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脓肿为咽后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因发病机制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由咽后淋巴结急性化脓所引起的急性咽后脓肿常见,慢性型较少见。本病主要表现为咽痛、吞咽困难、语言不清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肺炎、窒息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确诊并治疗。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急性型咽后脓肿和慢性型咽后脓肿。
位于咽后隙的一侧,局部隆起,黏膜充血。
由颈椎结核引起者,脓肿膨突于咽后壁中线上,但淋巴结结核形成的脓肿也可位于咽后壁一侧。
咽后脓肿为咽后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当有急性或慢性感染时,局部可形成脓肿,其病因主要包括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咽部异物及外伤、耳部感染等。
婴幼儿每侧咽后隙有3~8个淋巴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容易引起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最后形成脓肿。
咽后壁异物刺入可能引起感染导致该病。
中耳炎所并发的颞骨岩部炎,可经颅底破裂孔侵入咽后隙引起感染。
咽后壁淋巴结结核或者颈椎结核形成寒性脓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
外伤、异物等侵入性损害导致感染。
机体抵抗力低下、结核杆菌感染。
急性型咽后脓肿者较为常见,约占94.8%,多发生于3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半数以上病例发生于1岁以内,冬、春两季多见。慢性型咽后脓肿者较少见,占5.1%,多因颈椎结核引起,一般认为成人多见。
急性型咽后脓肿好发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慢性型咽后脓肿多见于成人。
患有颈椎结核的成年人或儿童。
有咽部外伤感染、手术感染或耳部感染的患者。
咽后脓肿主要表现为小儿哭闹不安,无咽痛或因咽痛拒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下咽困难及呼吸不畅,且其病程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吞咽困难、拒食。吸奶时吐奶或奶汁反流人鼻腔,有时可吸人呼吸道引起呛咳。说话含糊不清,如口内含物,睡时打鼾,呼吸不畅。头常偏患侧以减少患侧咽壁张力。如炎症侵入喉部,则呼吸困难加重。检查可见咽后壁一侧隆起、充血,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检查时应注意避免脓肿破裂,如破裂,应速将患儿头部倒置,防止脓液流人气管,一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多数伴有结核病的全身表现,起病缓慢,无咽痛。随着脓肿的增大,可出现咽部阻塞感。检查见咽后壁隆起,黏膜色泽较淡。颈椎结核引起者,脓肿常居咽后中央。
脓肿破裂,吸入下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脓肿向下发展可致急性喉炎、喉水肿、纵隔炎。
脓肿向外侧可侵入咽旁间隙致咽旁间隙脓肿,继而侵蚀大动脉,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急性型咽后脓肿起病快,病情变化迅速,甚至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疾病。慢性型咽后脓肿若因脓肿增大逐渐出现咽喉部阻塞感或吞咽不畅,均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注意与咽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相鉴别。
婴幼儿无法表达,往往表现出烦躁不安,因咽痛拒食、说话或哭闹时含糊不清,以及下咽困难、呼吸不畅,这时家人要引起注意,出现相关表现及时带孩子入院治疗,并做进一步检查,成年人如出现咽喉肿痛、下咽困难也应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持续高热不退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咽后脓肿患者出现咽喉部疼痛、肿胀、难以下咽等症状时应去耳鼻咽喉科就诊。
婴幼儿出现烦躁、哭闹、拒食等症状时可以去儿科就诊。
出现咽喉部堵塞感多长时间了?
近期是否有过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是否有过外伤、划伤史?
院外是否应用过药物?用的什么药物?用药后症状是否改善?
是否有憋气及吞咽困难的情况?
是否有夜间盗汗、消瘦、呼吸困难?
