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病种。在成人与较大儿童中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发生率较高。
急性鼻咽炎致病菌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亦可见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病例,受凉、劳累等因素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是其诱因。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人体易感染的菌体,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平时寄植于人体上呼吸道。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导致急性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鼻病毒主要是感冒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污染后造成的接触性传播(手-眼、手-鼻),也存在经飞沫传播途径,后者在急性鼻咽炎远不及流感重要。鼻病毒感染后病毒复制在48小时达到高峰浓度,传播期则持续达3周。
对于平素免疫力较低下的儿童、婴幼儿及成人,在受到外界因素,如受凉、过度劳累的情况下易引起病毒感染,导致急性鼻咽炎。
此种情况也可造成该疾病的发生。
上呼吸道细菌或病毒繁殖侵袭鼻咽部黏膜引发急性鼻咽炎。
当受凉、劳累情况下,身体抵抗力较弱,易引起急性鼻咽炎。
当患者接触过敏物质后,机体可引起过敏症状,从而易诱发急性鼻咽炎。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铁、缺锌等均可诱发该疾病。
通风不良,人多拥挤。
急性鼻咽炎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鼻咽炎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鼻咽炎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通过打喷嚏、咳嗽等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
急性鼻咽炎可经过飞沫传播。
免疫力低下者。
婴幼儿、儿童、成人。
急性鼻咽炎在婴幼儿、儿童及成人中均可发病,症状表现不一,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身体素质等相关因素有关。
大部分患者首先鼻和喉部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涕、全身不适和肌肉酸痛。
可有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咽喉黏膜水肿。
咽喉和气管炎出现与否因人和因病毒而异,鼻腔分泌物初始为大量水样清涕,以后变为黏液性或脓性,黏脓性分泌物不一定表示继发细菌感染。
咳嗽通常不剧烈,持续时间可长达2周。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鼻病毒以外的病毒合并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儿童感冒时其症状多较成人为重,常有高热及下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等),部分患耳可出现脑膜刺激症。
鼻窦炎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的鼻窦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和头痛,常常伴嗅觉减退或丧失,可与急性鼻咽炎并发。
急性鼻咽炎存在时,鼻窦、咽鼓管可能被阻塞,造成继发感染,从而并发中耳炎。
急性鼻咽炎和化脓性咽炎均是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因素引发的咽部感染,此两者疾病可同时存在,互相并发。
婴幼儿可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
急性鼻咽炎还可能引起以上几种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鼻咽炎发病时症状明显,不管是婴幼儿、儿童及成人均可表现出鼻咽部不适,如流涕、打喷嚏等,应及时至医院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
对于平素身体抵抗力较差者,如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患有急性鼻咽炎的婴幼儿大多病情较重,常有高热、抽风、脑膜刺激症状及腹痛、腹泻、脱水等全身中毒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当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烦躁不安、头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患者高热不退,出现了意识障碍、惊厥现象,应立即就医或者拨打120。
急性鼻咽炎一般去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为小儿,可至儿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流涕、打喷嚏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查看黏膜颜色有无变化,有无化脓。
查看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两项指标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
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下易窥见鼻咽部的病变情况,可见鼻咽部干燥、充血或红肿,有分泌物。
咽拭子检查有助于发现致病菌,指导用药。
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以用来明确病原体。
婴幼儿病情重,常有高热、抽风、脑膜刺激症状及腹痛、腹泻、脱水等全身中毒症状。
成人及较大儿童,其局部症状明显,如鼻塞、流涕、头痛及鼻咽部干痛、灼热感、异物感等。
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急性充血水肿,并有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分泌物可沿咽后壁往下流。
