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妄想性障碍是一组以长期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为突出的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区分自己的想象和真实世界,通常没有幻觉、人格解体等症状。本病主要表现为各种妄想,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等,可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改善,经过积极、正规治疗,多数患者恢复较好。
持久性妄想障碍可能由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引起。本病好发于存在性格缺陷者、有家族史者、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可由近期移民、社会经济状况差、独身、丧偶诱发。
当脑部颞叶和基底节出现病变时,最常出现妄想表现。
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失衡与妄想症的发生有关。神经递质是帮助脑内的神经细胞之间彼此传递信号的物质。神经递质的失衡会干扰信号的传递,会导致妄想症状出现。
应激可以诱发妄想症。
酒精和物质滥用可能与妄想症的发生有关。
被孤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妄想症。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持久妄想性障碍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父母可能将该病遗传给孩子,但遗传几率并非百分之百。
近期之内没有说话的人,好山好水好寂寞。语言文化的不同需要适应种种压力之下引发持久妄想性障碍。
经济条件不好会引发心里的自卑感,生活很压抑从而引发持久妄想性障碍。
在孤独的路上会感到悲凉,生活中难免寂寞,无性生活需要勇气面对诸多烦恼导致持久妄想性障碍。
突然失去丈夫的不适应,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会产生持久妄想性障碍。
妄想症最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年龄可以从18~90岁,平均发病年龄是40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妄想症,目前缺乏具体发病率的确切数据。
存在40岁以上,有性格缺陷中年人群,如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多疑、自卑等。
有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群,生活中遇到较大的刺激或心理压力,自身无法调节、处理。
持久妄想性障碍症的症状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易怒、情绪低落的症状。本并可合并有抑郁和暴力行为。
患者认为自己本人或亲近的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或者有人正在监视自己或亲近的人,或者有人打算迫害自己或亲近的人。此型患者常常会向司法机构反复报案。患者常常有易激惹、易怒和怨恨感。极端情况下可能采取暴力行为。
此型患者以女性居多。患者可能试图联系自己“爱慕者”。常出现骚扰对方的行为。钟情妄想的程度通常比较强烈,对方拒绝的表现常常被患者解读为是喜欢自己。
此型患者对自己的价值、力量、知识或身份的感觉过度膨胀。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是天才或者有重要的发明。
此型患者认为自己的配偶或伴侣对自己不忠。嫉妒会引发愤怒情绪,患者会觉得自己做出一些攻击行为是合情合理的,出现暴力行为甚至自杀或杀死对方。
此型患者坚信自己有身体缺陷或疾病。患者常常去看皮肤科、整形科、泌尿科、胃肠病科和其他专科医生。有些患者伴有异常感觉,如有寄生虫在皮肤下面爬的感觉,异常感觉通常与妄想的内容有直接的关联。
患者同时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妄想。
易激惹、易怒、情绪低落。
会出现幻听、幻视、感觉到并不真实存在的事物,幻觉与妄想有关。
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持久性妄想性患者对人身、财产为侵害目标,采取暴力手段,对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由的一种行为。
持久妄想性障碍患者出现妄想或社会功能受损超过三个月,甚至出现自残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精神科就诊,做精神检查、血液检查确诊。本病需要与精神分裂症进行鉴别。
如果出现并不怪诞的、与日常生活事件有关联的妄想,例如觉得自己被人跟踪、下毒、欺骗、搞阴谋或有人暗恋自己,但事实并非如此时,应及早就诊。
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请立即就诊。
患者症状严重出现自残或伤及他人时应立即就诊。
大多患者家属优先考虑精神科就诊。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这些症状对你有什么影响?
哪些情况能改善这些症状?
是否有攻击、暴力行为?
是否有自残行为?
是否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怎么样?
患者的精神状态检查(包括认知功能)通常是正常的。患者的语言、精神活动和眼神接触,可能反映出与妄想有关的情绪状态。
目的是排除可以导致妄想症状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疾病)。
如果医生未找到可以导致妄想症状的躯体原因,那么,下一步会使用一些为评价精神疾病特别设计的评价工具。评价患者的自杀意图非常重要。
持久妄想性障碍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并排除相关疾病即可诊断。
发病群体为青壮年,病程长,出现幻觉、思维联想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及情感淡漠等典型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之鉴别。
持久妄想性障碍可通过利培酮、氯氮平、齐拉西酮、阿米替林等药物以及心理治疗进行改善。本病需要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改善。
包括氟奋乃静、奋乃静、甲硫哒嗪等,主要是通过阻断患者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起到治疗的效果。
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其活性成份利培酮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
控制精神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效果较好。
本品是一种新发现的抗精神病药。本品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阳性症状,且很少引起不良反应,但可引起嗜睡。
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及其它有严重阳性症状和/或阴性症状的精神病的急性期和维持期的治疗,也可缓解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的继发性情感症状。
如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可以给予抗抑郁药物。
用于治疗各型抑郁症或抑郁状态。对内因性抑郁症和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较好,对反应性抑郁症及神经官能症的抑郁状态亦有效。对兼有焦虑
本品抗抑郁效果与丙米嗪、阿米替林相似,但奏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用药后,精神症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制力均有改善
镇定剂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镇定剂对人身体的好处包括使人镇定,睡眠。镇定剂还能有效防止狂躁。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是妄想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心理医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讨论他们的症状,并鼓励患者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其中主要包括个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
个体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发现和纠正扭曲的想法。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发现困扰自己情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并作出改变。
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更有效地照料有妄想症的家人。
本病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后,个别病人经治疗缓解较彻底,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本病需要根据预后遵医嘱复诊。
个别病人经治疗缓解较彻底,有的可终生不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本病无明确的复诊时间,可根据预后情况遵医嘱复诊。
持久妄想性障碍属于精神心理疾病,无需进行特殊饮食调理。
持久妄想性障碍患者日常注意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家庭干预,如不与患者争辩,不打断患者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增加可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期间要避免刺激患者。
尽量避免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干涉,更不能与其争辩。避免在患者面前低声议论或交谈,以免引起患者的猜疑。
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和康复活动。
保持身体的健康,每天至少保证7~8小时的睡眠。
给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患者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和能力,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方式。
学习如何应对压力。感觉自己压力过大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比如听音乐、看电影、散步。
如果患者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增加,可使妄想进一步强化,所以应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
持久妄想性障碍目前尚无特异性的预防方式,注意自我减压、转移注意力,与他人沟通可能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于外界刺激以及心理压力等因素,注意放松心情,自我减压、转移注意力。
多于他人沟通,主动改变自身环境,避免长期压抑。
4122点赞
[1]亓高超.新编临床精神病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