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股骨颈骨折是相对少见的疾病,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也可见于病理骨折。常在严重创伤后有髋关节的明显疼痛。治疗的方法选择应当考虑患儿的年龄、骨折的类型、骨折移位的程度、骨折线的方向。虽然近年来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主要手术治疗,但并发症,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骺板早闭以及不愈合的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
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儿童股骨颈骨折分为四型。
是急性股骨头骨骺创伤性分离。这种损伤与Salter-HarrisI型骨骺损伤相似,占股骨颈骨折的10%。此型损伤多见于幼儿(小于2岁)和5~10岁的儿童。
骨折通过股骨颈的中部。这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儿童股骨颈骨折的40%~50%。
骨折通过股骨颈的基底。该型骨折发生率为25%~35%。
骨折位于大、小转子之间,发生率为6%~15%。
儿童股骨颈骨折多由严重创伤造成,大约30%的病例有伴发的严重损伤,本病好发于5~10岁儿童及婴儿。
儿童股骨颈骨折多由严重创伤(车祸、高处摔下或从自行车跌下)造成,这种损伤机制占所有股骨颈骨折的85%~90%。大约30%的病例有伴发的严重损伤,以腹腔或盆腔内脏器的损伤以及头部损伤最常见。由于这些伴随损伤,任何股骨颈骨折都应当仔细检查。
儿童股骨颈骨折相对少见,约占全部儿童骨折的1%。多由严重创伤(车祸、高处摔下或从自行车跌下)造成。这种损伤机制占所有股骨颈骨折的85%~90%,大约30%的病例有伴发的严重损伤,以腹腔或盆腔内脏器的损伤以及头部损伤最常见。
这一时期的儿童因其年龄特点,活泼好动,从高处摔下、自行车上摔下等情况相对比其他年龄的儿童更多。
婴儿因其无自我保护能力及语言能力,容易遭受虐待导致本病发生。
患儿常在严重创伤后有髋关节的明显疼痛,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和应力骨折占大约30%,儿童股骨颈骨折可能仅有扭伤或挫伤史,剧烈疼痛不明显,有的会伴发严重损伤,可能会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不愈合、骺板早闭等。
患儿摔伤后感觉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短缩外旋位,髋部有明显的压痛,腹股沟肿胀。
大约30%的病例有伴发的严重损伤,以腹腔或盆腔内脏器的损伤以及头部损伤最常见。
是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并发症。导致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骨折移位,还包括骨折类型,如Ⅰ、Ⅱ型骨折和年龄(超过12岁)。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可能在早期出现,主诉为腹股沟区疼痛。X线表现可在伤后2个月就出现,但多在受伤后1年有明显变化。
主要可能由以下四个原因造成:
复位不佳造成骨折内翻位愈合。
由于骨折固定不可靠造成再移位(常发生于单纯使用石膏裤固定)。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最终导致内翻。
股骨近端骺板早闭和股骨大转子的过度生长。
这同骨折的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很多研究都表明,多数不愈合发生在仅采用外固定治疗的患儿。其他因素包括骨折对位不佳、内固定时骨折有分离、Pauwels角超过60°。
其原因包括受伤时骨折移位的程度、股骨头坏死、内固定物通过骺板。大部分骺板早闭的患儿伴有股骨头坏死。
儿童一旦发生高处跌落、车祸等情况,应当及时前往儿童骨伤科就诊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儿童股骨颈骨折还应注意与骨囊肿相鉴别。
髋部有扭伤、挫伤史,髋部疼痛不明显时应当及时就医。
儿童发生从高处跌落、车祸等情况,出现髋关节明显疼痛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儿科、儿童骨伤科就诊。
若当地医疗条件不允许时,前往骨伤科就诊。
髋部疼痛发生了多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髋部疼痛、头部疼痛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什么时候受伤的?
