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产生的毒素致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高热、皮疹、呕吐、腹泻、低血压及多器官损害等。在早期病例中,多见于年轻女性,与经期使用阴道栓或卫生棉有关,又称为月经相关性中毒休克综合征。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非经期的女性、男性,甚至儿童等也见发病,多因存在局部伤口感染,伤口使用纱条等填塞物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过度繁殖而导致发病。
月经相关性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与月经葡萄球菌感染相关。
其他与月经无关的称为非月经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产生毒素致病,病原菌多来自患者自身黏膜和皮肤,也可来自其他患者、带菌者或周围环境。本病好发于使用月经塞者、有抗生素使用史的患者。
月经相关性中毒休克综合征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阴道栓,在经血和适宜的温度下繁殖,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阴道栓可能引起黏膜干燥和上皮变化,利于毒素吸收。
在局部伤口感染、烧伤、接受皮肤移植及外科手术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伤后一周内,在创面覆盖包扎或使用填塞物引流,局部细菌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入血。
食品受污染、饮食不卫生以及个体不讲究卫生等因素容易诱发葡萄球菌感染,导致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发生。
本病主要见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瑞典、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我国有散发病例报道。
本病在女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约1:3。
多见于年轻女性,与经期使用阴道栓或卫生棉有关。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好发于使用月经塞者、有抗生素使用史的患者。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高热、皮肤红斑、低血压,常合并多器官受损的症状,如少尿、气促等。并发症有休克、高热、畏寒、皮疹等症状,还会伴有瘙痒、水疱、斑丘疹、紫癜等皮肤症状的发生。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畏寒、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病程第二天可出现全身充血性皮疹和低血压。
严重者很快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有呼吸衰竭(发绀、呼吸困难、氧分压低)、肾功能衰竭(尿少、尿素氮升高)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志不清、昏迷)等。
病程晚期皮疹常出现明显脱屑现象,存在伤口感染的患者,多表现为使用抗生素后病情不能控制。可伴局部疼痛,并突起高热,同时出现弥漫性斑点状红色斑疹,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低血压、少尿,严重的出现休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可出现休克,导致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心力衰竭、脑水肿、昏迷等。有全身不适、低热、肌痛或呕吐等前驱症状。发病急剧,多有突发性高热,体温可高于38.9℃,常伴有畏寒、低血压。
直立性晕厥或皮疹广泛的红斑,发生猩红热样皮疹和丘脓疱疹,手足明显肿胀。
黏膜红斑、结膜下出血、口腔、食道、阴道和膀胱黏膜溃疡。多伴有瘙痒。
有时可发生水疱和大疱、斑丘疹、紫癜等并发症。
综合观察患者症状,可采取适当用药控制疾病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无尿、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要立即就医。绝大多数患者选择感染科就诊治疗,重点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症状及抗生素用药史,进行血常规、肝功能以及凝血检查。
当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尤其高热,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呼吸次数增快等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尿少或无尿,晕厥、嗜睡、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出现高热、皮肤红斑、低血压等症状时,需要选择感染科就诊。
出现急性症状时,可到急诊内科就诊。
出现发热症状有多长时间?
主要存在什么症状?(如发热、腹痛)
有无家族发病史?
有无开展过检查和治疗?
有无其他症状或不适?
近期有没有外伤史?
是否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用药后是否有缓解或加重?
