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黏膜松弛是指直肠黏膜松动、下垂,排便时会随粪便的通过而下滑,形成阻滞作用,造成肛门坠胀感、大便不尽感,指诊时可触及直肠黏膜折叠堆积、柔软光滑、上下移动,是功能性直肠疾病,可视为直肠脱垂的预兆。轻症的可用药保守治疗,严重的需手术治疗。
直肠黏膜松弛,向下脱垂,但并不脱出肛门。
直肠黏膜松弛,向下脱垂,会在排便时脱出肛门,便后回纳消失。
直肠黏膜松弛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由于发育不良、腹压增大、直肠的支持组织软弱或受损伤,以及直肠、肛门病变牵拉等原因使直肠黏膜层与肌层间出现移位。中医认为直肠脱垂多因小儿元气不实、老人脏器衰退、妇女生育过多、肾虚失摄、中气下陷等导致大肠虚脱所致。
在小儿1~3岁时多发,而后随小儿的生长发育,常可自愈,因此小儿的直肠黏膜松弛可能与发育不良有关。
人类排便为蹲厕或坐便,直肠与肛门处于相对垂直位置,如果长期便秘会导致腹压持续升高,久之,干硬粪便挤压直肠黏膜,使之向下移位,黏膜与肌层逐渐分离。排便习惯不良,便后厕所久坐,每次长达30分钟以上,长此以往,腹压增高压迫直肠黏膜,使之下移。
经常从事重体力作业,如搬运工等,可由于腹压持续升高导致直肠黏膜松弛。
受孕激素影响,肛提肌容易松弛下陷,直肠容易受腹压作用而下移,此时便秘加重,黏膜容易发生松动。
慢性咳嗽会造成腹压增高,剧烈咳嗽可使腹压瞬间增高为原来腹压的4倍,是直肠黏膜松弛的高危人群。
直肠息肉、内痔脱出肛门,可向下牵拉直肠黏膜,使黏膜松弛、脱垂。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
儿童发育未完善。
蹲厕过频、时间过久,排便时看手机。
久泻久痢,如慢性结肠炎、慢性便秘。
妊娠、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等导致腹腔高压。
年老体弱、女性生育过多。
直肠黏膜松弛发病率比较低,在肛门直肠疾病中约占0.5%,多见于儿童、年老体弱者、慢性便秘者和多次孕产妇,成人发病率高峰在50岁左右。
小儿骶尾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直肠黏膜松弛。
某些成年人直肠前陷窝处腹膜较正常低,当腹内压增高时,肠袢直接压在直肠前壁将其向下推,易导致直肠黏膜松弛。
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
直肠黏膜松弛主要症状是直肠排空困难、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越是用力排便,其阻塞感越重,患者常将手指或栓剂插入肛门以帮助粪便排出。
直肠黏膜松弛主要症状为直肠排空困难、排粪不全及肛门阻塞感,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合并肠疝者更重。
病人常将手指或栓剂插入肛门协助排粪,插入手指或栓剂好会不自觉的将下垂的直肠黏膜推回。
排便时下腹部或骶部有局限性压痛,偶有血便及黏液便。
严重者松弛的直肠黏膜还可自肛门脱出体外,起初随排便脱出后可自行还纳,可逐渐演变成需要用手推回肛门,并伴有排便不尽及下坠感。
后期可发展为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黏膜即脱出肛门外,若阴部神经损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
疾病继续发展就会导致直肠黏膜脱垂,包括内脱垂和外脱垂。
由脱垂黏膜占位及影响排便运动引起的。
当患者出现直肠排空困难、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以及便秘时应及时就医,明确松弛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注意与环状痔、直肠息肉脱出相鉴别。
患者感直肠排空困难、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以及便秘时及时就医。
患者感肛门肿物脱出时立刻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肛肠科就诊。
没有肛肠科专科门诊时应去结直肠肛门病科或者普外科就诊。
患病时间多久?
主要有什么症状?(如排便梗阻感、排便费力费时、肛门坠胀)
排便习惯及粪便形状如何?是否伴有黏液便?
从事什么职业?是否有家族史?
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史?
