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指急性胰腺炎发生于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病变,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的全身性疾病。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较少见,但对母儿危害甚大。
目前分为3类:轻症胰腺炎、中度重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
轻症胰腺炎无器官功能衰竭,也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占胰腺炎的60%~80%,病死率极低。
中度重症胰腺炎存在局部并发症或全身并发症。可伴有短暂性器官功能衰竭(持续时间<48h)。占胰腺炎的10%~30%,病死率<5%。
重症胰腺炎伴有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持续时间>48h),占胰腺炎的5%~10%,病死率高达30%~50%。
胰腺弥漫性(偶尔为局部)肿大,在增强CT扫描结果上,胰腺实质相对呈均匀强化,胰腺周围脂肪可有模糊或毛糙改变,部分有胰腺周围液体积聚。
最常见的表现为混合性坏死(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均有坏死),其次是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极少数为单纯性胰腺实质坏死。胰腺及胰腺周围坏死可保持无菌状态,当胰腺或胰腺周围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后称为感染性胰腺坏死,其病死率显著增加。
胰腺炎的发病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有两个死亡的高峰期:早期和后期。早期指发病第1周内;后期指发病1周后,可持续数周到数月。
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及持续的时间是判定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特点是持续出现全身症状或有局部并发症,轻症胰腺炎在早期阶段即可痊愈,因此只有中度重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患者才有后期阶段。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近年来研究表明,胆道疾病最为多见,约占50%,其中胆石症占67%~100%。
妊娠期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与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妊娠时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钱串状聚集,增大了血液流动的阻力,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是胰腺微循环的严重障碍因素之一,可致胰腺微循环出血及血栓形成,造成胰腺微循环障碍。
妊娠期多种激素水平变化对机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物质代谢发生变化,致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妇女在怀孕后血清甘油三脂约升高30%,孕后期达高峰,产后迅速下降,这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好发于妊娠晚期病理相一致。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可引起胰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血液流变学异常,重者形成微血栓,最终导致胰腺组织缺血、坏死。
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被认为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首要病因。因为在妊娠的自然人群中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约2%~5%,而在发作急性胰腺炎的妊娠人群中此比例显著增高。此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高钙血症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妊娠剧吐、增大的子宫机械性压迫致胰管内压增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以及胰腺血管长期痉挛、感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诱发高钙血症、噻嗪类利尿药及四环素等药物的应用、酒精中毒等都有可能诱发胰腺炎。
妊娠期神经内分泌的影响,胆道平滑肌松弛,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反流入胰管,胰酶原被激活,胰液分泌增多,胰管内压力增高,胰组织发生出血水肿,更易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妊娠期严重合并症,其发病急、进展快,尤其是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复杂多变,对母婴危害大。有研究表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使围生儿死亡率升高,胎儿的死亡率可高达10%~20%。
孕期进补油腻食品容易导致高脂血症,从而导致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通常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或暴饮暴食后突然发作的可向背部放射的上腹部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和发热。处于妊娠中晚期的急性胰腺炎病人,由于增大的子宫上移及胰腺位置较深,症状大多不明显。
腹痛为本病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常在饱餐后12~48h间发病,疼痛可轻重不一,呈持续性,进食可加剧,水肿型胰腺炎腹痛数天后即可缓解,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发展较快,腹部剧痛持续时间长并可引起全腹痛。
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剧烈而频繁。吐出胃十二指肠内容,偶可伴咖啡样内容,呕吐后腹痛不见减轻。
腹胀以上腹为主,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为炎症刺激所致,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排便、排气停止,并可出现血性或脓性腹水。
水肿型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妊娠期宫底升高,胰腺位置相对较深,使腹膜炎体征出现迟且常不明显;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且延及全腹。
初期常呈中度发热,38℃左右,合并胆管炎时可有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其主要症状之一。
患者可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
重症胰腺炎多有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少数重症患者左腰部及肚脐周皮肤有青紫色斑。
是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的高危影响因素,妊娠及产褥期细胞内及细胞外液容量增加,易造成腹膜后及腹腔内脏器进一步水肿,腹腔容量增加,使腹内压升高,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肺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最常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有研究显示,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肺泡气体交换功能障碍,且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妊娠期各器官负荷重并对损伤耐受力降低,更易并发急性肺损伤致呼吸衰竭,甚至可能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首发症状,如产时、产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衰竭,要考虑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由于临床表现重、禁食时间长及妊娠导致的高分解代谢状态,使人体对维生素B1的需要增加,韦尼克脑病发生率增高,如不能及时发现,死亡率可达50%以上。
脓毒血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即发病后2~3周,胰腺、胰腺周围或胰腺外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禁食时间长、低氧血症、手术、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可能是发生胰腺感染的重要因素。
早产或流产和胰腺炎腹痛导致的宫缩有关。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是尽量保全母婴,改善母婴预后,根据胰腺炎的具体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一般到产科就诊,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时,应去消化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什么时候开始有腹痛?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等)
