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球孢子菌病为球孢子菌病的其中一个临床分型,为播散性球孢子菌病。主要的病因就是因为感染了粗球孢子菌,并且播散到骨关节。临床可表现为骨关节的局部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等症状,也可伴随出现全身的症状,如发热、盗汗等。对此病的治疗应进行开窗清创、引流,并进行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以治愈。
骨球孢子菌病的主要病因为感染了粗球孢子菌和posadasii球孢子菌,临床统称为球孢子菌感染。组织损伤或发生炎症、机体免疫力下降,会导致患此病的几率增大。
组织损伤或发生炎症时易被感染,易发生感染。
机体抵抗力低下也是致病条件之一,如免疫功能下降(老年人)、免疫功能抑制(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
其流行区域为美国西部,如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南部、德克萨斯州西部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央山谷。此外,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也有部分球孢子菌病流行的报道。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报道。
多数自呼吸道传染,但少数也可从皮肤感染开始。
可发生实验室内感染,但尚未见有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的直接传播。
临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此病,如老年人、器官移植、艾滋病患者等。
骨球孢子菌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等症状,也可伴随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等。部分患还会伴随出现关节炎、淋巴结炎、脾脏病变等。
骨关节局部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寒战、体重减轻、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等。
常波及肋骨、脊椎及四肢骨骼。
皮损:最早出现于鼻唇沟、面、头皮或颈部。
皮损形态:初为结节、丘疹或水疱性原发疹,逐渐增大变为疣状,形成典型的疣状肉芽肿。
可表现为关节部位疼痛及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或畸形、关节僵硬,以及骨摩擦音(感)、肌肉萎缩等症状,为此病的球孢子菌感染引起。
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疼痛。急性淋巴结炎症时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慢性淋巴结炎症时肿大的淋巴结较硬,严重者淋巴结可能会形成脓肿,有时可发生纤维化。
可呈肉芽肿性、肿瘤样或化脓性,也为此病的球孢子菌感染导致。
如患者出现骨骼的不适,或伴随出现皮肤损害及其他全身不适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如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球孢子菌病皮肤试验等。根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对此病进行诊断。
如患者的骨骼出现局部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等症状,或伴随出现全身的症状,如发热、盗汗、全身乏力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的皮肤出现结节、丘疹或水疱性原发疹,逐渐增大变为疣状肉芽肿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患者可就医于骨科或普通内科、皮肤科。
症状持续多久了?
去过美国西部城市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或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并且配合触诊检查患处是否出现压痛。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
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等,可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方向。
皮肤球孢子菌素试验一般于感染后2~6周即呈阳性,尤其是有皮损时更易呈阳性。
检查到球孢子菌抗体有助于诊断。
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骨骼疾病的检查,对于此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可发现患处骨出现融骨性破坏。
取患处皮损或骨破坏的组织或患处的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查看是否有菌落生成,病菌落种类进行确认,对于此病的诊断意义较大。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患处骨组织出现疼痛,压痛明显、皮肤出现结节,丘疹或水疱性原发疹,或疣状肉芽肿等症状。
血沉加快。
试验结果为阳性。
显示患处出现融骨性破坏。
有菌落生存,并且确认为球孢子菌。
治疗骨球孢子菌感染应及时进行开窗清创、引流,并进行全身及局部的抗真菌治疗。可使用灰黄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对于此病具有良好的作用。适用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也适用于此病。对青霉素衍生物过敏者、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该品对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真菌繁殖或杀灭真菌,适用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也适用于此病。对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禁止同时服用西沙比利、阿斯咪唑、匹莫齐特、奎尼丁、红霉素等药物,日使用氟康唑超过400mg的患者应禁止同时服用特非那定。
适用于各类真菌感染的患者,对此病的治疗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对本品过敏患者、不能注射氯化钾注射液的患者、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含有多种CYP3A4底物药物的患者、孕妇禁用此药。
开窗清创、引流,此手术常需要骨科医生行,用特殊器具打开患处的骨皮质,将内部及周围的患病骨组织去除。如里边有积液及脓液,应一并进行引流。对于此病的治疗及治愈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球孢子菌病的治疗性效果较为满意,预后良好,可以治愈。有少数患者可以复发,此病一般不会对患者的生存时间造成影响。
骨球孢子菌病可以治愈。
此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X线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骨球孢子菌病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方面应注意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卧床休息等,以促进疾病痊愈。此外,注意观察自身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
使患者了解灰黄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
应进行卧床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及剧烈锻炼。
避免手术伤口沾水。
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外,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以调整自身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目前尚无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本病的方法,主要是积极预防避免受到球孢子菌病的感染,以降低发病率。
避免进入球孢子菌病的疫区。
在有粉尘产生的环境中应佩戴口罩。
微生物实验人员规范操作并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4988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585.
[2]刘慧婷,赵羽西,李一琳,冯瑞娥,王澎,王京岚,王孟昭,徐凯峰,施举红,肖毅,赵静.33例中国球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41(05):646-657.
[3]吴吉芹,朱利平.球孢子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7,12(01):44-4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