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脱臼是指频繁的发生关节从关节囊内滑出,关节功能丧失的疾病。习惯性脱臼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先天发育异常和外伤有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保守及手术治疗。
既往没有外伤史,与先天关节结构松弛有关。
与多次同一关节外伤脱臼有关。
习惯性脱臼的主要病因与先天发育异常和外伤有关,如先天性身体组织松弛、严重创伤等。好发于儿童、缺乏运动者、既往有脱臼病史者等人群,剧烈运动可以诱发习惯性脱臼。
先天发育异常,部分患者有先天性身体组织松弛,从而出现多方向性的关节不稳定,身体多处关节也有过度伸展及松弛的现象。
外伤多是由于严重创伤,常见于运动伤害或交通事故,同一关节反复多次出现脱臼。导致关节失去对合关系,关节周围组织损伤。
3~4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桡骨头发育并不健全,环状韧带相对松弛,一旦活动姿势不正确或是活动用力过猛就引|起肘关节的脱位。
过度用力的运动,尤其是投掷运动导致关节结构松弛诱发习惯性脱臼。
习惯性脱臼是一种常见病,年轻人容易习惯性脱臼,发生初次脱位时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复发。比如20岁发生肩关节前脱位后,再次脱位的可能性高达90%。其再脱位的发生风险是>20岁患者的12.7倍。因此关节初次脱位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复位后仍需进一步治疗。暂无本病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报道。
常见于3~4岁以下儿童,由于关节韧带发育不完全,关节活动范围大,稍有牵拉可出现习惯性脱臼。
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关节不灵活易出现脱臼,属于高发人群。
既往脱臼可导致关节损伤,既往有脱臼病史者发病率较高。
习惯性脱臼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僵硬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脱位处局部疼痛,触诊有压痛。
患侧比健侧明显肿胀,周围软组织也可出现肿胀。
关节活动因功能丧失而受限,肩关节脱臼患者通常健侧手常用以扶持患肢前臂,头倾向患肩,以减少活动及肌肉牵拉,减轻疼痛。
肩关节脱臼患者患肩失去正常饱满圆钝的外形,呈“方肩”畸形。髋关节脱臼患者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及短缩畸形。
习惯性脱臼反复发生可导致骨质破坏,关节软骨磨损,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出现关节肿痛和变形。
习惯性脱臼反复发生破坏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下降出现关节僵硬。
当患者突发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症状及时就诊骨科,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注意与肩部挫伤、肱骨小头骨折相鉴别。
当患者突发关节疼痛、肿胀的情况下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患者反复出现脱臼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外伤后出现肢体不能活动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近期关节有受到外伤吗?
既往出现过类似症状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通过视诊可见患肢弹性固定,患肢保持固定,任何方向上的活动都会导致疼痛。关节囊空虚,可触到脱位突出的骨头,患肢可有畸形。
X线是首选检查,可以了解脱位情况,明确是否合并骨折。CT检查常能清楚显示关节脱位的方向,有无软骨损伤。必要时行MRI检查,可进一步了解关节囊、韧带有无损伤。
习惯性脱臼多有外伤史,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相同的部位之前是否同样发生过脱臼。
习惯性脱臼的诊断需要依靠既往脱位病史,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典型症状,以及影像学见到脱臼表现。
肩部挫伤系直接暴力所致,局部皮肤有擦伤、瘀斑,肿胀、压痛局限于着力部位,无环形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注意与肩关节脱臼相鉴别,X线片无脱臼征象。
肱骨小头骨折有肘外侧及肘部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尤其屈曲90~100°,常发生肘部疼痛加重并有阻力感觉。X线可见骨折线可与桡骨小头习惯性脱臼相鉴别。
习惯性脱臼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一般不选择手术治疗,除非实在无法复位者选择手术切开治疗缩紧关节囊。也可采取中药进行内服或外用,架双拐行走、下肢床头牵引、推拿学位按摩、功能康复锻炼,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3~4周。
是最常见的习惯性脱臼,对于新鲜肩关节脱位,一般闭合手法复位多能获得成功。
该法虽然古老,但因相对安全有效,沿用至今。医生站于病人患侧,沿患肢畸形方向牵引,牵引缓慢持续,同时以足蹬于患侧腋窝,逐渐增加牵引力量,轻柔旋转上臂,可小心借用足作为杠杆支点,内收上臂多能完成复位。复位时,常能感到肱骨头滑动和听到复位响动。