出现症状进行过治疗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血清、尿淀粉酶测定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血清淀粉酶在发病数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4~5日降至正常;尿淀粉酶在发病后24小时升高,48小时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血清脂肪酶一般在起病后24~72小时升高,持续7~10日,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淀粉酶。
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可显示胰腺体积增大,实质结构不均,界限模糊。出血、坏死时,可见粗大强回声及胰腺周围无声带区。
X线摄片、磁共振、胰胆管或胰血管造影等必要时也可协助诊断。
典型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疼痛,伴有血、尿淀粉酶升高。影像学检查70%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人腹部B超有异常发现,B超检查可见胰腺体积增大和实质结构不均,并可发现胆结石等急性胰腺炎的诱因。胆道内窥镜超声、CT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可协助诊断,但尽量避免在产前进行放射检查,以免影响胎儿
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也有起于中上腹的腹痛,二者都可伴恶心、呕吐,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以此可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相区别。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等可加以鉴别。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是妊娠期母婴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一经诊断即应根据病情轻重,确定处理原则,早期确诊重症胰腺炎是减低母儿死亡率的关键。
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具体如下:
保持胃内空虚、减轻腹胀、减少胃酸分泌,给全胃肠动力药可减轻腹胀。
全部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依靠完全肠外营养),以维持循环稳定和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保证胰腺血流灌注。
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解痉止痛药,如哌替啶、解痉药阿托品、山莨菪碱,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如抑肽酶静滴、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药物虽能通过胎盘,但病情危重时仍需权衡利弊使用。
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三代药物和甲硝唑,要选择易于通过血管-胰腺屏障,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
呕吐基本控制后用胃管注入中药。
适用于诊断不确定、继发性胰腺感染、合并胆道疾病、虽经合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者,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伴壶腹部嵌顿结石,合并胆道梗阻感染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解除梗阻。
由于炎症刺激宫缩使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早产率可达60%,故在治疗同时须用宫缩抑制剂进行保胎治疗。
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时,细菌毒素、大量抗生素、孕妇低氧血症等均可致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亡,故诊治期间应密切监护胎儿宫内情况。
近年来,由于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改变,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预后的改善提供了条件,但总死亡率仍高于一般产科人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孕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基础。
若诊治合理,一般能治愈;若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如果进行及时、准确、合理的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迅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死亡。
需要一周复查一次血尿淀粉酶直至恢复正常, 定期监测血脂。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调理和饮食密切相关,刚发现胰腺炎应该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可以进食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饮食。
禁止饮酒,因为酒精可能加重胰腺炎病情。
禁止油腻饮食及不易消化饮食。
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烹调方法以蒸、煮、烩、炖为主,少用或不用烹调油,忌用炒、炸、煎、爆等方法烹调,禁食花生、核桃、肥肉等含脂肪高的食物。每日进餐4~5次,每次吃八分饱。
急性胰腺炎患者出院后应常规戒酒戒烟、清淡饮食,严格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适当锻炼身体,做好生活方式管理。
胰腺炎为高分代谢性疾病,使孕妇消耗大,抵抗力低,容易并发感染,故孕妇需做好生活护理。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增加脏器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因剧痛辗转不安者应防止坠床,周围不要有危险物品,以保证安全。
患者需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出现少尿或无尿,则需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及时通知医生。
患者应禁食,若出现口渴,可用温水含漱或湿润口唇。
若患者出现临产症状,应指定专人守护,严密观察宫缩、胎心音、产程进展,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患者经治疗痊愈后,生活上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过度劳累。
妊娠合并胰腺炎的患者一定要密切监测血尿淀粉酶的变化,要注意症状是否减轻,必要时定期复查超声或是CT检查等。
食物是胰液分泌的天然刺激物,起病后短期禁食,降低胰液分泌,减轻自身消化。一般轻症患者需禁食4~7天,重症患者需禁食2周左右。对有严重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者应采取胃肠减压等相关措施。在患者腹痛减轻或消失、腹胀减轻或消失、肠道动力恢复或部分恢复时可以考虑开放饮食,开始以糖类为主,如米汤或冲服藕粉等,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避免饱餐和油腻食品,不以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低作为开放饮食的必要条件。轻型胰腺炎患者恢复进食的时间是临床比较关心的问题,需符合以下条件:
腹部压痛已减轻。
腹痛明显减轻且已停止使用麻醉类药物。
肠鸣音恢复。
患者有饥饿表现,不必等到血清酶正常,即可进食。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受多个危险因素互相影响,在胰腺炎的临床过程中共同起作用,无论何种类型的急性胰腺炎,对孕妇和胎儿危险都很大,孕前、产前均应做针对性的检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对妊娠妇女均应做血脂检查,一旦发现血脂升高,则应于整个妊娠期间随访血脂变化,并通过饮食调节限制脂肪摄入,同时控制体重。
对患胆囊结石的女性,如有胆绞痛,应切除胆囊后再怀孕,否则在整个妊娠过程中都需在医生指导下监控,避免胆道疾病发作。保持正确合理的饮食习惯,可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4418点赞
[1]唐雪杰主编.急诊医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
[2]张文武主编.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陈孝平,汪建平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涂红星,胡珍主编.妇产科疾病护理要点解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5.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