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强直是由于颞下颌关节疾病、损伤或外科手术等导致的关节固定,运动丧失。颞下颌关节强直可分为关节内强直和关节外强直,关节内强直是由于一侧或两侧关节内发生病变,又称真性强直。关节外强直是指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黏膜或深层组织发生的挛缩或瘢痕,又称颌间挛缩。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开口困难、髁突活动减少或丧失,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面下部发育畸形以及(牙合)关系错乱。
关节内强直又分为纤维性强直和骨性强直。纤维性强直是关节内部正常结构破坏后被纤维组织取代,伴关节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骨性强直是纤维性强直进一步骨化所致。
上下颌间组织坏死脱落,愈合过程中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后形成挛缩瘢痕。
混合性强直即同时存在关节内和关节外强直,在症状上表现为两者的综合,临床上少见。
颞下颌关节强直主要是由于颞下颌关节区炎症、损伤或外科手术而导致。根据病变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关节内强直和关节外强直。好发于多动儿童、颜面部严重损伤者、颞下颌关节临近炎。颞下颌关节临近炎症也可能扩散至颞下颌关节,诱发此病。
多由于邻近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而来,其中以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下颌骨骨髓炎也可能扩散至颞下颌关节,比较少见的感染来源是患肺炎等高热病后,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等所致的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这些炎症都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内强直。
关节损伤是目前最多见的病因。多数在儿童期由于下颌骨损伤,尤其是对颏部的对冲性损伤,可造成颞下颌关节内强直。
类风湿性关节炎亦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内强直。
如上颌结节、下颌支部位的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是目前最常见病因。
颜面部3度烧伤造成的面颊部广泛瘢痕,也是常见病因之一。
口腔内手术创面处理不当而后遗关节外瘢痕挛缩。
鼻咽部、颞下窝肿瘤放射治疗后,也可造成颞下颌关节强直。
关节内外强直同时存在,即关节内部损伤和颜面部瘢痕挛缩同时存在。临床上表现为两者症状之综合。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少见病,其发病主要与炎症、关节损伤等有关,关节内强直多发生于15岁以前的儿童。该病与性别、地区等均无明显关系。
多动儿童日常生活中易因磕碰、撞伤等造成颌面部损伤,如下颌骨损伤、颏部的对冲性损伤等。
颜面部严重损伤,如火器伤、3度烧伤等,造成面颊部组织广泛瘢痕,可形成关节外强直。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典型症状就是张口困难,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面下部发育畸形以及(牙合)关系错乱。可能会发生进食困难、上呼吸道狭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并发症。
进行性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病史较长,一般在几年以上,开口困难程度因强直的性质而不同。纤维性强直一般可有一定的开口度,而骨性强直一般完全不能开口。
多发生在儿童。由于咀嚼功能的减弱和下颌主要生长中心髁突被破坏所致。单侧强直者表现为面容两侧不对称,颏部偏向患侧,患侧下颌体、下颌支短小,相应面部反而丰满,健侧下颌由于发育正常,相应面部反而扁平、狭长。双侧强直者由于整个下颌发育障碍,下颌内缩后退,形成特殊的小颌畸形面容。
表现为下颌磨牙常倾向舌侧,下颌牙的颊尖咬于上颌牙的舌尖,甚至无接触,下颌切牙向唇侧倾斜呈扇形分离。发生于成年或青春发育期以后,面部和(牙合)关系无明显畸形仅有开口受限。
关节内强直侧没有活动度(骨性强直)或者活动度极小(纤维性强直),而健侧活动明显。
开口困难的程度因关节外瘢痕粘连的程度而有所不同。由于病变发生在关节外部,不影响下领骨的主要生长发育中心,一般患者面下部发育障碍、畸形和(牙合)关系错乱均较关节内强直为轻。
颌间挛缩常使患侧口腔颊沟变浅或消失,并可触到范围不等的索条状瘢痕区,但当瘢痕发生在下颌磨牙后区以后的部位时,则不易被查。由坏疽性口炎引起者,常伴有软组织缺损畸形。
多数挛缩的瘢痕较关节内强直的骨性粘连有一定的伸缩性,开闭颌运动时,髁状突尚可有轻微动度,尤其是用小指置于两侧外耳道前壁,请患者作左右侧方运动时,可明显感到两侧髁状突的活动度,但如果颌间瘢痕已骨化,呈上下颌骨融合时,髁状突的活动则可以消失。
临床上可以有关节内和关节外强直同时存在的病例,其症状为两者表现之综合,称为混合性强直。
