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木斯克出血热是一种由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感染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背部及四肢疼痛并有皮肤充血和黏膜充血。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死率低,有报道为0.5%~3%。出现鄂木斯克出现热后及时就诊,一般预后良好,治疗后建议一周内复诊。
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主要是人类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吸入气溶胶、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等途径被感染,引起人蓄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本病主要由感染鄂木斯克出血病毒引起,病毒主要侵犯血管和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均有充血、内皮细胞受损及退行性病变,致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组织充血、水肿,红细胞外渗和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鄂木斯克热病毒。
近期到达过疫区,并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毒,从而被感染。
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主要发生在多湖泊的森林草原地区中的潮湿草地,高发季节为5月、8月、9月,1941~1943年曾发现鄂木斯克出血热,1944~1945年在前苏联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北部农村首次报告鄂木斯克出血热。
本病毒的贮存宿主和媒介为纹矩头蜱、边缘革蜱,通过感染蜱叮咬传播,不存在人-人间直接传播,另外蜱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幼蜱。幼年期的田鼠、麝鼠、牛、羊等动物被寄生后,有短期病毒血症,可成为扩大宿主,冬季猎捕麝鼠者多易感染本病。还有一部分患者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可感染本病。
鄂木斯克热的好发人群主要为疫源地的农民,经常接触牛、羊、鼠等动物的工作人员,冬季捕麝鼠者,多为青壮年劳动者;人体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
鄂木斯克出血热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充血和黏膜充血,并有毛细血管中毒及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引起的体征及明显的出血性综合征以及血象紊乱,可能会并发脑膜炎、肺炎等疾病。
病毒潜伏期一般为2~9 天,突起发病、发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伴头痛、背部及四肢肌肉疼痛,可有结膜充血、软腭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血尿、呕血、便血等症状,重症患者有胃肠道、肺、子宫、鼻腔等腔道出血。由于全身小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外渗可引起休克。患者面部皮肤、躯干上部充血,常有全身淋巴结及脾肿大。部分患者发热呈双期性,即热退后再次发热,第二期症状比第一期严重,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神志不清和震颤。
部分患者可伴发脑膜炎,一般表现为开始的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头痛和呕吐,接下来嗜睡和颈部疼痛,特别是向前伸脖子时痛。小孩子经常因弓后背时感到疼痛。乙脑会有暗红色或浅紫色淤点布满全身。
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可导致肺炎的出现,一般临床症状为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丝。
鄂木斯克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建议出现皮肤充血、黏膜充血或伴有四肢疼痛、呕吐等疑似临床症状时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尽早确证,注意与伤寒、流脑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以下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在疫区被蜱叮咬后出现剧烈头痛。
伴神志不清、肢体不自主抖动。
出现大量呕血、便血或尿血等症状。
出现以下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在疫区被蜱叮咬后出现持续发热,伴头痛,背部及四肢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
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呕血和便血。
照镜子时发现结膜充血。
发现面部皮肤、躯干上部皮肤发红。
自己触摸到淋巴结肿大。
疑似鄂木斯克出血热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综合医院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因为哪里不舒服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和黏膜充血,伴四肢疼痛、呕吐和腹泻、发热、头痛等)
以上症状持续了多久?
近期有无到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急性期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浆细胞增多。
脑膜受累者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可升高。
尿中可查见清蛋白及颗粒管型。
从急性期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中可分离出病毒,并利用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抗体,对疾病的诊断有价值。
一般取患者一周内的血液、脑脊液,接种于豚鼠、小白鼠脑内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或者是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或中和试验,呈4倍以上升高者可确诊为鄂木斯克出血热。
初期患者表现为发热、伴浑身酸痛,这与伤寒早期相类似,但通过临床观察伤寒病理特征为持续菌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小溃疡形成。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表情淡漠、腹部不适、肝脾肿大,但一般不会出现全身性的出血,因此二者可通过临床进程和血液检查相鉴别。
鄂木斯克出血热患者一般是以纠正发热、止痛、脱水和出血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患者的治疗周期为短期治疗。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痛、纠正脱水、发热和出血:
以摄入开水为主,保证机体水分充足;可以通过输入盐溶液或葡萄水溶液平衡体内盐含量。
发热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吲哚美辛栓等,高烧不退的严重症状者,可用激素如地塞米松,进行退热处理,需注意儿童忌用阿司匹林。
患者疼痛影响睡眠、不能耐受时,可以口服布洛芬等止痛药,有胃溃疡等病史者慎用。
患者若存在血小板低或内脏出血的情况,可以输注血小板补充血小板或者应用刺激血小板增长的药物,如重组白介素-11。
目前已有高效的鄂木斯克出血热疫苗,但副作用明显,只是必要时方可接种,无法普遍推广使用。
本病暂无手术治疗。
鄂木斯克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出现鄂木斯克出现热后及时就诊,一般预后良好。治疗后建议一周内复诊。
鄂木斯克出血热一般能治愈。
鄂木斯克出血热患者及时救治,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鄂木斯克出血热患者治疗后一周内及时复诊,具体时间建议遵医嘱,主要通过血液检查,观察是否还存在病毒和血常规是否恢复正常。
鄂木斯克出血热患者饮食宜清淡卫生,合理搭配膳食,应注意膳食多样化。
宜吃易消化、软、烂的食物,有助于机体吸收消化,汲取营养又不加重肠胃代谢负担。
忌吃过硬、过冷、过热食物,有可能会加速患有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发展。
忌吃甜点心、油炸、刺激性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胃黏膜,使胃肠功能紊乱,加重病情。
鄂木斯克出血热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遇到此病一定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做好病后护理,利于疾病的恢复。
鄂木斯克出血热患者治愈后仍出现发热,内脏充血或皮肤黏膜充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治疗鄂木斯克出血热时,遵医嘱用药,出现病情反复时建议及早就医,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合理的用药导致患者自身出现其他副反应。
患者恢复期要注意休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鄂木斯克出血热日常的预防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灭蜱以及做好个人防护。
可以通过对居住地灭蜱、灭鼠,另外在进入疫区穿好防护服,并喷洒驱蜱药防护。
注意个人保护,如注意个人卫生习惯、远离牛、羊、麝鼠等传染源、用驱蜱药防护等。
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过夜的食物,烹饪食物时注意卫生,减少外出饮食频率。
可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接种鄂木斯克出血热减毒活疫苗来预防,但由于该疫苗副作用较大,故未能推广使用。
4517点赞
[1]林新武,黄素兰,张述铿.鄂木斯克出血热[J].口岸卫生控制,2008(05):46-48.
[2]杨露绮,郑南浩.病毒性出血热疫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02):114-115+129.
[3]庄璐.蜱传疾病及病原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7,40(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