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CH综合征是一组传染病,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其他(梅毒、B19病毒等)。由于免疫力下降,妇女在妊娠期间极易受到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孕妇感染这组病原体后,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引起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死胎、死产、先天畸形及婴幼儿智力、听力下降等后遗症,临床上称为TORCH综合征。
风疹病毒是风疹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此外风疹病毒也可经生殖道上行感染、母乳喂养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风疹病毒可以改变细胞的正常代谢,也可侵犯血管内皮,进而造成流产、早产、死胎和先天缺陷。风疹病毒的致畸作用是通过一些包括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在内的机制,从而引起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导致部分器官发育停滞。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DNA病毒,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是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原发感染和再发感染。孕早中期,胎儿正处于器官形成期,这段时间的感染更易造成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病,可造成胎儿肝脾肿大、小头畸形等发育异常及严重的神经系统异常,孕晚期的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明显减小。
单纯疱疹病毒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龈口炎、脑炎、生殖系统感染、新生儿感染等。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和器官的感染主要由HSV-Ⅰ感染引起,生殖器疱疹主要由HSV-Ⅱ感染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分为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一般认为原发感染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
弓形虫是一种感染人和多种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寄生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弓形虫虽不能直接通过胎盘,但是可在胎盘上形成病灶,从而破坏绒毛结构进而感染胎儿。
人微小病毒B19属微小病毒科,是动物病毒中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单链、线性DNA病毒,B19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此外,也可经血液制品途径感染。孕妇主要经过经过垂直传播给胎儿,与自然流产、死产、胎儿水肿、贫血等有关。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密螺旋体。胎传梅毒由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从脐带血循环传给胎儿,可引起胎儿全身感染。螺旋体在胎儿内脏及组织中大量繁殖,可引起胎儿死亡或流产,本病的传播方式有孕妇感染和母儿传播。
TORCH综合征的病因主要为母亲在孕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TORCH综合征中的某一种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等),通过血液、胎盘或产道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感染。不同病毒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机制不同,本病的传播途径是孕妇感染、母儿传播,好发于孕早期和孕期接触动物的孕妇。
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TORCH综合征中的某一种疾病,且通过血液传播给胎儿,宝宝也可受到感染。由于胎儿仍在子宫内发育,免疫系统很可能无法对抗该感染,疾病会导致胎儿的器官可能无法正常发育。
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普通感冒,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孕妇免疫力低下,诱发其感染TORCH病原体。
怀孕期间孕妇的精神状况会发生大幅度波动,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
TORCH综合征是一种多发在女性身上的、可能引起围产儿畸形的症状,我国孕期母血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1~13.4%,孕期发生巨细胞病毒原发感染有30%~40%的机会发生母婴垂直传播,复发感染者宫内感染率仅为0.15%~2%。对于已确定发生垂直传播者,则10%~20%可在分娩时表现出临床感染症状。先天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并不常见,仅占全部新生儿TORCH感染的5%左右,胎儿或新生儿感染风险与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型别、孕周及损伤性产科操作有关。近分娩时患生殖器庖疹的孕妇,母儿传播率为30%~50%,主要与高病毒载量和缺乏可透过胎盘的保护性抗体有关。有复发性疱疹病史或妊娠早期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母儿传播率不到1%。而梅毒孕妇即使病期超过4年,梅毒螺旋体仍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未经治疗的一期、早期潜伏和晚期潜伏梅毒的母儿,垂直传播率分别为70%~100%、40%、10%。