由于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开口度只有一指甚至完全不能开口,所以开口困难会造成进食困难,通常只能从磨牙后隙缓慢吸入流质或半流质,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幼儿由于下颌发育受阻,形成下颌畸形和下颌后缩,使下颌骨及其相应的软硬组织与咽后壁间距离缩小。
上呼吸道狭窄严重者可能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强直无论何种类型,一般都需要采取外科手术,在进行外科手术之前要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对于高危人群,如青春发育期的儿童在受了外伤、颌面部软硬组织炎症者,应该及时就诊,早期干预,以改善症状,缓和预后。首选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需要进行面型和关节动度检查、X线等检查。
对于有过颌面部外伤史,并且后续出现张口困难的患者,应该立即就医。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一旦出现颌面部外伤、颞下颌关节区域炎症等,应及时就医。
首选口腔颌面外科或颞下颌关节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至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后期对牙齿和颌面美观有进一步需求,则需要口腔正畸科、口腔正颌科、整复外科进一步就诊制定诊疗计划。
口能不能张开?能张开多大?
有没有过外伤史?
几岁发生的外伤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张口歪斜、颌面部有没有不对称等)
睡觉有没有打鼾?
症状持续多久了?
应观察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关节区、下颌角、下颌支和下颌体的大小和长度是否正常,两侧是否对称,面下1/3是否协调等。
检查大开口时,上下颌中切牙与近中切角之间的垂直距离。
以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髁突外侧,让患者作闭口运动,感受髁突活动度,或将两手小指深入外耳道内,贴外耳前壁进行触诊,了解髁突冲击感和活动度,并注意两侧对比。
用于检查关节内部关节窝、关节结节、关节囊之间的关系。
辅助X线检查,进一步明确颞下颌关节区的解剖结构。
明确颞下颌关节周围软硬组织的关系。
结合以下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颞下颌关节强直: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共同特点是关节固定、开口困难,进行性加重甚者完全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其严重程度与病变类型、病程有关。患者由于下颌骨运动功能完全丧失,进食困难,仅能以磨牙后间隙及牙间隙吸碎软食物,影响咀嚼功能、口腔清洁及机体发育,使下颌部发育畸形,咬合错乱,髁状突活动度消失等。
在许勒氏位片上,可见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正常解剖形态消失,关节间隙模糊,关节窝及髁状突骨密质有不规则破坏,临床上可有轻度开口运动,此种类型多属纤维性强直。第二种类型关节间隙消失,髁状突和关节窝融合成很大的致密团块,呈骨球状。第三种类型致密的骨性团块可波及下颌切迹,使正常喙突、颧弓、下颌切迹影像消失,在下颌升支侧位X线片上,下倾升支和颧弓甚至可完全融合呈“T”形。第二型和第三型在临床上完全不能张口。
在许勒位上,髁突、关节窝和关节间隙清楚可见。在下颌骨或颧骨后前位上,有些病例可见到上颌与下颌支之间的颌间间隙变窄、密度增高,有时可见大小不等的骨化灶,甚至在上、下颌骨之间或在下颌与颧骨、颧弓之间形成骨性粘连,这可称为骨性颌间挛缩。
颞下颌关节强直表现比较典型,无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颞下颌关节强直一般都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关节内强直的手术有髁突切除术及下颌关节成形术。髁突切除术适用于纤维性强直的病例,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又称假关节成形术,适用于骨性强直病例,关节外强直的基本手术方法是切断和切除颌间挛缩的瘢痕。
该疾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截开的部位即是假关节形成的位置,应尽可能在下颌升支的高位形成。越接近原来关节活动的部位,手术后功能恢复越好。目前常选用的截骨部位有两个,一是髁突颈部截开形成假关节,这种手术适用于骨粘连范围小且局限于髁状突者,二是在乙状切迹以下,下颌孔以上的部位截开,这种手术适用于骨粘连范围大、已累及乙状切迹者,截骨部位过低者,截骨后换用带软骨的肋骨或骼骨游离移植作关节重建术。
一般主张对截开后的升支骨断面作适当的修整,使之形成一个体积较小的弧形的骨突,形成点与面的接触,这不但有利于下颌运动,还可减少骨性愈合的机会。
一种意见是主张切除骨质宽度至少在1cm以上,这种方法对保持间隙、防止复发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开(牙合),破坏正常的(牙合)关系和咀嚼能力。另一种意见是认为截开的间隙应保持在0.5~1cm之间,并利用间隙插入各种组织或代用品。这种插补物既可分离骨断面,预防复发,又能维持骨间隙,避免开(牙合),有利于下颌关节功能的重建。
