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窝囊肿系膝关节后方含胶冻状液体的肿物,囊肿多紧靠腘窝皱褶下内方,腓肠肌内侧头深层。腘窝囊肿以内侧半膜肌滑液囊肿和腓肠肌半膜肌滑液囊肿多见,可与关节相通。通常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多见于儿童。当各种原因导致关节内液体增多,压力增高后,可将滑液挤入腘窝内的滑囊,从而造成腘窝囊肿,囊内液体与腱鞘囊肿相似,较关节腔内液体黏稠。
无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
轻度肿胀,激烈运动后腘窝紧束感,有轻微活动受限。
正常行走后即有疼痛肿胀,但无明显活动受限。
静息时即可存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20°。
腘窝囊肿根据病因,通常将其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腘窝囊肿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继发性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关节内疾病,本病好发于男性儿童、中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及运动员,通常在运动损伤后诱发。
多见于儿童,原因尚不清楚。
见于成人,目前认为多数腘窝囊肿继发于关节内疾病,如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内感染及创伤、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关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广泛的观点是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发病的关节内压力增高,关节内液体经关节与滑囊间的孔道溢出而形成囊肿。
运动损伤后容易导致关节内压力增高,关节内液体经关节与滑囊间的孔道溢出,而形成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儿童常见,男多于女,单侧多于双侧。
男性儿童好动,局部滑囊和半腱肌、腓肠肌内侧头的轻微损伤,腓肠肌和半膜肌的肌肉-腱部之间摩擦而引起腘窝囊肿。
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不注意膝关节保护,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创伤容易继发腘窝囊肿。
关节退变导致关节囊出现微小破损,关节液逐渐经破口向囊外外渗,包裹形成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的症状表现为患侧腘窝部位的酸胀不适感,囊肿较大的时候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伴随有原发病的表现。
大多数儿童出现腘窝囊肿可无明显症状,部分儿童患者可出现膝关节腘窝部位肿胀凸起。
腘窝囊肿在发病初期仅有腘窝不适或胀感,部分有下肢乏力感,一般对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无明显的影响。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关节屈伸,或膝关节活动较多后疼痛感或酸胀不适,常伴有膝关节原发病的表现。在膝关节后方腘窝部位可以触摸到圆形、光滑、有波动感的囊肿,当膝关节屈曲放松时囊肿全面扩张。
较大的腘窝囊肿会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在有膝关节原发疾病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跛行。
发现膝关节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医生查体后完善患处的超声和X线检查,根据囊肿严重程度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注意与腘窝脂肪瘤相鉴别。
发现腘窝处胀痛不适,高度怀疑腘窝囊肿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如出现跛行、疼痛明显,应及时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膝关节部位是否有外伤?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腘窝部位肿胀、疼痛等)
最近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之前有没有进行过相关治疗?