直肠黏膜松弛较重者,嘱患者下蹲并用力屏气,可使直肠黏膜脱出,可见圆形、红色、光滑的“肿物”,即脱出的直肠黏膜,黏膜皱襞呈放射状。
下端直肠黏膜较松弛,肠腔内黏膜堆集,偶尔扪及套叠环。
排便造影是诊断直肠黏膜松弛有价值的检查,典型表现是直肠侧位片上呈漏斗状的影像,部分病人有骶骨直肠分离现象。
因插肠镜时牵拉黏膜以及检查需要充气,所以内镜检查不易见到,但在松弛处可见到直肠炎、溃疡、水肿或红斑,常误诊为肠道炎性疾患。
可见直肠前壁黏膜过多,呈皱褶状,个别黏膜内脱垂并堵塞肠腔,肠腔内没有明显的腔隙。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有时伴有排便费力、费时。多数无血便,除非伴有孤立性直肠溃疡。但包括直肠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上述表现,因此直肠内脱垂的诊断必须排除直肠肿瘤、炎症等其他常见器质性疾病。
指诊时可触及直肠壶腹部黏膜折叠堆积、柔软光滑、上下移动,松弛的部分与肠壁之间可有环行沟。也有作者报道直肠指诊只能发现括约肌松弛和直肠黏膜堆积,部分患者可触及宫颈状物或直肠外的后倒子宫。肛门镜的主要价值在于了解直肠黏膜是否存在炎症或孤立性溃疡以及痔疮。
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大肠肿瘤、炎症等其他器质性疾病。但肠镜退镜至直肠中下段时,适当抽出肠腔内气体后,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直肠黏膜松弛。
排粪造影是诊断直肠黏膜松弛的主要手段,其典型的影像变化是在排便过程中肛缘上6~8cm外直肠前后壁出现折叠,并逐渐沿肛管下降,最后直肠下段变成杯口状的鞘部,其上方直肠缩窄成锥状,形成套入部。排粪造影可以观察松弛黏膜是前壁还是环状受累,以区别松弛的程度。
病史不同,该病容易出血,脱出物短,呈梅花瓣状,暗红色,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黏膜。直肠指检,肛管括约肌不松弛,收缩正常,而直肠黏膜松弛括约肌松弛,这是与内痔鉴别的一个要点。
带蒂的直肠息肉可脱出肛门外,呈球形或分叶状,多有糜烂、出血。但触之呈实质感,质中等。直肠指检可扪及息肉及其蒂,直肠腔正常。
直肠黏膜松弛的治疗方法视年龄、严重程度而不同,幼儿有一定自愈的可能,以保守治疗为主,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成人较轻的直肠黏膜松弛、幼儿及无法耐受手术者,可采用药物或者硬化剂注射治疗,严重的直肠黏膜松弛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周期约为1~3周以上。
去除病因,如治疗便秘,慢性咳嗽及前列腺肥大等,每日收缩锻炼肛门括约肌数百次,增强括约肌功能,防止脱垂。并养成良好大便习惯,缩短排便时间,脱垂后立即复位,防止水肿、嵌顿。
针对直肠内脱垂并无特效药物,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直肠内脱垂属于中气下陷,宜补中益气、升举固脱,可采用补中益气汤或提肛散加减等。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个体化选择用药。
注射疗法是直肠黏膜松弛的首选治疗方法,采用各种硬化剂注射于局部,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产生粘连而固定脱垂,方法是应用5%石炭酸植物油、6%~8%明矾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或5%鱼肝油酸钠,常用直肠黏膜下注射(分黏膜下点状和柱状注射两种)及直肠周围注射两种方法。
截石位,在直肠后壁及两侧分别用肠线纵行折叠缝合松弛的直肠黏膜,共3 行,缝合高度可参考排便造影片上套叠的高度和深度,一般达7~8cm 即可。三排缝合间可注射硬化剂,加强固定效果。若用4%明矾溶液,总量为20mL。男性应避免在直肠前壁操作,以防损伤前列腺。术中要注意无菌技术,以防伤口感染。
在齿线上套叠处做每行套扎1~3处,共3行,最多套扎9处,以去除部分脱套的黏膜。必要时可在套扎部位加注硬化剂,增加固定效果。
本手术除能完全环行切除直肠内脱垂的黏膜(4~10cm),还可同时修补直肠前突及切除内痔,只要病例选择恰当,又无结肠慢运输型便秘、乙状结肠疝、乙状结肠套叠、肛提肌综合征及肠激惹综合征等,手术操作细致,效果将良好。特别适合于长型内套叠(4~6cm)。但本手术不适用于合并腹泻及直肠全层肠脱垂者。
PPH利用特制的吻合器经肛门环形切除部分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是治疗直肠黏膜松弛的一种手术方法。
直肠黏膜松弛属于良性疾病,大多患者预后都比较好,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但建议早治疗,避免症状加重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而影响预后,并遵医嘱进行复诊。
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以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直肠黏膜松弛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直肠黏膜松弛患者治疗期间1~2周复诊,后期可延长复诊周期。
直肠黏膜松弛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或通过饮食调理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经过注射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患者术后需注意排便习惯,否则可复发。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例如辣椒、花椒、生姜。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以及腹泻。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水果和新鲜蔬菜,例如生菜、白菜、香蕉、梨、苹果,多饮水。
加强营养使气血旺盛,预防中气下陷,可以多吃鸡蛋、鱼。
直肠黏膜松弛患者应保持肛门局部的卫生清洁,养成便后或者睡前温水肛门坐浴的好习惯。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特别是对于由于工作需要久坐的人,增强免疫力。
加强锻炼,注意锻炼腹肌的力量,加强提肛运动。
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不要久蹲厕所和过度用力排便。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抽烟。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积极治疗可能导致直肠黏膜松弛的疾病。
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感染和出血,大便能否自主控制,患者治疗期间症状不能缓解或者有持续加重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直肠黏膜松弛患者日常要注意养成规律的大便习惯,进食富含纤维素饮食,注意保持肛周干燥清洁,及时复位脱出黏膜。
患者需注意可能增加腹压的情况,如咳嗽、便秘,如出现应尽快治疗,需要留意是否有黏膜脱出肛门外,是否易于复位。
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治疗一些可引发腹压增高的疾病,例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等。
养成规律的大便习惯,进食富含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预防中气下陷。
加强体育锻炼以及提肛锻炼。
4753点赞
[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23-736.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9-580.
[3]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5-163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