双侧关节内强直最好一次手术,如必须分两次手术,相隔时间亦不宜超过两周,以免第一次手术处发生疤痕挛缩。
一般认为手术年龄最好在患儿能配合术后张口训练阶段。
切断和切除颌间挛缩的瘢痕,凿开颌间粘连的骨质,恢复开口度。
若颌间瘢痕区较局限,可采取口腔内切开和切除瘢痕,取中厚游离皮片消灭创面。
颌间瘢痕较大,宜从下颌下缘切开,行口内外贯通手术,切除瘢痕,并取适当皮片消灭创面。
颞下颌关节强直目前通过手术可以明显缓解症状,但是手术复发率较高,约在10%~55%之间,且术后需要长期进行开口训练、颌间牵引等恢复训练,以维持手术效果。手术结束后1~3个月需要定期复诊,后期可根据恢复情况决定复诊时间。
该病一般经过正规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消除症状,但是手术复发率幅度较高,约在10%~55%之间,需定期复查。
颞下颌关节强直若手术后护理得当,及时复诊,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手术结束后应该1~3个月定期复诊,进行X线、CT等检查,后期可根据恢复情况适当延长复诊间隔。
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日常进食应该注重食物的软硬度,手术后患者可适度增加食物硬度,以锻炼长期废用的肌肉并恢复关节功能。
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日常进食应该注重食物的软硬度,尽量进食软烂、流质、半流质食物,少食用过硬食物,以避免患区疼痛或加重关节强直。手术后患者可适度增加食物硬度,以锻炼长期废用的肌肉并恢复关节功能。同时应多食用富含钙质、铁质、维生素D的食物,以促进机体的术后修复。
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的护理应该尽量以维持患者开口功能的开口练习为主。同时对于术后患者,还应该行良好的包扎,并积极预防感染,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
一般认为术后7~10天即可开始练习(同时行植骨和下颌前移术者应该延迟至两周以后)。常用的开口练习器为适当厚度的楔形硬橡皮块或者阶梯形木块。开口练习时间应至少在六个月以上,一般在术后头1~2个月内,应日夜使用开口器,以后可以改为日间练习。
保持口腔卫生,面部清洁,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用手揉搓伤口,做好伤口保护,防止伤口裂开。
患者术后应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出血,并及时向医生说明。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预防重点应放在避免颌面部损伤和炎症上,特别针对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的儿童,应该预防外伤的发生,一旦出现颌面部外伤或炎症,应该早期就诊,避免进一步危害到关节区以至颞下颌关节的发生。
对于颜面部严重损伤者,应早期通过X线、CT等检查进行筛查。
教导儿童注重保护自己,减少外伤的发生。
加强环境防护,尖锐的墙角、桌角,坚硬的地面等,都应该予以防护,避免意外。
儿童进行户外娱乐活动时,应注意头部、颌面部的防护,可佩戴相关防护装备,如头盔、护牙托等。
一旦发生外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及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4581点赞
[1]赵界云,何冬梅.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9(12):751-755.
[2]江欣,胡开进.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预防[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03):132-135.
[3]李凌志,何冬梅,杨驰.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分类和治疗进展[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02):164-169.
[4]文世生,刘兰忠.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的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11,30(01):22-25.
[5]何亮,杨楠,秦力铮.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因学研究[J].河北医学,2009,15(12):1393-1396.
[6]乔永明,李新明,韩新光,何巍,王海斌,谢卫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诊断和手术方法选择[J].上海口腔医学,2009,18(04):360-364.
[7]胡瑶瑶,许彪.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11):694-695.
[8]燕贵军等主编.精编口腔科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208-2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