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隙感染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脊椎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疼痛、肌肉痉挛,可导致截瘫的并发症。目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选用足量抗生素并给以全身支持疗法。在全身与局部症状消退后还需口服抗生素4~6周。部分严重患者需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本病有慢性迁延性倾向,并影响预后,但所幸儿童病例少见。
椎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常好发于椎体手术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等人群。此外,手术和免疫力低下是椎间隙感染的主要诱因。
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细菌可由身体其他部位侵犯椎间隙,繁殖释放毒素导致椎间隙感染。
常见于医源性感染,手术器械或术区消毒不合格导致细菌侵犯椎间隙,诱发椎间隙感染。
免疫力低下易受到细菌感染诱发椎间隙感染。
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为0.8%~3.2%,近年来随着椎体手术广泛开展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椎体手术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术中感染有关。
常见于肺部、泌尿道感染,细菌经血运传播到椎间隙导致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发病率较高,与继发感染有关。
因手术污染所致的椎间隙感染起病或急骤,或缓慢。由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往往起病急骤,有寒战与高热,腰背痛加剧。并有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患者因剧烈疼痛而不敢翻身,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触发抽搐状疼痛而引起大叫。
患者往往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
逐渐出现腰背痛,并进行性加剧,患者因剧烈疼痛不敢翻身。经血源性感染的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疼痛,并伴有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
患者因剧烈疼痛,轻微的震动都可以导致抽搐,出现肌肉痉挛。
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包括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
椎间隙感染侵及脊髓会导致截瘫,出现肢体活动及感觉障碍。
当出现发热、疼痛、肌肉痉挛的症状及时就诊骨科,行体格检查、血常规、骨扫描、MRI明确诊断。此外,注意与化脓性脊柱炎、腰椎间盘脱出鉴别。
当出现发热、疼痛、肌肉痉挛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出现腰椎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就医。
椎间隙感染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特别是脊柱外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疼痛、肌肉痉挛)
这些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近期有无其他部位感染?
近期有无手术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主要通过视诊检查皮肤表面有无破损、红肿,触诊脊椎有无疼痛。
合并细菌感染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用于排除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的腰背部剧烈疼痛。
MRI能够比较好的早期诊断椎间隙感染,判断感染的位置、范围,有无其他血管、神经组织等病变。
根据椎间隙感染典型症状,如发热、疼痛、肌肉痉挛。结合影像学检查见到椎间隙感染表现,近期感染或椎体手术病史,可以确诊本病。
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腰部剧痛、神经根刺激征象如节段性放射痛、肌痉挛等,化脓性脊柱炎感染灶原发于软骨终板区域,主要侵犯椎体。椎间隙感染主要侵犯椎间盘。根据两者发病部位不同可鉴别。
腰椎间盘脱出多数患者由慢性损伤所致,急性外伤可出现腰背痛并向下肢放射,伴有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症状。疼痛严重者出现椎旁及下肢肌肉痉挛,病程长者出现肌肉萎缩、活动受限。椎间隙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临床可见有寒战与高热,腰背痛加剧,并有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依据病史询问和临床症状可鉴别两者。
椎间隙感染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式,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部分严重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治疗周期为7~45天。
为广谱抗生素,对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杀伤作用。每次应用前必须试敏,青霉素不宜口服,主要肌肉注射,避免与其他抗生素同时应用。
属于二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应范围广,对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杀伤作用。不良反应不常发生,即使发生,也较温和且短暂。
本品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敏感,及耐药株、各种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肠球菌属等多数革兰阳性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
适于椎间隙脓液过多导致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患者,通过穿刺引流脓液,降低椎间隙内压力,有效缓解疼痛。
适于出现截瘫的患者,通过手术清除病灶,充分引流。打开椎板降低内部压力,减轻对脊髓、神经的压力。
因椎间盘破坏、椎体失稳,通过椎间植骨融合不稳定的椎体,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恢复和感染的控制。
经过治疗,约1/2的病例病变局限于椎间盘内,另1/2病例的病变炎症扩展至邻近椎体。后期表现为出现骨桥,极为坚硬。除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外,一般很少有骨性融合。慢性病例,迁延性病例,出现脊髓损害者,预后较差。
椎间隙感染经积极治疗,多数能治愈,预后良好。
若不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多数不影响自然寿命。
椎间隙感染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截瘫的后遗症。
治疗结束后需复查血常规和MRI,每月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
椎间隙感染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人类免疫系统建设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都要补充。
椎间隙感染患者在每日的膳食中要摄入充足的鱼、肉、蛋、奶和大豆类食物,以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注意补充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含有维生素A较多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动物食品。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有黄红色蔬菜,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
对于椎间隙感染术后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清淡,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避免。术后前三天需要流食,如牛奶、肉汤、鱼汤、果汁等。逐渐过度为半流质的食物,如粥,稀饭还有汤类。
椎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以术后恢复和日常用药为主,监测患者治疗期间有无发热、疼痛。用药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和MRI,注意每月定期监测,注意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椎间隙感染术后患者注意伤口有无渗液、出血、疼痛,定期消毒换药避免感染。术后前三天严格卧床,术后一周恢复良好者可逐渐下床活动。
注意每天按时按量用药,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当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治疗。服药期间及日后避免吸烟饮酒,不利于发挥药效和身体健康。
对于术后患者前三天需要严格卧床休息,恢复良好者可逐渐床上活动,一周后可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对于非手术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提高身体灵活性,如慢跑、打球、游泳等,不宜长时间剧烈运动,以不感到身体劳累为主。
术后患者因卧床易出现排便困难,可使用软化粪便的药物,避免用力排便伤及患处,术后插尿管患者家属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椎间隙感染患者多有剧烈疼痛,家属要多安慰关心患者,给予鼓励。告知患者病情状况和治疗方式,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椎间隙感染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截瘫,当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椎间隙感染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感染,平时注意提高身体免疫力,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对于椎体术后患者定期测血常规,及时复查影像学早期筛查。
因本病大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围手术期感染引起,因此行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应及时复查影像学。
平时注意提高身体免疫力,作息规律,避免劳累。
每天适度锻炼30分钟,每周至少三次,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
平时注意身体及衣物卫生,勤洗澡和更换衣物避免身体其他部位感染。
4066点赞
[1]樊文甫,张保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J].中国骨伤,2005,18(003):166-167.
[2]黄长明.椎间隙感染研究现状与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5,26(5):386-39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