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大小不一,触之有波动感,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与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严重者屈伸活动受限。
超声对于诊断囊性疾病有着独到的优势,简单方便、经济、非侵入性并且无辐射,更易于被患者接受。超声下可以清楚的评估囊肿的大小、分隔、囊内是否有游离体等,并以此将腘窝囊肿分为3型,即单纯囊肿型、分叶囊肿型、囊液浑浊型。超声还可以清晰辨别囊肿与周围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的关系,可用于腘血管瘤及神经节囊肿的鉴别诊断,是目前用来诊断腘窝囊肿的常用检查。但随着对腘窝囊肿病因的研究逐渐加深,发现腘窝囊肿常常伴有关节内病变,而超声对于诊断关节内病变的作用十分有限。故单纯通过超声检查,可能会遗漏对关节内病变的诊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MRI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膝关节肿物,评估膝关节病变的金标准。通常情况下,腘窝囊肿在膝关节MRI中,T1加权为均匀低信号,T2加权呈均匀高信号,并且可以观察到与关节腔的交通口,呈“鸟嘴样”。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软骨、滑膜、半月板及韧带显示良好。不仅能准确显示囊肿,了解囊肿开口与关节腔及周围结构的关系,还能观察到其他影像学方法不能显示的关节内并存的病变,如半月板撕裂、软骨损伤、韧带损伤情况等。对于指导手术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当腘窝囊肿发生破裂或渗漏时,在MRI上可以观察到周围软组织的水肿高信号。
X线片检查最为简单易行,但往往只能观察到一些腘窝囊肿的伴发病变,如膝关节游离体、膝关节退行性变,或一些囊内的颗粒性沉积物。
腘窝囊肿症状,即膝后部肿物凸起,可以出现肿胀不适。
体征发现腘窝部位有波动感的肿物,超声以及X线、CT、MRI检查确定性质为囊肿,可确诊。
腘窝部位脂肪瘤也会出现局部不适感,浅表脂肪瘤会见皮下局限性包块。如果出现腘窝部位深部脂肪瘤,也会出现局部疼痛,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腘窝囊肿一般不会导致局部炎症,而脂肪瘤可能会导致局部发炎,要明确诊断,可进一步通过超声检查鉴别诊断。
腘窝囊肿属于自愈性疾病,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治疗。囊肿较大或是有明显症状,可以使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来治疗。
腘窝囊肿为良性病变,大多数能够自行恢复,如果没有症状,而无需任何治疗,应该注意休息。
保守治疗一般对于6周以内的有症状的腘窝囊肿应首选非手术治疗,除非出现血管或神经压迫症状。早期的康复治疗应着重保持膝关节的灵活性,避免关节僵硬而产生活动受限使得疼痛加重。很多学者使用超声引导下抽吸囊液结合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来治疗腘窝囊肿,并表示效果显着。
腘窝囊肿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较大的腘窝囊肿应手术切除,关节囊的缺损不必修补。对少数术后复发者,可再次手术切除。幼儿的腘窝囊肿可随访观察,5岁以后仍不消失者应行手术切除。由关节内病变引起者,先处理关节内病变,关节内病变治愈后,腘窝囊肿仍不消失者再行囊肿摘除。近来,关节镜下微创切除囊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腘窝囊肿的治疗。术中应高位切断其囊肿根部,并贯穿缝合,并应防止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术后可以石膏固定于伸直位。
对于囊肿部位局限的患者可进行理疗,如冰敷、膝关节加压包扎等可减少疼痛和肿胀。
腘窝囊肿属于自愈性疾病,经过有效的保养或者是积极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不适感觉,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腘窝囊肿能治愈,一般短期治疗即可。
腘窝囊肿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腘窝囊肿非手术治疗患者应该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后第1、3、6月复诊。手术治疗患者第2周、1月、3月、6月复诊B超,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腘窝囊肿患者无特殊饮食需求,正常饮食即可。
腘窝囊肿患者的护理主要是注意腘窝部位的卫生,保持干燥洁净,如果是通过囊肿穿刺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术后护理。
囊肿穿刺患者要保持穿刺部位的卫生,手术治疗要注意定期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避免发生切口感染。
腘窝囊肿具有自愈性,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注意休息,可以促进痊愈。
复诊时可复查B超,观察囊肿是否复发,或是否增大。
如果明确有腘窝囊肿,应注意患侧下肢的活动应适当,避免使用不当的按摩手法。不当的下肢活动和运动是腘窝囊肿增大的高危因素,会增加滑液渗出,使囊肿增大。
腘窝囊肿由腘窝部位的损伤引起,因此应该从预防损伤做起,如注意运动和工作中的防护,避免膝关节损伤,引起腘窝囊肿。对于出现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及时治疗可以预防腘窝囊肿的出现。
5500点赞
[1]李顺民,彭立生.骨伤科疾病中医特色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52.
[2]田伟,实用骨科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68-369.
[3]潘少川.实用小儿骨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08.
[4]古安武.社区筋骨伤病的中医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53.
[5]王晋豫,王康,袁涛,刘朴,张民.腘窝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骨伤,2019,32(02):181-18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