病因之一。长期的腹压增高可使盆底肌肉薄弱,肛直角缩小,若继续摒便,增高的腹内压力可传导至直肠前壁,使该处的直肠黏膜脱垂至肛管上端。直肠前壁黏膜脱垂可产生排便不全感,使病人再次摒便,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促使和加重会阴下降。
目前,文献报道会阴下降综合征的女性中多数有多产史,并且伴有产伤,妊娠或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是形成会阴下降的主要原因。
中年以后人体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结缔组织的退变松弛,是全身多种松弛性病变的基础,这些松弛性病变是先天性或后天性尚不能肯定,但盆底肌肉松弛可诱发出口阻塞症状,出口阻塞症状所致过度用力排便更加重松弛性改变。
便秘患者通常会过度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高压迫盆底肌,最终导致盆底肌的损伤。
饮食过于精细,好食肥甘厚腻食物,饮水过少等都容易导致便秘,从而引起会阴下降综合征。
会阴下降综合征在临床上女性比男性多见,经产妇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30岁以下罕见。
女性、经产妇。
久坐不动者,例如出租车司机、办公室文员等。
饮食不良、长期便秘人群。
腹压较高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
会阴下降综合征是一种盆底肌肉失调性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肌肉变性、功能障碍,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排便困难、直肠出血及黏液分泌、会阴部疼痛、大便失禁、尿失禁及阴道脱垂等症状,会阴下降综合征常与直肠脱垂等肠道疾病一起出现。
排便困难是最突出的症状,排便时间长,每次排便需时5分钟以上,排便费力及排便不尽感,患者经常去厕所做无效的用力排便。有的患者在排便时需插入手指至肛门内,试图推回脱垂的黏膜,若脱垂的黏膜便后不能回缩,则直肠有持续胀感,促使产生反复的排便动作。
直肠前壁黏膜脱垂如同痔脱垂,可有黏液分泌,若有外伤,可能直肠出血。会阴下降者多合并有痔脱垂及痔切除史。
在疾病晚期或者会阴下降严重者,患者在长期站立或久坐后,可有难以定位的深部会阴不适,平卧或睡眠时减轻。疼痛与排便无明显关系。
长期不正常的摒便可致盆底肌肉张力减低,其神经也将有继发性改变,会阴下降者阴部神经伸展可伸长20%~30%,导致不可逆的改变。
有些女性患者有功能性排尿异常,多为应力性尿失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脱垂。
直肠前壁黏膜脱垂如同痔脱垂,可有黏液分泌,若有外伤,可能直肠出血。会阴下降者多合并有痔脱垂及痔切除史。
在晚期,患者在长期站立或久坐后,可有难以定位的深部会阴不适,平卧或睡眠时减轻。疼痛与排便无明显关系。
长期摒便可致盆底肌肉张力减低,其神经也将有继发性改变。
多为应激性尿失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脱垂。
长期因排便困难而过度用力排便导致直肠脱垂。
会阴下降综合征可以导致排便困难,之后过度用力排便并发直肠内肠套叠。
在早期出现排便困难等症状时,考虑去肛肠科就诊,通过进行排粪造影术等检查明确诊断,会阴下降综合征要注意与盆底疝、盆底肿瘤进行鉴别。
出现排便困难、会阴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现直肠出血、大便失禁、尿失禁及阴道脱垂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肛肠外科就诊。
若由于原发疾病导致,可到相应原发疾病科室就诊,如患者时因妊娠产伤导致的会阴下降,可到妇产科就诊。
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多久了?
除了排便困难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如会阴部疼痛、大便失禁、直肠出血、尿失禁等)
以前有无直肠脱垂、肠套叠或便秘的病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手术史?