弓形虫多为食用含有包囊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蛋类和未洗涤的蔬菜、水果,或接触带有虫卵的猫等动物排泄物而感染。风疹病毒主要是直接传播或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巨细胞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尿液和性接触感染,也可经输血、人工透析和器官移植感染。
孕妇感染TORCH中任何一种病原体均可致胎儿感染,具体传播途径如下:
病原体血行经胎盘感染胚胎或胎儿,上行性经生殖道进入羊膜腔或沿胎膜外再经胎盘感染胎儿。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通过被病原体感染的软产道而感染。
通过母亲的乳汁、唾液和血液等感染新生儿。
孕12周以内的胎儿没有合成干扰素的能力,对风疹病毒感染抵抗力差,大量繁殖的病毒可以直接引起细胞病变,导致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器官发育受限,从而造成胎儿的畸形。
动物也是弓形虫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所以孕期接触猫、狗等宠物者易感染弓形虫。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新生儿对病毒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
TORCH综合征的症状分两部分,孕妇感染后大多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可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围产儿的症状和体征有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等,即使幸存也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
孕妇感染后大多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部分孕妇可表现为不典型的感冒样症状,如低热、乏力、关节肌肉酸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风疹病毒感染者可在颜面部广泛出现斑丘疹,并可扩散至躯干和四肢,还可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头颈部淋巴结病和结膜炎等。
原发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感染时胎龄越小,先天畸形发生率越高,畸形越严重。
妊娠早期感染对胎儿影响最严重,大多数宫内感染儿出生时没有明显弓形虫病特征,随后可出现肝脾大、黄疸、贫血及颅内钙化、脑积水和小头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还可发展为脉络膜视网膜炎、学习障碍等,有症状的感染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
胎儿器官发生过程中感染风疹病毒的后遗症较为严重,妊娠20周以后感染者一般不会导致出生缺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脏器损害,远期后遗症有糖尿病、性早熟和进行性全脑炎等。
眼部缺陷: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小眼和色素性视网膜病等。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
感觉神经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单个缺陷。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小头畸形、脑膜脑炎、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
大多数宫内感染儿出生时无症状,仅5%~10%有症状,主要表现为FGR(胎儿生长受限)、小头畸形、颅内钙化、肝脾大、皮肤瘀点、黄疸、脉络膜视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性贫血等。远期可发生感觉神经性耳聋、视力障碍、神经功能缺陷、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和学习障碍等后遗症。
部分孕妇会表现出不典型的感冒症状,如低热、乏力、肌肉酸痛、局部淋巴结肿大、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还有部分孕妇可在颜面部、躯干和四肢出现麻疹样红色斑丘疹。
病毒可通过胎盘引起宫内感染,而感染的孕妇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较大,有症状的感染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妊娠20周以前感染风疹病毒,远期胎儿有糖尿病、性早熟、进行性全脑炎的风险。
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远期胎儿可发生感觉神经性耳聋、视力障碍、神经功能缺陷、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和学习障碍等。
TORCH综合征感染会对母儿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有症状或高危的人群应在孕期常规行TORCH检查,以明确孕期有无敢感染以确保孕期安全。若发现感染TORCH综合征,应尽快去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进行孕期常规行TORCH检查非常有必要,一旦经病史、超声和血清学检查发现确诊TORCH综合征的患者,应立即就医。
当患者出现眼部缺陷、肝脾大、皮肤瘀点、黄疸等症状需要及时去感染科就诊,如果是孕妇需要去妇产科就诊。
是否做过产前TORCH筛查?结果如何?
躯干和四肢是否出现过麻疹样红色斑丘疹?
孕期是否接触过猫、狗等动物?
是否喜爱食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蛋类?
