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指甲状腺呈现高功能状态,持续产生和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所致的一组疾病,其共同特征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导致高代谢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大多在妊娠前就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但其病情未被发现或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妊娠后,随着其甲状腺激素分泌和代谢功能的变化,其原有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会逐渐加重,进而可使其原有的隐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发生显性化改变。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尤其是临床甲亢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子痫、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严重威胁孕妇和后代健康。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考虑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所致,或者是妊娠期出现甲亢综合征,也可能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葡萄胎等引起的。
是妊娠合并甲亢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妊娠前和新发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占所有病因的85%,主要由自身免疫机制所致,同时可伴有浸润性突眼和浸润性皮肤病变。
又称为一过性甲亢,比例为10%。正常妊娠时,胎盘可产生人绒毛膜促甲状腺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胎盘产生的大量雌激素,使肝脏台成的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大大增强,均可使甲状腺活性增加,甲状腺素合成增多,孕妇血中总T3、T4超过正常范围,但血中游离的T3、T4含量都无明显变化。
包括毒性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葡萄胎等也可伴发妊娠甲亢,占病因5%。
国内报道妊娠期临床甲亢的患病率为0.05%~3.0%,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为0.6%。其中85%妊娠甲亢患者为妊娠前已患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或妊娠期新发病者。约1%~2%的妊娠合并甲亢孕妇可发生甲亢危象。
有甲状腺病史的产妇。
有月经紊乱、流产、早产史的孕妇。
分娩过甲状腺疾病患儿的产妇。
家族内部大部分成员罹患甲状腺疾病的孕妇。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与甲亢症状相同,主要症状表现有怕热、多汗、情绪不稳、呕吐、突眼、心悸等。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孕妇甲状腺弥漫增大,可为正常的2~4倍,可以触及震颤,听到持续的血管杂音。
患者表现为易激动、情绪不稳、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多疑、猜忌等。
患者可有低热、怕热、多汗的症状,发生危象时可出现高热,常有心动过速、心悸、胃纳明显亢进、疲乏无力的症状。
患者可表现为心悸、气促、稍事活动即可明显加剧。
主要表现为突眼、视乳头水肿。
妊娠期甲状腺处于相对活跃状态,导致血清总甲状腺激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增加,当甲亢未治疗或治疗欠佳的孕妇于分娩或手术、应激、感染及停药不当时,可诱发甲亢危象。反之,重症或未经治疗控制的甲亢孕妇容易发生流产和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等。
既往有甲亢病史的孕妇,应在备孕前调整好甲状腺功能,并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如有甲状腺功能不稳定的情况,要及时前往内分泌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既往无甲亢病史,在孕期出现低热、腹泻、脖子粗、眼突等症状时,也应前往内分泌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既往有甲亢病史的产妇,应定期产检,监测甲状腺功能。
孕妇在孕期出现低热、多汗、脖子粗、眼突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妊娠期或产后患者,如果原有症状突然加重,并有躁动不安、嗜睡、高热、心动过速等症状时,考虑甲状腺危象时,应立即就医。
甲亢女性在备孕期应前往内分泌科就诊,调整甲状腺功能。
甲亢孕妇在产科产检时,同时监测甲状腺功能。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低热、怕热多汗、情绪不稳、焦虑烦躁等)
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病史?
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家人是否患过甲状腺的疾病?有什么症状?
体重有什么改变?是上升还是下降?
体格检查可见皮温升高、突眼、手颤、严重心律不齐或心界扩大。
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降低,游离T4或总T4增高。伴甲亢危象时,白细胞及FT3、FT4增高。
孕前有甲亢病史者,诊断并不困难,妊娠期首次发生的甲亢通常发生在早孕期末和中孕期初,与妊娠期代谢亢进的一些表现,如怕热、多汗、情绪不稳、呕吐、甲状腺肿和肝掌等不易区别。因此,妊娠期间不能单纯依赖临床表现诊断甲亢。以下症状和体征可提供作为诊断依据:怕热、多汗;食欲增加但体重随孕周增加不足;休息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脉压>50mmHg。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及手震颤为妊娠合并甲亢的三大主要表现。当以上症状持续超过孕10~20周,或检测到TSAb,则提示甲亢。游离T3或T4的水平升高伴TSH水平降低能确诊为甲亢。
妊娠期单甲状腺肿大无微小震颤,甲状腺肿大不明显,无突眼征。
孕妇妊娠期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病人常有新陈代谢亢进的表现,如怕热、心悸、多汗等甲亢表现,所以容易被误诊为甲亢,应仔细询问病史,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人往往有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甲状腺有明显肿大疼痛。
单从症状、实验室检查难以鉴别,可以通过小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准确,安全可靠。
原则上所有有症状且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均应治疗,但是实验室检查轻度异常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是否需要治疗,意见不一,但是如果甲状腺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较高,或甲状腺受体促甲状腺素抗体滴度较高,则仍应治疗,否则可影响胎儿发育。
是孕期甲亢的首选药物,不能控制者或甲状腺药物过敏者可在妊娠中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为解除患者心悸,心率加快等症状,可加用β-肾上腺受体阻断剂。但因该类药物可造成小胎盘、新生儿低血糖,故仅适用于严重病例。
实际上妊娠期需施行甲状腺部分切除者很少。如需手术,最好在妊娠中期进行,手术并发症与非孕期同,可有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早孕期手术,流产发生率约8%。
妊娠合并甲亢发生甲状腺危象是产科的危重病症,应立即抢救。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热量平衡;高热者物理降温;口服丙硫氧嘧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烦躁不安可给予鲁米那。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轻症或经药物控制良好者,对妊娠影响不大。如不及时治疗,在分娩时可诱发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甲状腺危象,一旦发生甲状腺危象,即使经过恰当处理,产妇死亡率仍高达25%。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目前还不能得到治愈。
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每次产检时同时监测甲状腺功能。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产妇,饮食摄入宜营养均衡,适量增加碳水化合与脂肪的摄入,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应避免摄入含碘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由于甲亢孕妇体内消耗比较高,可以适当增加进餐次数,以改善机体代谢紊乱的症状。
给予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禽肉、蛋、奶等。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B族维生素。
碘会诱发和加重甲亢,患有妊娠甲亢的女性应避免食用含碘的食物,如海带、海鱼、紫菜、海蜇皮、海参等。
在妊娠期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除了积极服药控制病情外,生活起居也很重要。首先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避免过度劳累,最后应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稳定甲状腺功能,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休息要足够,保证睡眠充足,工作负荷不能太大,保障平和心态,可与宝宝多交流。
保障充足的营养摄入。
服药期间,如果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遵从医生指导停药或更换药物,切忌擅自停药、换药。
妊娠甲亢对孕妇与胎儿都有一定的危险,所以产妇应定期检查,监测甲状腺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如果有甲状腺功能的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孕37周后,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限制食用海产品和含碘量高的食物。
对于确诊甲亢的女性应先行甲亢治疗,尽量等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妊娠,经过131I治疗的女性,要避孕半年后方可妊娠。备孕女性要做好产前检查,做好优生优育。
甲亢女性如果有妊娠计划,应先咨询主治医师,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法与受孕的时机。
妊娠女性,如有甲亢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4528点赞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27-128.
[2]华克勤,丰有吉.实用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7-18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