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后滴漏综合征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致病原因通常为继发于一些鼻部疾病之后,导致鼻黏膜损伤,产生炎性反应,分泌物倒流,如入咽喉,刺激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鼻咽部不适、咽喉壁鹅卵石样改变、鼻子疼、痒和清水涕或/和浓鼻涕、鼻塞。主要危害是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相关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基础疾病治疗为主,结合手术治疗。预后一般,对症缓解症状为主,完全治愈的病例较少。
鼻后滴漏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继发于一些鼻部疾病之后,导致鼻黏膜损伤,产生炎性反应。分泌物倒流,如入咽喉,刺激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好发于自身免疫抵抗力低下的人群、长期存在鼻黏膜刺激的人群、患有鼻部炎症的人群、具有家族过敏史的人群,诱发因素通常为鼻黏膜组织遭到损害。
鼻部疾病是鼻后滴漏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本就有鼻咽部的基础病,鼻黏膜破坏较为严重,容易导致相关的炎症性反应,一旦发生鼻部分泌物倒流,则容易刺激到咽部,出现呛咳、鼻部不适、鼻子疼痛、流鼻涕等相关症状。
鼻黏膜组织遭到损害是诱发鼻后滴漏综合征的重要因素,通常是长期的鼻部基础病导致的。对于鼻黏膜的长期损害,导致出现的慢性炎症性反应,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因此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的重点在于解决鼻部基础病。
鼻后滴漏综合征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因易感染病毒而发生感冒,刺激鼻部可导致发病。
因长期反复刺激鼻黏膜而导致发病,如从事交警等职业,需长期接触灰尘的人群。
鼻窦炎患者、鼻炎患者、有鼻息肉或鼻腔肿物的患者等。
容易因接触过敏原,而发生过敏性鼻炎,继而导致发病。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症状相对典型,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咽喉不适、咽喉壁鹅卵石样改变、鼻子疼、痒、鼻塞等。同时也容易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相关鼻咽部的并发症,需及时的治疗和控制。
咳嗽、咳痰是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也是典型的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到咽喉部位的表现,严重者会频繁出现呛咳,需及时控制。
鼻部、咽喉不适是局部发生炎症性反应后的表现,慢性炎性反应导致局部的不适。表现为总感觉喉部有东西,却又咳不出来,类似慢性咽炎的症状表现。
进行咽喉部相关检查是可见咽后壁出现鹅卵石样的硬化,同时有相当的分泌物附着,是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特异性改变。
同样是鼻部慢性炎性反应的表现,慢性的表现为间断性鼻部瘙痒,急性期则表现为疼痛,偶有出血。
鼻塞是典型的鼻咽部慢性炎症性反应的表现,由于慢性的鼻黏膜破坏,导致分泌物增多,而又无法及时排除,堆积于鼻部,进而导致鼻部堵塞不通,表现为鼻塞,且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的鼻塞症状通常较为顽固,并且长期存在,治疗效果不佳。
鼻窦炎是鼻后滴漏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鼻部的炎症性反应通过一些途径影响到鼻窦,导致鼻窦部位也出现炎症性感染,进而表现为慢性的鼻窦炎。主要症状与鼻后滴漏综合征类似,包括鼻部的疼痛、瘙痒、流鼻涕、打喷嚏,部分患者伴有头痛等症状。
慢性咽炎是鼻后滴漏综合征后期重要的并发症,主要致病原因是鼻部的炎性分泌物倒流到咽喉部,造成咽部的炎性表现。表现为喉部异物感,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需及时控制。
慢性扁桃体炎同样是由于鼻部的炎性分泌物等物质渗透到扁桃体处,导致的扁桃体炎症,表现为咳嗽、扁桃体红肿、说话吃饭受影响等,需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正常生活。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总体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关的鼻部疼痛、瘙痒、流鼻涕、咽喉不适等,即使症状不严重也应该及时就医排除诊断。主要就诊科室是耳鼻喉科,及时行相关的鼻窦影像学检查、鼻内镜检查、吸入性过敏源检查、免疫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注意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相鉴别。
出现鼻部瘙痒、咽部不适等症状,即使出现症状较轻,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如果出现严重的咳嗽、咳痰、鼻部疼痛、鼻塞等症状时,特别是鼻后滴漏综合征的高发人群,需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病情继续恶化,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优先考虑就诊于耳鼻喉科,因为鼻后滴漏综合征的大部分症状表现属于耳鼻喉科的诊疗范围。因此本科室在对这些症状的治疗上有着充足的经验和把握,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科室。
出现呛咳较为严重,甚至有相关缺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于急诊科。以抢救生命体征、缓解缺氧症状为主,鼻后滴漏综合征的治疗应在之后再展开。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从发现鼻部瘙痒、疼痛等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如咳嗽、咳痰、鼻咽部不适等)
是否有相关鼻部疾病史?