是否有输血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采集母血、尿、乳汁、羊水、脐血、胎盘和新生儿血、尿等进行病原学检查,方法有循环抗原检测(弓形虫)、细胞学检查(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病毒分离(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核酸扩增试验。妊娠21周后且距孕妇首次感染6周以后,检测羊水中特异性DNA或RNA,是诊断宫内感染首选方法。
检测血清中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结合IgG亲和力指数确定孕妇感染状况:
IgG出现血清学转换、IgM阳性和IgG阳性,若IgG亲和力指数低,提示原发感染;若IgG亲和力指数高,提示复发感染。
IgG抗体滴度持续升高,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鉴定为新病毒株可诊断再次感染。
IgG阳性、IgM阴性为既往感染。
弓形虫IgA和IgE可用于诊断急性感染。
TORCH宫内感染儿的超声检查异常大多缺乏特异性,敏感度只有15%左右,妊娠中晚期重复超声检查可发现迟发性胎儿异常表现。磁共振在胎儿神经系统结构异常诊断方面具有优势,能对脑室扩张程度及周围脑实质发育情况做出更准确判断,常用于胎儿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后妊娠晚期的进一步检查。
反复流产、死胎或出生缺陷等病史。
孕前或孕期宠物接触史,有摄食生肉或未煮熟肉类等生活习惯。
风疹患者接触史,夫妻双方或一方曾患生殖器或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
孕期有发热和(或)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等。
超声影像学发现胎儿水肿等宫内发育异常。
病原学检测出羊水中特异性DNA或RNA,血清学检测出特异性抗体,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孕妇感染后可发生宫内感染,通过产道或出生后感染新生儿,故容易混淆。该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通过CT培养、抗原检测和核酸扩增试验进行鉴别。
TORCH综合征主要根据孕妇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以及是否合并胎儿超声异常表现等方面信息进行评估,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降低传染性,治疗周期根据各种病原体而各不相同。
早期急性感染的孕妇,给予乙酰螺旋霉素口服,治疗7~10日。乙酰螺旋霉素很少通过胎盘,虽不能防止宫内感染的发生,但可降低垂直传播率;妊娠18周后感染的孕女或怀疑胎儿感染者可以联合应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治疗。联合用药较单用乙酰螺旋霉素更能有效通过胎盘,杀灭弓形虫,减轻宫内感染儿合并症的严重程度。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风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儿,目前缺少治疗可改善围产儿结局的证据,故不推荐对风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儿使用抗病毒药物,需要综合评估胎儿预后。
妊娠早期治疗可避免胎儿感染;妊娠中晚期治疗可使感染儿在出生前治愈。梅毒孕妇已接受正规治疗和随诊,则无需再治疗。如果对上次治疗和随诊有疑问或本次检查发现有梅毒活动征象者,应再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妊娠早期和晚期应各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对妊娠早期以后发现的梅毒,争取完成2个疗程,中间间隔2周。
妊娠24~26周超声检查应注意胎儿有无肝脾大、胃肠道梗阻、腹腔积液、胎儿水肿、胎儿生长受限及胎盘增大变厚等先天梅毒征象。若发现明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未发现异常无需终止妊娠。
用青霉素抗梅治疗时应注意监测和预防吉海反应,后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子宫收缩、胎动减少、胎心监护提示暂时性晚期减速等。
妊娠合并梅毒不是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应根据产科情况决定。
分娩前已接受规范治疗且效果良好者,排除胎儿感染后,可母乳喂养。
治疗原则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单纯疱疹病毒排放,控制其传染性。
除短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外,未发现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其他副作用。阿昔洛韦也可制成软膏或霜剂局部涂抹,但局部用药较口服用药疗效差,且易诱导耐药,因此不推荐使用。妊娠36周起使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抑制病毒复制,可降低分娩期单纯疱疹病毒大量排放及剖宫产率,有活动性感染或前驱症状的孕妇自妊娠36周起,口服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直至分娩。
有感染史的孕妇,分娩前应对可疑病变进行病毒培养或PCR检测,建议在妊娠35~36周定量检测血清IgG、IgM抗体。
有生殖道活动性疱疹或前驱症状者,建议剖宫产分娩。有感染史,但分娩时没有活动性生殖器病变不是剖官产指征。
分娩时应避免有创操作如人工破膜、使用头皮电极、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术等,以减少新生儿暴露于单纯疱疹病毒的机会。
活动性感染产妇,乳房若没有活动性损伤可以哺乳,但应严格洗手。
哺乳期可用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该药在乳汁中药物浓度很低。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感染TORCH综合征的孕妇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较大。早期可经过积极治疗控制传染性,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对于胎儿治疗效果较差,危害比较严重,预后不佳。