患儿因髋部疼痛严重,可能不能准确描述其他的疼痛部位,因此必须仔细检查以除外其他的伴随损伤。
髋部正位和侧位X线片,可确定骨折的类型、骨折线的方向、移位的程度、内翻角度、股骨头骨骺的位置。MRI是诊断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和应力骨折的最好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可以早期诊断、留院时间短、无放射线损害等优点。MRI的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以及水肿和出血导致的T2加权像高信号。
患儿在遭受严重创伤后出现髋部疼痛或有扭伤、挫伤史,体格检查时患肢呈外旋和轻度内收畸形,肢体有短缩。局部有压痛。被动活动肢体明显受限,尤其屈曲、外展和内旋时。
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看到骨折线即可明确诊断。
本病需要与骨囊肿进行鉴别。虽然疼痛表现较相似,但结合X线或MRI检查结果可明确鉴别。骨囊肿X线表现呈中心型、椭圆形或溶骨性破坏区。病变范围较小,膨胀生长,但膨胀不显着。破坏区密度比髓腔还低,呈透明状,与两端正常骨分界清楚,骨皮质受压变薄,而儿童股骨颈骨折则无骨破坏的表现。
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周期一般是6~12周,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有无移位来选择,用的治疗方法多为闭合复位、内固定、髋人字形石膏固定等,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经骺骨折,或者两岁以下婴儿与新生儿产伤所致的股骨头骨骺分离(一般移位较轻),可以采取保守治疗,髋人字石膏制动6周,因为在制动期间有骨折移位的可能,应于制动后1周、2周时拍片观察有无骨折端再移位。
有移位、但股骨头骨骺未脱出关节外者,应争取尽早在全麻下闭合复位,避免过度牵引造成血运的继发损伤。获得复位后经皮穿入3 枚骨圆针内固定,然后行髋人字石膏制动6周。
对于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的预后不良。能通过撬拨或牵引达到基本复位的病例,不要轻易切开复位。宁可接受相对差一点的位置,也不强求切开达到解剖复位。通过生长塑形去恢复股骨头、颈的解剖轮廓。
分离的股骨头骨骺脱出髋臼的病例,即合并髋脱位的Ⅰ型骨折,闭合复位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只能采用切开复位治疗。
经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或穿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是这一型骨折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颈基底骨折<6岁的无移位骨折,可采用外展位髋人字石膏治疗。其余骨折均推荐闭合复位和内固定治疗。
转子间骨折<6岁者,非手术治疗(经皮牵引或骨牵引3~4周然后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常常可得到满意的效果。移位者及>6岁无移位者均推荐采用闭合复位和内固定。
儿童股骨颈骨折多数能够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但由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髋内翻畸形、下肢不等长等后遗症,所以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复诊。
本病能治愈,多数患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后能够治愈。
本病一般不影响患儿的自然寿命。
本病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髋内翻畸形、下肢不等长等情况。
本病患儿术后1~2周及时复诊,通过影像检查观察复位情况,有无移位、并发症等。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儿童年龄小,所以儿童股骨颈骨折后在日常生活中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为主,需要护理人员和家长更多的耐心去照顾、安抚,同时也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帮助患儿更好的恢复,术后还要监测患儿情况。
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粘连,但儿童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锻炼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家属应注意好患儿患肢的恢复情况,若出现出现腹股沟区疼痛、下肢不等长、畸形等情况,应当及时就医。
患儿由于年龄特点,对于检查治疗等可能会出现哭闹、抗拒的情况,家长应做好情绪的安抚,以利于治疗的进行,帮助患儿更好的恢复。
内固定物穿过骺板可能会导致骺板早闭的发生,因此治疗有移位的骨折时应行轻柔的闭合复位并避免Ⅰ型骨折的进一步损伤。
儿童股骨颈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预防的关键在于儿童在玩耍等时刻注意避开危险。
儿童应远离无围栏高处、安全措施不完善的地方,在儿童玩耍时家长注意观察,减少高处坠落的发生。
确保饮食中含有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
经常参加适量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协调性和骨骼强度至关重要,但在开始锻炼计划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身体条件的运动类型、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
4632点赞
[1]潘少川.实用小儿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73-376.
[2]卡内尔.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2版,第三卷,儿童骨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320-1329.
[3]姜虹.骨外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49-151.
[4]公维斌主编.创伤骨科常见病诊断与处理[M].2018:547-54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