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结核是是乳房的一种慢性特殊性感染,原发性和继发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本病少见,但亦并非罕见。乳房结核常见于哺乳期女性。患者可以出现乳房肿块、溢液,也可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例如午后低热、盗汗等症状。患者可因乳房皮肤破损致感染或继发于胸部结核病变,或由其他器官结核继发而来。所以临床在治疗乳房局部病变时,亦应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
乳房结核患者因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哺乳期女性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均易导致结核杆菌的感染。乳房结核的感染,以继发感染为主,原发乳房结核很少见。
主要有血行感染、淋巴系感染、邻近组织器官结核病变蔓延等,由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灶经由血管、淋巴管或乳腺邻近结核灶直接蔓延等途径侵犯乳腺。如哺乳期妇女,由于其乳房的血运及淋巴循环均显著活跃,加之乳汁淤积、婴儿吸吮所致乳晕、乳头皮肤损伤,有利于结核杆菌逆行传播而致感染和发病。
结核菌也可经乳房皮肤伤口及扩张的乳腺导管开口处直接感染,但非常少见。也可能是原发灶很小或原发灶已愈合未能留下痕迹,难找到原发部位。临床所见乳房结核实际多数都是胸壁结核累及乳房的一种临床表现或由其他器官结核继发而来。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易诱发结核杆菌感染。
乳房结核比较少见,但是并不罕见,国外发达国家患病率不到0.1%,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可以高达4.5%,乳房结核常见于哺乳期女性,最常见的表现是乳房中或上外象限的肿块,很少有多灶性侵犯的情况。
结核杆菌通过通过受创伤的皮肤或乳头主管道处而致感染,扩散到乳房,也称原发性感染。
肺结核或胃肠道结核等有其他器官结核的患者,结核杆菌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管途径至乳房而引起,最常见于哺乳期妇女,由于其乳房的血运及淋巴循环均显著活跃,加之乳汁淤积、婴儿吸吮所致乳晕、乳头皮肤损伤,有利于结核杆菌逆行传播而致感染和发病。
哺乳期妇女,由于其乳房的血运及淋巴循环均显著活跃,加之乳汁淤积、婴儿吸吮所致乳晕、乳头皮肤损伤,有利于结核杆菌逆行传播而致感染和发病。
部分患者例如老年人或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儿童或青年时期感染结核菌的潜伏灶或已经治愈的陈旧病灶中的结核菌重新生长、繁殖,导致感染。
乳房结核的典型症状是乳房肿块、溢液以及全身中毒症状,部分严重患者还可以出现贫血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还可以并发瘘管形成、乳房变形等并发症。
常为就诊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乳房内孤立的结节,无疼痛,边界不明显,乳房本身一般不增大。经过一段稳定时间,结节逐渐增大,软硬不一,边界不规则。此时周围和表面皮肤因浸润、粘连可有轻度疼痛、水肿和暗红色改变等慢性炎症反应。部分乳房有“橘皮样”变,如肿块靠近乳晕或向乳晕部浸润,则常有乳头内陷或乳轴不正现象,颇似乳腺癌表现。
病变侵及乳管,可从乳头处排出脓液。如不合并一般感染,脓液作革兰氏染色,镜检时无阳性球菌。作抗酸染色,偶尔可发现抗酸杆菌。两者可作为鉴别一般感染与结核感染的依据。
部分严重患者还可以出现贫血等症状,是由于结核杆菌分散至机体各个部位,导致机体大量消耗物质,从而导致贫血。
病人合并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如肺结核、颈淋巴结核、肾等的活动结核时,有明显中毒症状,表现为低热、心悸、全身酸痛、衰弱无力等症状。
如果治疗不及时,乳房内肿块软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排出豆渣样碎屑的脓液。乳管腔与皮肤相通可形成乳房瘘管或大片溃疡。此时病人可伴有全身低热、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如果肿块不软化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则肿块变硬,可使乳房严重变形,乳头内陷,有的乳房皮肤可出现“酒窝征”,易误诊为乳腺癌。但因病程缓慢,肿块时大时小,脓肿形成的特点可以相鉴别。
当患者出现乳房结节、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优先考虑去乳腺外科就诊。可行血常规以及血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核杆菌培养等检查。乳房结核疾病需注意与乳腺癌、乳腺结节病相鉴别。
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进行定期妇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乳房结核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乳房结节、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高度怀疑乳房结核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乳房结核的患者,若见乳房皮肤凹凸不平或有瘘管形成,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乳腺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低热、乏力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感染科等。
发现肿块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乳头溢液、乳房凹凸不平等)
乳腺有无疼痛的感觉?
