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常因服用阿司匹林或水杨酸类药物导致。早期症状主要是呕吐、意识障碍,之后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和代谢紊乱,以及脑损伤。积极治疗后多能存活并康复,但恢复程度与脑损伤有一定相关性。
瑞氏综合征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不完全清楚,相关的研究文献均提示其发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一般认为与感染、药物、毒素、遗传代谢病等因素有关。
多数患儿病前常见病毒感染,表现为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致病原可能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有较多的证据认为,患儿在病毒感染时服用阿司匹林者,以后发生本病的可能性大。近年来减少或停止儿童应用水杨酸制剂以后,本病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此外,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也可引起与瑞氏综合征相同的症状。
黄曲霉素、有机农药等污染食物中毒者可出现与本病相同的症状。
一部分病儿有家族史,例如全身性肉碱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引起的高氨血症等。
多认为与服用阿司匹林、水杨酸制剂有关,也可能在接触黄曲霉素、感染后诱发。
20世纪70年代瑞氏综合征发病有一个明显高峰,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病例明显减少。目前该病十分少见,这与停止阿司匹林用于小儿退热有关。该病秋冬季发病,多见于6个月至15岁儿童,与流感及水痘、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埃可病毒等病毒感染相关。
瑞氏综合征多发生在6个月至15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平均年龄6岁,罕见于成年人,我国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患者在前驱的病毒感染后,出现呕吐、意识障碍和惊厥等脑损害症状以及肝功能异常和代谢紊乱。
2周内常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征象、或患有水痘等病毒性传染病。
患儿起病时有频繁呕吐,有时可伴呕血。
其特征为有肝功能障碍但多无黄疸,查体可见患儿有肝脏肿大、质地异常。
为本病最为突出的表现,当前驱症状好转时,可突然出现频繁呕吐和剧烈的头痛。开始时兴奋烦躁、精神错乱、嗜睡,随后转为惊厥、昏迷、呼吸不整等,乃至出现去大脑强直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进行性加重,最后发生脑疝和脑干功能障碍,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多数患儿出现低血糖和高血氨的症状,少数伴有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部分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瑞氏综合征可导致多脏器受累,患者可出现肝脾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晚期脑损害严重,多死于严重的颅内高压或脑疝。
瑞氏综合征的发病率低,但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或严重者可在数日内甚至24小时内死亡,但轻症或治疗及时者可在疾病的早期停止进展而逐渐康复。因此,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很重要。
若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恢复后突发剧烈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等症状时,要及时至医院就诊。
建议至儿科就诊,给予合理的治疗。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近期有无发热、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频繁呕吐、头痛、精神差、纳差等)
最近用药什么药吗?如阿司匹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用药史?
显示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显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显示血氨、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升高。血糖大多降低,也有少部分患儿血糖正常。
除压力升高外,细胞数和蛋白多在正常范围之内。
呈中、重度弥漫性异常。
头颅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脑部占位性病变。
本病的确诊依赖于肝脏的活体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内有大量脂肪滴,电镜下观察可见线粒体膨大以及致密体的减少或消失等特征性改变。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
病史:患儿病前有前驱病毒感染和以后急性进行性脑部症状。
临床表现:频繁呕吐和剧烈的头痛,开始时兴奋烦躁、精神错乱、嗜睡,随后转为惊厥、昏迷、呼吸不整等。
辅助检查:早期血氨升高3倍以上、血糖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不高。脑脊液白细胞数≤8×10^6/L或脑组织学样本显示脑水肿而无脑膜及脑血管周围炎表现,肝活检提示瑞氏综合征。
无其他可解释脑及肝脏异常的原因。
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这些疾病与瑞氏综合征的主要区别是其脑脊液有炎症改变。
急性中毒性脑病是一组诊断标准不很明确的综合征,常与全身性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也是惊厥和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部病理变化也是有脑水肿、没有炎症细胞浸润。中毒性脑病没有线粒体病变,不伴内脏脂肪变性,如治疗及时,一般病程较瑞氏综合征为轻。
患者有持续性肝功能损害时伴有黄疸出现。
许多患者都伴有高氨血症,有的伴有二羧酸尿症。其特点是有家族史,起病较早且有相同症状的反复发生或周期出现,肝不大,生长发育迟缓,常因进食大量其所不能代谢的食物而诱发。
瑞氏综合征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重点是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控制惊厥等对症处理。主要是针对本病的两个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即脑水肿和肝功能衰竭来进行治疗和监护、评价。
20%甘露醇是渗透性利尿剂,帮助身体排出盐和水分。速尿和地塞米松可同时应用,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还要维持脑的灌注压。
食醋每次10~20ml,再加2倍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保留灌肠,降低血氨。
口服50%乳果糖混悬液以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
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血浆可以防治出血,维生素K有助于凝血酶原的合成。
静脉输入10%~20%葡萄糖,严密监测血糖,使血糖维持在150~200mg/dl。
瑞氏综合征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或严重者可在数日内甚至24小时内死亡,但轻症或治疗及时者可在疾病的早期停止进展而逐渐康复。
早期诊断和治疗瑞氏综合征,死亡率可以从50%左右降到20%以下,即轻症或治疗及时者通常能够存活并康复。
瑞氏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者可在数日内甚至24小时内死亡。若治疗有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存活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癫痫、瘫痪、语言障碍或行为异常等后遗症。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挽救患儿的生命,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应注意加强对瑞士综合征患者的饮食调理,坚持膳食多样化,保持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忌食辛辣刺激、甜食、冰冷食物,少食多餐。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易诱发咳嗽、咽痛等。
忌甜食,如巧克力、甜点心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诱发咽痛、咳嗽等。
忌冰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会诱发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宜多食用含小麦、大米、面条、牛奶等,以及水果和新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瑞氏综合征病情凶猛,护理也是机体恢复重要的环节,患者应多饮水,注意手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减少引发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的诱因。必要时进行康复治疗。
患者需多饮水,注意手卫生、口腔卫生,吃完饭注意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注意开窗通风,避免久待在环境温度低的地方,避免吃刺激、冰冷的食物,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勤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后为患儿轻叩背部,促进其痰液排出,严防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的发生。年长儿应设床旁护栏,预防跌伤。
因本病预后可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在家需要注意进行肌肉按摩,肢体活动及体位的变化,防止关节挛缩。要注意定期随访并行康复治疗,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近期有咳嗽、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患儿禁止吃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
由于瑞氏综合征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加强用药管理,能有效降低瑞氏综合征的发病率。
患有水痘或有流感症状的孩子,或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恢复后突发剧烈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就医。不要自行用药,尤其是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避免增加发生瑞氏综合征的机会。
4553点赞
[1]王玉珍,石萍,杨敏,等.瑞氏综合征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006):52-53.
[2]徐灵敏.瑞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9,37(3):9-11.
[3]钱乔乔,刘智胜,张芙蓉,等.发热,反应差,抽搐,肝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007):547-55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