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是指距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可分为距骨头、距骨颈和距骨体骨折。主要的症状为伤后踝关节下部出现肿胀、疼痛,不能站立和负重行走。医生建议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无位移的骨折可进行非手术的治疗,移位严重的就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消肿、止痛。距骨骨折较少见,多由直接暴力压伤或由高处坠落间接挤压所伤,后者常合并跟骨骨折。距骨骨折预后并不十分理想,易引起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应及早诊治。
根据受伤机制可将距骨骨折分为背伸性骨折、跖屈性骨折和内翻性骨折。
为距骨骨折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足踝背伸引起的距骨颈部骨折。该型骨折又可根据暴力强弱和移位程度,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骨折。
若暴力较小,则可造成距骨颈无移位骨折,即Ⅰ度骨折。
若背伸暴力致距骨颈骨折后继续作用,可使距骨体与颈部分离而随胫骨后移,则距骨头颈随其他跗骨前移,使骨折间缘增宽,形成距下关节半脱位,即Ⅱ度骨折,此型骨折易被忽略而不予复位,后遗踝关节功能障碍。
距下关节脱位后,由于下胫腓韧带的弹性回缩,还可使距骨体下垂呈马蹄位,使骨折面与跟骨后关节相嵌。若暴力仍不缓解,可使距骨体周围韧带全部断裂,距骨体突破后侧关节囊而脱出踝穴,内踝也可被坚强的三角韧带撕裂。距骨体脱出踝穴后,其前侧骨折面与跟骨载距突相交锁而不易复位,甚至距骨体全部脱出踝穴,形成Ⅲ度骨折。
是由足踝强力跖屈所致,当足踝强力跖屈时,距骨后突受胫骨下端后缘的撞击,或被距腓后韧带的牵拉,而致距骨后突部骨折,一般无移位或可向内上移位。踝强力跖屈时,前关节囊还可将距骨颈部撕脱形成骨折。
由足踝强力内翻所致,当踝关节强力内翻时迫使距骨内翻内移,致内踝基底垂直骨折后,内移距骨被内踝骨折后的胫骨关节面内侧锐利的骨折茬,将距骨沿前后纵轴劈为内外两半,成为少见的距骨纵形骨折。骨折后多有内侧或外侧的一半与距骨头颈关系完好,而另一半则游离移位于踝穴之外,或移向上夹于内踝骨折的缝隙之间,或向后外下移位,并向后下旋转、倾斜。
当足部强烈跖屈时,胫骨后缘撞击距骨后突,距骨后突被跟骨冲击而折断,多为小骨块,无移位,应与距骨后三角骨相鉴别。距骨后三角骨与距骨紧密相连,骨片界线清晰、光滑,且多对称。
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处于背屈位,或发生于车祸时,足踏板撞击足的跖面,因体重的压力或反作用力,使胫骨下端的前缘像凿子一样插入距骨颈体之间,将距骨颈凿断。而距骨颈骨折则根据骨折波及范围又分为以下四类。
Ⅰ型:距骨颈骨折,无移位。
Ⅱ型:距骨颈骨折移位,距跟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Ⅲ型:距骨颈骨折移位,伴有距跟关节及胫距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Ⅳ型:距骨颈骨折移位,合并胫距、距跟及距舟关节的半脱位或全脱位。
多为高处跌下,暴力通过足舟状骨传至距骨时造成。
多为高处跌下、暴力直接撞击所致。骨折可呈线状、星状或粉碎性,骨折往往波及踝关节及距下关节,最终产生创伤性关节炎。
距骨骨折的病因,多是由于坠落伤、重物砸伤、车祸伤或运动伤造成的。因高处工作的人群容易意外掉落,是好发人群。
距骨骨折较少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为由高处坠下,足先着地,身体重力沿胫骨纵轴向下传递,地面反作用力沿跟骨向上冲击,相互交会作用于距骨所致。
若由高处坠下,足踝背伸着地时,则胫骨下端锐利的前缘,像凿子一般插入距骨颈而使其骨折。
若由高处坠下,足踝跖屈着地或足背受外力打击,使足强力跖屈时,则可引起距骨后突骨折。
若由高处坠下,踝关节内翻位着地或负重站立位,小腿内下受暴力打击,使踝关节强力内翻时,则可引起踝关节内翻型骨折,伴距骨纵形劈裂骨折。
若下蹲位劳动时,背后突然被重力推压,使身躯前倾,致足踝强力背伸,则距骨颈受胫骨下端前缘的挤压,亦可造成距骨颈骨折。
足强力跖屈踢物,如足球运动员,则可引起距骨颈部撕脱性骨折。
距骨骨折较少见,距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14%~0.9%,占足部骨折的3%~6%,高处工作的人群较好发此病。
高处工作的人群容易坠落导致距骨骨折。
距骨骨折患者常见的症状有踝关节下部疼痛、无法直立行走、局部肿胀、皮下瘀斑等,还会出现关节脱位局部明显的突起和皮肤苍白。出现的并发症有距骨缺血性坏死、皮肤坏死、继发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等。
踝关节下部疼痛,压痛以内外踝前方、下方为最痛。
不能站立行走。
局部肿胀、皮下瘀斑。