病人俯卧于床,患肢自然垂于床旁,用布带将5~10Kg重物悬系患肢手腕,自然持续牵拉约10~15分钟,患肩肌肉因疲劳而逐渐松弛,肱骨头可在持续牵引中自动复位。有时需内收患侧上臂,或自腋窝外上轻推肱骨头,或轻旋上臂而获得复位。该悬吊复位法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
肘关节脱臼一般均能通过闭合方法完成复位。如受伤时间不长,可不用麻醉;如需要关节腔内注射局麻药,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助手配合沿畸形关节方向对前臂和上臂作牵引和反牵引,术者从肘后用双手握住肘关节,以指推压尺骨鹰嘴向前下,同时矫正侧方移位,助手在复位过程中维持牵引并逐渐屈肘,出现弹跳感则表示复位成功。此时,关节可恢复无阻力被动伸屈活动。
桡骨头半脱臼闭合复位多能成功,方法是一手握住患儿的前臂和腕部,另一手握住肘关节,拇指压住桡骨头,使前臂旋后并逐渐屈肘,多能获得复位。复位成功时常能感到弹响,而且疼痛即刻消除,患儿能停止哭闹,并可抬起前臂用手持物。有时桡骨头半脱位时间长,复位后症状不能立刻消除,需观察一段时间后才能明确复位是否成功。
病人仰卧于地面垫上,助手双手向下按压两侧骼前上棘以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置于小腿上端近腘窝处,使髋、膝关节屈曲90°,再向上用力提拉持续牵引。待肌肉松弛后,再缓慢内、外旋,当听到或感到弹响,表示股骨头滑入髋臼,然后伸直患肢。若局部畸形消失、关节活动恢复,表示复位成功。
病人俯卧于检查床上,患侧下肢悬空,髋及膝各屈曲90°。助手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住病人的踝部,另一手置于小腿近侧,靠近腘窝部,沿股骨纵轴向下牵拉,即可复位。有多发伤不适宜俯卧位者不适用。
此病一般无药物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于受伤时可发生肌肉附着处广泛撕裂,合并韧带断裂而出现不稳定或闭合复位不成功者,可切开复位并缩紧关节囊。在关节镜下恢复关节结构,采用张力带钢丝或钢板固定避免再次脱臼。术后以石膏或支架保护,2~4周后逐渐练习活动。
内服中成药丸剂、酒剂、胶囊、蜜丸、颗粒剂、中草药,并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人状况配以食疗。
外用贴剂、药物熏洗、药物熏蒸、药物透敷、针灸、艾灸、药熨、火疗。
可采用架双拐行走、下肢床头牵引、推拿穴位按摩、功能康复锻炼等方法进行治疗。
习惯性脱臼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但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习惯性脱臼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固定结束后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复查关节结构恢复情况。
习惯性脱臼不易治愈,易反复发作。
习惯性脱臼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习惯性脱臼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功能丧失,患者关节失去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经治疗的患者固定结束后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复查关节结构恢复情况,若愈合良好无需再次复查。
习惯性脱臼与饮食无关,注意营养丰富即可。
习惯性脱臼患者的护理以注意卧床休息和功能锻炼为主,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脱臼部位的疼痛和肿胀畸形有无缓解对病情监测。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关节脱臼复位后需要固定休息,要禁止剧烈运动,适量按摩腿部,避免长期不运动形成静脉血栓,平时避免局部关节用力或者活动过多。
关节的活动锻炼应始于制动解除后,应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老年病人固定时间短,更不能忍痛进行超限活动,否则会使修复不完善的软组织增加伤害,形成更多的纤维组织和瘢痕,导致关节的活动障碍加重。主动逐渐增加活动可慢慢撕开轻微粘连,使活动范围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脱臼部位的疼痛和肿胀畸形有无缓解对病情监测,平时注意观察脱臼发生的频率有无改变,每年注意常规体检即可。
习惯性脱臼患者复位后的固定十分重要,一定按照医嘱行足量时间固定和复健,不要自行缩短时间,避免再次脱臼。日常乘车过程中,应注意扶稳,避免车辆晃动导致关节过度拉伸。
习惯性脱臼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外伤损害关节,避免危险的运动,运动前热身。目前无早期筛查的具体方式。
避免危险的运动,运动前注意热身,活动时避免关节运动幅度过大。
关节脱位的患者一定及时就医复位,严格按照医嘱固定,不得自行提前复健时间而影响关节恢复。
既往有关节脱位史的患者避免用患肢提重物,或过度拉伸患肢。
4318点赞
[1]吴志,罗金财.习惯性脱臼微创治疗好[J].大众健康,2015(12):28.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下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009-2015.
[3]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下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38-84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