在静止期的肛管扩张力减退,嘱患者做随意收缩时,肛管收缩力明显减弱。
可见直肠前壁黏膜堆积,堵塞镜端。
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可降低。
静态相显示会阴轻度下降及少量直肠前壁膨出;力排相可见整个会阴下降3.5cm,尤以后部为甚。除显示盆底位置异常低下外,尚可发现其他一些病变,如直肠前壁膨出、脱垂等。
可有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
由于所采取的会阴位置的测量点不同,各家报道的诊断标准也不同。临床采用坐骨结节下缘作参照,以耻骨直肠肌压迹中点作为会阴位置测量点,以Douglas陷窝最低点测量盆底腹膜的位置。即以耻骨直肠肌压迹中点作为会阴位置测量点,若排便前会阴位置低于坐骨结节下缘,排便中会阴下降大于3cm者诊断为会阴下降综合征。
会阴下降综合征早期排便困难等症状不严重时,多采用保守治疗,改善排便习惯,若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后,需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视具体情况而定。
多饮水、多进含纤维素的食物,服用容积性泻剂。
坚持提肛锻炼,争取重建盆底肌的部分弹性。
多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硬化剂注入组织内可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最后导致血管闭塞、纤维增生和癫痕收缩,使得脱垂的黏膜和肠壁固定,减少排便障碍,适用于有直肠黏膜脱垂或内痔脱出的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
盆底固定术包括盆底重建、乙状结肠切除、直肠悬吊、子宫固定等。手术效果较明显,适用于重度会阴下降,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自觉症状非常痛苦的患者,但是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伴有心理疾病者禁用。
虽然对直肠肛管的功能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早期应用对会阴下降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
会阴下降综合征症状轻时通过改善排便习惯,加强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重症采用手术治疗,预后根据病情轻重具体判断,一般轻症患者预后良好,重症患者预后较差。
若疾病单纯由于盆底肌功能改变引起,则可通过改善盆底肌功能治疗,可治愈,若由于肿瘤等临床难治疾病导致疾病,则因原发疾病难治愈,会阴下降综合征作为伴发疾病也难以治愈。
会阴下降综合征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会阴下降综合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出院后需在3个月内复查一次排粪造影,观察会阴位置。轻症患者或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复查时间,平时需留意自己的排便情况,若再次出现排便困难等症状时,请及时复诊。
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患者要注意饮食调理,应摄入足量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饮食,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以免加重肠道负担,使得肠道反复受刺激影响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茶等,从而预防病人为了排便用力刺激盆底肌肉。
忌饮酒,多饮水,这些食物可以改善排便困难情况。
宜饮食清淡,摄入足量蔬菜、粗粮等。
手术患者,术后排气后才可进流食,术后96小时,可进少渣饮食或半流食,7天后进普食。
会阴下降综合征的病人主要的护理就在于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导致直肠脱垂等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排便习惯的养成、保持锻炼,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注意术后护理。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和每次排便时间过长,以每次不超过10分钟为宜,必要时可用泻剂。
合理的锻炼有助于肠道的蠕动,可以改善排便困难的症状,从而改善会阴下降综合征的症状。
日常要加强肛提肌锻炼,具体方法是采取膝胸位,配合呼吸与肛提肌运动。正常情况下,吸气时盆底肌收缩,呼气时盆底肌放松,如此一呼一吸,一松一缩,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
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排便,3个月内不从事较重体力活动,逐步进行体能锻炼。
在使用硬化剂进行药物治疗时需严格控制注射剂量,因超量可引起血管栓塞,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推注药液前务必回抽,无血才可注入,对儿童使用应适当减量。
会阴下降综合征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通过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产后进行康复锻炼,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切勿持续、过度腹腔用力。
经常运动,避免久坐对盆底肌的压迫,日常可做提肛肌锻炼,预防疾病发生。
产后妇女应长期坚持做肛门保健操或练气功提肛,有助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
4928点赞
[1]高凤岐等主编.新编临床肛肠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6):390-392.
[2]宋太平著.宋光瑞肛肠病临证经验实录[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247.
[3]翟春宝,武华,杨牡丹主编.肛肠科进修医师问答[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63-64.
[4]宋文阁等主编.实用临床疼痛学[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87-488.
[5]钱海华,金黑鹰,曾莉著.结直肠肛管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173-17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