关节脱位的患者局部会有明显的突起,皮色出现苍白。
距骨骨折以坠落伤常见,距骨因处于足弓着力的顶点,坠落时受上、下方向力的冲击,极易破裂。破裂后受距舟和距跟韧带等牵拉,使骨块易向前后或侧面翻转、脱位,加上附着的软组织破坏,稳定性极差,且供血系统的破坏易导致骨块缺血性坏死。
距骨的六个关节面中任一关节面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面不整,均可导致日后创伤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关节融合是唯一选择。一般不提倡切除距骨体行胫跟融合术,因其缩短了肢体并有足畸形,影响功能。
距骨畸形愈合有背伸与内翻两种,有学者用切除背侧鹰嘴的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内翻畸形易发生于Ⅱ度距骨颈骨折早期采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用来固定的螺钉压迫骨质也会导致此畸形,内翻畸形会直接致距下关节活动受限。以前的治疗仅限于行关节固定,其疗效也不可预知。
由于距骨骨折多伴有外伤的存在,骨折的距骨压迫周围皮肤、血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局部易发生皮肤坏死,继发感染。
在距骨骨折愈合时,距骨可能出现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的情况,患者长期不能直立行走,局部会出现肿胀的症状。
对于距骨骨折,患者从高处坠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一部检查,出现踝关节和全身多发外伤的情况就要及时就医,一般考虑优先去骨科,出现其他症状再到对应的科室诊断,需要和踝关节扭伤进行鉴别,可通过X线检查和CT检查确诊。
患者高处坠落产生外伤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外伤后踝关节下部疼痛的情况要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开放性骨折、全身多发外伤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出现皮肤坏死症状去皮肤科就诊。
是否受到过外伤?
是怎样受的伤?
疼痛的部位在哪里?
什么时候开始疼痛的?
既往有什么病史?
观察距骨和周围关节面的对应关系,以防漏诊,能较好的观察距骨骨折的情况。
比X线能更加精确的观察骨折的部位、骨折程度及周围骨关节受累情况。
X线检查或CT检查显示距骨骨折,患者表现出踝关节下部的疼痛,局部发生肿胀的症状即可诊断为距骨骨折。
踝关节会出现肿胀、疼痛、皮下瘀斑等症状,通过CT检查可进行鉴别。
本病容易与距骨后大小相似的跗骨相混滑,后者是一边缘光滑的子骨,同时距骨后缘也无缺损现象,而距骨后突骨折则相反,应注意鉴别。
距骨骨折的患者可利用药物来进行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疗。主要进行的是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术、开窗术、自体骨软骨移植和关节融合术。对于没有移位或移位很小的距骨体、距骨头及距骨后结节骨折;距骨颈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可以采用闭合性复位治疗,通常1~3个月可恢复。
对于受伤处出现肿胀、疼痛的患者可用复方伤痛胶囊、伤科接骨片以及布洛芬进行消肿止痛或活血化瘀、改善骨代谢以及促进骨折恢复的治疗。
较大的骨软骨碎片需要内固定,如克氏针和Herbert螺钉固定。
较小的骨软骨碎片无法固定,需要彻底清除,用开窗术可以促进纤维软骨形成;自体骨软骨移植,从患者身上其他的部位取骨软骨填补距骨骨折处。
把关节软骨去除后依靠内固定让骨质愈合,原来可活动的关节就不存在了。
主要是通过在患者身上取对患者本身没有很大影响的软骨移植到骨折处,适用于距骨损伤部位直径大于10cm,并且仅限于孤立的内侧或外侧的距骨体损伤的患者。
距骨后突骨折一般无移位,无需整复。向后侧移位较大时可使足背伸位,按压跟腱两侧使之复位,并用木质板或石膏固定。
距骨颈及距骨体骨折无移位者,可采用纸壳或石膏固定。有移位者,可采用闭合整复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取侧卧位,伤肢在上,屈膝90度,一助手把住小腿上段;另一助手把住足前部和跟骨部。若肿胀严重,下部牵引不利,可在跟骨上横行打入一根斯氏针,助手把住钢针,对抗牵引,将关节间隙牵开,以利复位。术者立于患侧,两拇指按于跟腱两侧、距骨体后方(如有距骨体后脱位,则用拇指按住骨块),余指扳住胫骨下段前方,令助手在牵引下做踝关节跖曲和背伸活动,术者同时施用按压、推拿手法,将骨折复位。观察畸形消失、骨突平整、骨擦音消失,即可用木质板或石膏固定。若复位后不稳定,可在斯氏针维持牵引下将斯氏针固定于石膏内,直至骨折愈合。整复后应及时拍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如位置欠佳,可再行复位。