流感为广泛性流行疾病,以冬春季节为主;急性鼻咽炎为全年发生,以秋冬春季多见。流感的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为高热,可以伴有鼻塞、喷嚏、咽痛、胸部不适及咳嗽,且程度较重,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可危及生命,气管炎和软腭黏膜颗粒性变化是流感的典型卡他症状,急性鼻咽炎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咽痛,全身症状较轻,头痛、全身疼痛及疲乏虚弱少且轻微,发热少,部分可有轻到中度胸部不适及咳嗽。X线检查可发现流感较急性鼻咽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
有过敏史,呈季节性或常年打喷嚏、鼻溢、鼻充血伴瘙痒感,症状特征和鼻分泌物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有助于本病诊断。
无过敏史,以鼻黏膜间歇性血管充盈、打喷嚏和流清涕为特点,干燥空气能使症状加重,根据病史以及无脓涕、痂皮等症状,可与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相鉴别。
如麻疹、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等也应与该疾病进行鉴别,鼻咽炎并不具有传染性。
该疾病可以检测到HIV病毒感染,可以与急性鼻咽炎进行鉴别。
急性鼻咽炎治疗方法可分为全身及局部治疗,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此外,中医治疗也可应用在急性鼻咽炎疾病的治疗中。
根据患者白细胞升高,咽部有脓性分泌物可选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全身应用,对病情严重者,需采取静脉给药途径,足程、足量,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时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解热镇痛药物用于对症治疗。应用抗感染药物可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增殖,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多用麻黄碱或羟甲唑啉,以便使鼻部分泌物易于排出,使鼻腔通气,咽部可以用漱口药物。
用来降低患者体温,避免惊厥,如布洛芬等。
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患者患者的烦躁情绪。
如本病反复发作,在已控制炎症的基础上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对于腺样体较小,且活动性低于儿童的成人,手术较少见。
物理降温,帮助患者降低体温,避免体温过高。
中医治疗急性鼻咽炎须根据证候分类进行辨证治疗,在轻微性咽炎的治疗中比较普遍。但由于中药起效慢、难以改善病变组织环境,对于急性鼻咽炎重症起效甚微。中药含片治疗咽炎的主要为清火、败毒、清咽利喉类药物,对于一般性初期咽炎症状具有缓解作用。
支持疗法,如婴幼儿须卧床休息,供给新鲜果汁和温热饮料、补充维生素以及退热剂的应用。
局部漱口和含片可减轻症状。
通常急性鼻咽炎可以治愈,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经治疗后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但疾病易反复发作。
急性鼻咽炎可治愈,但存在复发风险。
急性鼻咽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遵医嘱到医院定期复查,主要针对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项目进行检查。
急性鼻咽炎在治疗的同时也应注意饮食调理,对疾病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患者饮食原则为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加重病情。
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百合等,可加速排毒。
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苹果、胡萝卜、猕猴桃等。
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分为植物蛋白,如黄豆、黑豆以及豆制品,动物蛋白如肉类、鸡蛋等。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等,可刺激咽喉部,使症状加重,治疗延长。
忌寒凉食物,寒凉食物会刺激肠胃,所以为了更好的恢复,应少吃或不吃。
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易导致鼻、咽部异常的物质,生活起居应规律,避免熬夜,适当运动等。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刺激咽喉,易引起咽部病变,所以应忌烟。
避免接触易过敏物质,出门应戴口罩,以免引起过敏性鼻炎,继发急性鼻咽炎。
规律锻炼,可进行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婴幼儿、儿童及成人既往若存在鼻咽部反复炎症病史者,或存在过敏性疾病者,需随时关注自身病情,若出现流鼻涕、发热、咳嗽等急性鼻咽炎相关症状时,需至医院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
急性鼻咽炎在治疗期间,在应用抗生素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原则上抗生素类药是能不用则尽量不用,如果经常使用抗生素,有可能导致细菌耐药。另外,药物本身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急性鼻咽炎预防尤为重要,主要原则为日常生活中应加强疾病防控,增强自身抵抗力,出现症状及时治疗,不可拖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可减少病毒感冒的传播。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戒烟、酒,忌辛辣。
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特别是手的接触。
讲究个人卫生,饭前或咳嗽、打喷嚏后都要洗手,不要和他人分享食物和器具。
可根据自身体质,进行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积极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性及各种慢性疾病。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地方。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接种疫苗。
4553点赞
[1]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