检查可见咽后壁一侧隆起,黏膜充血,脓肿较大时将患侧咽腭弓及软腭推移向前,脓肿触之柔软,有波动感。
检查血尿常规和血沉,根据检查结果中的白细胞指标进一步判断。
检查结果可显示椎前有隆起软组织阴影,颈椎部位有结核病变时可见液平面及颈椎骨质破坏征象,血沉增快。
可以观察到咽部周围血管情况,同时也可辅助判断是否为组织炎症。
咽后脓肿可根据典型表现以及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典型局部表现为咽后壁一侧隆起、充血,脓肿较大时可将患侧腭咽弓向前推移,局部常有脓性分泌物。
颈椎X线摄片可显示椎前有隆起软组织阴影,有时可见液平面及颈椎骨质破坏征象,血沉增快。
咽旁脓肿患者患侧的咽侧壁连同扁桃体被推移向内隆起,可出现牙关紧闭、张口受限,但咽部炎症较轻,而咽后脓肿一般不会出现张口困难,也通过X线软组织阴影位置判断,咽后脓肿的X片可看到椎前有隆起软组织阴影,而咽旁脓肿的X片可看到咽侧阴影加宽。
扁桃体周围脓肿与咽后脓肿的临床表现类似,但前者的脓肿多位于扁桃体前上方,即舌腭弓上方与舌扁桃体之间,位于其后上方或后下方者少见,而后者脓肿位于咽后壁或咽后隙,可通过局部触诊和咽喉镜检查进行位置判断。
咽后脓肿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
常用的代表性药物,如头孢替安、头孢唑啉钠、头孢硫脒、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成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特点是疗效好、毒性低,能有效治疗大部分结核患者的脓肿。
患者可以口腔含漱复方氯己定溶液、呋喃西林溶液,以起到清洁伤口的作用。
急性咽后脓肿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排脓。患者取仰卧头低位,用直接喉镜、麻醉喉镜或戴维氏开口器暴露咽后壁,看清脓肿部位,在直视下先穿刺抽脓,再用小刀在脓肿下部最低点做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插入血管钳扩开脓腔以畅通引流,排尽脓液的同时用抗生素冲洗脓腔,注意吸引器头置于切口近旁,随时吸净流出的脓液。术后呼吸困难多随之缓解,如排脓后呼吸困难仍无好转,可行气管切开术。
绝大多数急性咽后脓肿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均可治愈,治愈后一般不需复诊。慢性者有可能存在颈椎骨质的破坏,需与骨科医师共同处理,需要进行定期的复诊,其自然病程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绝大部分咽后脓肿患者均能治愈,慢性咽后脓肿者存在骨质破坏严重时往往预后不理想。
咽后脓肿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急性咽后脓肿者治愈后一般不需复诊,慢性咽后脓肿者建议一个月定期复查血沉以及肝肾功能,半年复查一侧颈部CT。
咽后脓肿的绝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饮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辛辣刺激食品,如辣椒、胡椒。
忌吃油炸的食物,如油条、煎饼。
宜吃抗菌消炎、润喉化痰、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柠檬、雪梨。
忌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牛油、羊油。
不宜吃过硬食物,如饼干、薯片等,以免造成咽喉部二次伤害。
咽后脓肿患者的日常护理要注意个人口腔卫生,接受口腔其他治疗后要按医嘱进行自我口腔护理,防止日常生活中咽部异物刺伤或因咽部手术发生感染。当出现发热、烦躁、咽后壁隆起、咽下困难及呼吸不畅时,需要及早就医,以避耽误病情。
保持心情愉悦,坚持体育锻炼。
保持作息时间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劳累,早晨、饭后和睡觉前及时漱口或刷牙。
要注意对咽喉部的保护,减少咽部刺激及异物外伤。
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不适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调整。
咽后脓肿术后要注意咽喉部恢复情况,若出现流血、流脓及时报告医生。婴幼儿术后病情恢复时,家属要随时观察患儿相关表现是否好转或加重,若有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咽后脓肿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提高机体抵抗力,日常生活中避免咽部异物刺伤或因咽部手术发生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日常预防感冒,避免着凉,避免劳累。
多做运动,增强体质。
咽部避免受异物或器械的损伤,如鱼刺刺伤、内窥镜检查时的损伤等。
平时要注意增强幼儿抵抗力,特别是体质弱、营养状况不佳、发育不好的婴幼儿,避免食用刺激咽部的食物。
4645点赞
[1]周绪红,孙炳炎.急性咽后脓肿82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011(003):122-124.
[2]蒋宗玲,鄢斌成,刘炳松.儿童急性咽后脓肿35例诊治探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02):60.
[3]栾强.精编耳鼻咽喉疾病临床诊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3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