TORCH综合征因对母儿均有影响,对孕妇影响较小,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较大。孕妇经规范治疗后可缓解症状,胎儿及新生儿预后差。
经规范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孕妇的自然寿命。
新生儿可在生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出现智力发育不全、听力障碍、白内障及视网膜脉络膜炎。
新生儿远期可有糖尿病、甲状腺异常、青春期早熟等后遗症。
新生儿远期可有智力低下、听力丧失和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新生儿可出现严重发育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多在2岁以后出现楔状齿、鞍鼻、神经性耳聋等。
梅毒经规范治疗后,应用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复查抗体滴度评价疗效。早期梅毒应在3个月后下降2个稀释度,6个月后下降4个稀释度;多数一期梅毒1年后,二期梅毒2年后转阴。晚期梅毒冶疗后抗体滴度下降缓慢,治疗2年后仍有约50%未转阴。少数晚期梅毒抗体滴度低水平持续3年以上,可诊断为血清学固定。分娩后随访与未孕梅毒患者一致。对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密切随诊。
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一般在治疗3个月后到正规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复查可以确诊病原体有没有消失。
TORCH综合征患者的饮食原则为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孕妇宜适量补锌,不宜高糖、高蛋白饮食等。
不宜高糖饮食,血糖过高会加重孕妇的肾脏负担,不利孕期保健。
不宜高蛋白质、高脂肪饮食,孕期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不宜食用生肉、未煮熟的肉、蛋类,弓形虫病多为食用含有包囊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蛋类和未洗涤的蔬菜、水果而感染。
适量补锌,如核桃、瓜子等含锌较多的零食以及动物肝脏、肉、蛋、鱼,以及粗粮、干豆等含锌丰富的食物。
TORCH综合征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接触猫、狗等宠物,降低患弓形虫病的几率,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正确选择避孕方式。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远离猫砂和猫屎,远离猫屎周围出现的昆虫,如苍蝇。
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去公众场合,避免接触感染者。
高危人群坚持正确使用避孕套,可有效预防巨细胞病毒及梅毒螺旋体的传播。
由于感染TORCH综合征对胎儿和新生儿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且预后不佳。故在治疗期间应常鼓励孕妇,增强其治疗的信心,促进孕妇积极配合医生。家属也应该常常陪伴,避免孕妇出现焦虑、抑郁的心情。
用青霉素抗梅治疗时应注意监测和预防吉海反应,后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子宫收缩、胎动减少、胎心监护提示暂时性晚期减速等。
如果从未患过水痘并且从未接种过疫苗,患者应该在计划怀孕前至少1个月接种疫苗。如果患者在怀孕期间认为自己接触过水痘,请告知医生。
想要怀孕并且尚未接种过麻腮风疫苗的妇女,则应在怀孕前至少28天接种。
TORCH综合征患者造成孕妇流产、死胎,出生后有严重的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造成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因此,为减少病残儿的出生率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临床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对孕妇的宣传教育,积极做好TORCH感染的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早发现不良妊娠并及时处理。
建议生育期妇女孕前进行TORCH感染筛查,如血常规、血清学筛查,以明确孕前感染状态。不推荐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筛查,仅对有感染症状或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或胎儿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筛查。
对风疹病毒抗体阴性的生育期妇女建议孕前接种风疹疫苗,避孕1~3个月后计划妊娠,但妊娠前1个月和妊娠期禁止接种此疫苗。
怀孕期间孕妇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食用未煮熟的肉以及生肉,不接触猫、狗等动物。
4270点赞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4-116.
[2]姚丹,孟海霞.妊娠期病毒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3):127-129.
[3]徐玉琳,王淑玲.自然流产妇女TORCH综合征的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506-507.
[4]余加林.先天性TORCH综合征的检测与预后[J].新生儿科杂志,1997(02):87-90.
[5]至铭.感染TORCH就要流产吗[J].江苏卫生保健,2020(03):36.
[6]赵立敏,鹿雷明,陈欣,陈素哲,赵刚.新生儿TORCH感染早期筛查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3,35(19):2962-29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