距骨后突骨折、距骨颈及距骨体骨折无移位或有移位者,经闭合整复后可采用木质板或石膏固定。移位严重,手法不能复位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术后患肢石膏托固定8周。行关节融合者,术后应先行小腿石膏前后托固定,待切口愈合后,可改用小腿石膏管形固定,一般固定时间为12周,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方可解除固定。
距骨骨折的患者可以治愈,而且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寿命。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出现距骨延迟愈合、局部的骨不连的后遗症,患者可半个月就去进行一次复诊,检查距骨是否愈合良好。
距骨骨折的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通常能够治愈。
距骨骨折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
距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距骨延迟愈合、局部骨不连的后遗症。
患者可半个月进行一次复诊,如X线检查或CT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愈合良好。
距骨骨折患者要进行合理健康的饮食调理,多补钙,多吃蔬菜、水果,忌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患者可多吃一些肉类、豆制品、奶制品的食物补充营养,补钙有利于骨头的恢复。
患者要多吃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
患者要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如烧烤、炸鸡、火锅等。
对于距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患者的休息,特别注意不要随意走动,避免患肢负重,也不要长期坐着,半个月可进行一次复查。家人要多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多和患者进行交谈,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绪。
患者要加强休息,少走动,避免患肢负重,不利于恢复。
避免久坐,防止出现下肢的水肿。
由于在骨折康复过程中易发生感染,患者应按时服用消炎、止痛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
在石膏制动时可进行膝关节、髋关节及足趾相关肌肉的力量的训练,可以通过直腿抬高、俯卧屈膝和活动足趾等方法进行训练,这样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并为拆除石膏后的下地行走进行准备。去除石膏后开始踝关节、距下关节等功能锻炼。待医生确认骨折完全愈合后,允许负重行走,这些康复运动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并依据医生的建议做出调整。
距骨骨折的预防,要做到出现外伤症状就及时诊断和治疗,早期筛查,避免发生高处坠落或暴力的行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不去高处运动、玩耍。
在高处工作的人员要注意保护措施。
不要进行暴力的活动或进行打架行为。
4743点赞
[1]霍纪宝,刘新江.经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治疗距骨后突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7,(02):250.
[2] 王碧菠,徐向阳.陈旧性距骨颈骨折足内侧柱短缩畸形的截骨矫正方法及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11):1345-1350.
[3]刘立胜.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1):49-51.
[4]雷金来,庄岩,丛雨轩,张斌飞,张堃.复杂距骨体骨折的个体化治疗及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12):1085-1088.
[5]邢添威,孙宁,王岩.距骨体骨折治疗的进展[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9,(04):246-250.
[6]孙树椿主编.中医骨伤学高级教程.[M].2018.178-183.
[7]郭守进主编.现代临床骨科学.[M].2018.291-29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