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增多伴有核左移,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或增多,有时可见正细胞、正色素中毒性休克性贫血。
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黄疸指数、胆红素、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均见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正常,血清蛋白总量和白蛋白降低。
尿蛋白阳性,可见大量脓细胞,但尿细菌培养阴性,可见其他有形成分。血尿素氮上升、血清肌酐也升高。
月经期患病者,从其阴道或宫颈等处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非月经期患病者,可从身体病灶处等培养出细菌。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81%,每一分种离物均产生致热原性外毒素C及肠毒素F。
根据询问患者病史、典型症状表现,即高热、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呼吸衰竭等,可初步确诊为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根据病史、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若黄疸指数、胆红素、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上升、血清肌酐等均见升高,可明确诊断;并且若存在高危因素并怀疑本病时,也可进一步检查阴道内、感染部位、创伤分泌物,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确诊。
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性休克患者可有发热、休克等临床表现,且也可伴有几个器官损害,容易与中毒性休克征混淆,但前者血培养为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此区别。
当患者出现发热、皮疹、杨梅舌等时,也极易与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混淆,但猩红热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咽拭子培养可获阳性结果,注意鉴别。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目前强调综合性治疗,包括合理的抗菌治疗、积极抗休克、扩容、纠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充分的支持治疗和必要的清创手术治疗等。病情进展迅速时,要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总之,早期诊断、及时运用抗菌药物和积极的液体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危重患者取平卧位、吸氧,同时密切进行生命体征及血压监护、监测尿量,有条件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
去除感染源,检查体内是否有异物,并清除异物(如卫生棉条、女用避孕套、引流条或鼻腔填塞物等)。找到感染灶(如手术切口或皮肤感染等),手术清除被感染的皮肤和坏死的组织。
积极补充有效血容量的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积极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累及脏器的不同,选择性进行系统的呼吸循环管理,或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疗法等。
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强调早期积极给予抗生素,对于黄色葡萄球菌首选苯唑西林,也可用头孢硫脒,耐药者则用万古霉素。病初往往根据经验选药,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萘夫西林(新青霉素Ⅲ)、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青霉素和(或)克林霉素等,待血液培养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作调整。
要以大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来改善患者的低血压状况,对症支持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血压、抢救休克、控制多器官损害的发展,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由于顽固的低血压和弥漫性毛细血管渗漏,补液量要足,要补充足量晶体液,同时需补充胶体液,当患者血白蛋白低于30g/L时,还要补充人血白蛋白。
静脉丙种球蛋白能中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和单核细胞产生TNF等多种细胞因子,可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激素治疗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虽然有争议,但一般认为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的作用,作用比较全面,临床可以推荐使用。激素使用可选择中小剂量,也可短期大剂量应用,但必须联合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可选择地塞米松,也可选择甲泼尼龙等。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无手术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抗感染治疗。
月经相关性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应立即去除阴道经塞,充分冲洗阴道,以去除感染灶,减少毒素吸收。
月经相关性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应对局部感染创口进行清洗、消毒及引流,以保持创口清洁,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可吸氧,以增加组织的氧供应。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患者积极治疗后,预后一般较好,病死率为3%~6%。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经过治疗后均可治愈,对生存没有影响。
本病一般均可治愈,病死率为3%~6%。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病死率不高,再发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如患者不接受治疗,容易因顽固性休克或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致死。
本病一般对患者生存其没有影响。
本病经正规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
患者在好转出院后两周,需到门诊就医,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等检查。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患者一般无特殊饮食调理,日常保持营养均衡丰富,满足身体需求即可。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护理要以保持局部干净、定期消毒和更换敷贴为主,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开展病情监测。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患者需保持局部感染部位、手术切口、外伤伤口干净,定期消毒和更换敷贴。女性患者应避免使用阴道月经塞,注意经期局部卫生,勤换卫生巾。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应积极开展病情监测,测量血压、脉搏、腹围、饮水量、尿量、监测生命体征。时刻注意疾病进展状态,针对不同疾病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在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心理支持疗法,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正视疾病。
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生要让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基本的了解,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依从性。
患者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如皮疹、恶心、腹痛、腹泻等)请及时告知医生,需遵医生安排进行足疗程的治疗。
预防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要避免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减少皮肤感染机会,女性要避免使用高吸附能力的卫生棉条。
建议外伤者应对局部清创、引流,术后应注意伤口感染;身体内的填塞物和引流条要及时更换,有助于预防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月经期的女性要避免使用高吸附能力的卫生棉条,并做到4~6小时更换一次;在更换卫生棉条前后要洗手;尽可能使用卫生巾;卫生巾和卫生棉条要放在干燥的地方;不要一次放两个卫生棉条,睡觉前要更换新的棉条,有助于预防月经相关性中毒休克综合征。
4211点赞
[1]王明宇,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83-885,1380-1388.
[2]吕乃群.金葡菌引发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J].家庭医学,2009(01):25.
[3]蔡朝阳,马筱玲,纪冰,赵燕.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01):9-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