最近是否用过什么药?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有无肿块、乳头异常溢出液、乳晕水肿、乳房局部皮肤湿疹等,并通过肿块大小及表面光滑程度、质地、活动度等判断是否为乳腺囊肿。
白细胞正常或稍高,嗜酸性粒数增高,红细胞沉降速度可加快,沉降时间缩短,可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
脓液镜检可见坏死组织碎屑而无脓细胞。结节镜检,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区,外层由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所包绕,中间为上皮样细胞区,内有少数多核巨细胞。可以明确肿块的性质,帮助鉴别排除其他乳腺疾病。
可以取脓液或乳头分泌物送检验科培养和鉴定,可确定有无结核杆菌感染。
医生可以通过X线观察到患者乳腺结核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同时还可以根据图像分析患者乳房结核的类型, 辅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
可提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肿块,肿块光点粗,边界尚清,似见部分包膜回声。脓肿形成时,肿块内可见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暗区。有溃疡窦道形成时,肿块向后突破胸壁肌层,与胸腔相通,胸腔内见暗区,或向皮下突破,瘘管向外开放,挤压时可见干酪样物流出。融合型,整个乳腺明显增大,呈弥漫性肿块状改变,回声低,可见小暗区及强光点,可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
典型乳房结核症状,如乳房肿块、溢液、瘘管形成以及全身中毒症状。
在乳房分泌物中找培养结核杆菌即可确诊。
乳房X线和B超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检查发现单发或多发低回声肿块,肿块光点粗,边界尚清,似见部分包膜回声,乳房X线检查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致密阴影,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有助于确诊该疾病。
综上所述,医生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史和检查结果可确诊本病。
乳房结核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治疗病因、消除诱因,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决定疗程长短,一般可以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停服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合并糖尿病或艾滋病时要同时予以治疗。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等。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一旦确诊,需要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适应于肿块直径在0.5cm以内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另外,患者还可以配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以保护肝脏。
在抗结核药物配合下,行病灶切除术。手术中应注意将病灶清除干净,止血彻底,局部以链霉素浸润,伤口缝合不放置引流,略加压包扎。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1~2个月。
凡病变超过一象限或占乳房的1/3以上,可在抗结核药物配合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硬化型多见于中年以后的妇女,乳房功能已近消退而萎缩,并且有并发癌的可能性,虽可作病灶切除,但以单纯乳房切除较为彻底。溃疡型或有瘘管形成患者,在大剂量抗结核药物及一般抗生素应用的配合下,于感染控制后,行乳房区段切除或单纯乳房切除。如果肿大的腋窝淋巴结与乳房病变相同,或淋巴结成团,有化脓、向皮肤浸润之倾向,均应一并切除。
对仅有脓肿形成,可在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行脓腔穿刺抽脓、冲洗,并向内注入链霉素,每2~3天1次,至完全愈合。此法可保留乳房,保证生活质量。
乳房结核患者一般经过有效规范的药物以及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乳房结核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乳腺结核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5、8个月需要进行细菌培养或血常规、乳房X线等检查。
乳房结核患者一般经过有效、规范的药物以及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患者能够减轻或消除乳房结核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乳房结核患者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乳房结核患者在治疗的第3个月、第5个月以及第8个月进行复查,可以进行细菌培养或血常规、乳房X线等检查,看治疗是否有效或者是否有结核杆菌存在,复查肝功能,预防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乳房结核患者的饮食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应注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忌食易过敏、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忌食茄子等易过敏食物,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食用茄子容易发生过敏,出现如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烦躁、全身红斑、胸闷等过敏反应。发生此种情况,轻者可服抗过敏药治疗,严重者要及时到医生就医。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某些鱼类,能引起过敏的鱼类一般为无鳞鱼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在用异烟肼治疗结核病过程中,食用这些鱼易发生过敏症状,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停药后两周内,也要禁食这些鱼。一旦发生中毒反应,应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注意膳食纤维素的供给量,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对消化功能较差者,饮食以清淡爽口,多样化为好。可用高蛋白、少油、半流食,以提高病人的营养和增进食欲。
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
乳房结核患者的护理以促进症状的减轻或消退,尤其是有瘘管或者窦道的患者,注意乳房皮肤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预防细菌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家属了解各类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要注意抗结核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患者的毛巾等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以免导致疾病传播,有瘘管或者窦道的患者,注意乳房皮肤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预防细菌感染。
对于进行手术的乳房结核患者,需要注意手术创面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乳房结核患者药物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可以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肝功能检测,检查是否有肝功能损害。
用药期间,若患者出现头疼、恶性、呕吐、乏力等不适反应,需要及时就医,严重者需要停药或换药。开始药物治疗后,每3个月或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症状时,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测。
乳房结核可以由结核杆菌直接感染破损皮肤或者其他部位结核迁移而来,故注意皮肤清洁,保持干燥,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是预防感染乳房结核的主要措施。
避免接触外界不良环境,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水和食物,应该注意避免接触。
免疫力低下者应该避免去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保护易感人群。
患有其他部位结核的患者,应该及时治疗。
平常可以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应该注意乳房的变化,避免诱发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453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
[2]马秀芬.实用乳房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手册[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59-16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