平常口服哪些药物?
有没有爱抠鼻子的习惯?
鼻窦影像学检查是鼻后滴漏综合征重要的排除性检查之一,可以根据影像学表现排除是否为鼻窦部位的病变导致的症状,能够为鼻后滴漏综合征的诊断指明方向。
鼻内镜检查是耳鼻喉科常用检查,同时也可以较为直观的观察鼻部的炎性反应情况。同时亦可以直接取局部分泌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局部分泌物培养培养可辅助诊断鼻后滴漏综合征,找到感染的类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
吸入性过敏原检查是检查相关症状是否由于过敏导致的重要检查,可明确排除过敏相关疾病的诊断。
免疫学检查的目的是确认有无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和病毒等,可排除鼻后滴漏综合征是由于急性的感染引起的病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诊断较为明确,一方面,症状表现上出现咳嗽、咳痰、鼻部、咽喉不适、咽喉壁鹅卵石样改变、鼻子疼痒、鼻塞,同时也可有明确鼻咽部疾病史。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如鼻内镜、局部分泌物培养有明显的疾病征象,特别是局部分泌物培养检查结果为阳性,是鼻后滴漏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两方面相结合,即可明确诊断鼻后滴漏综合征。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多发病,症状表现如鼻塞、鼻部瘙痒、疼痛、流鼻涕等与鼻后滴漏综合征高度类似。因此仅仅通过症状难以区分二者,需及时行过敏原筛查,以及血常规检查,如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者有相关过敏物质接触史,即可明确鉴别。
相关的疾病表现也与鼻后滴漏综合征高度类似,鼻部疼痛、瘙痒、流鼻涕、鼻塞等。但鼻窦炎可发生明显的鼻窦部位结构性改变,鼻窦X线检查或CT,可见明确的疾病表现,可与鼻后滴漏综合征明确鉴别。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控制症状后也需要1年以上的康复期。一般治疗以原发病的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氨溴索和溴已新、糠酸莫米松和氯雷他定、阿莫西林等为主。其他治疗以保持局部清洁为主。
鼻后滴漏综合征一般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对症缓解鼻部瘙痒、疼痛症状。
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是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常用的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以及明显稀释痰液,从而可以更好的排除体外,改善症状。
氨溴索和溴己新是缓解相关黏膜组织受损导致的分泌物排出不及时的重要药物,可帮助黏膜修复,同时促进排痰。
糠酸莫米松和氯雷他定是典型的治疗鼻咽部相关疾病的激素,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鼻涕和痰液的分泌,促进疾病康复。
阿莫西林是鼻后滴漏综合征常用的抗生素,不仅可缓解局部的症状表现,同时也可以预防继发性感染的发生,如慢性咽炎、慢性咽喉炎等。
鼻内镜手术治疗是鼻后滴漏综合征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内镜下对多余的炎性组织和鹅卵石样改变物质的切除,可明显缓解症状,治疗疾病。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优点是对鼻腔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效率高且复发率低等。
主要以保持局部清洁为主,可结合相关喷雾型药物,及时对鼻部进行清洁,防止分泌物堆积过多导致的感染。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的总体预后一般,以对症缓解症状为主,完全治愈的病例较少,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可能会导致慢性咽炎等后遗症,患者服用药物的每1~2月需及时复诊。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完全治愈的可能性较小,以控制症状和并发症为主。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治疗及时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容易导致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相关后遗症。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服用药物的每1~2月需及时复诊,便于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行相关检查,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一方面要严格注意食品清洁,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另一方面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提高免疫力是鼻后滴漏综合征饮食调理的重要因素。
宜进食一些高维生素食物,如青菜、胡萝卜、木耳等。高蛋白的食物如鱼类、鸡肉、鸡蛋等。
忌饮食不洁,以自行烹饪为宜。
严禁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麻辣烫、火锅等,容易造成术后伤口难以愈合。
术后患者应以半流质饮食为主。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护理以观察病情,做好局部清洁为主,要明确口服用药的剂量和频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进行规律的局部清洁工作,术后伤口有恶化及时联系医生。
口服用药,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注意药物副作用,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禁止吸烟或避免吸入二手烟。
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不适。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分睡眠,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外出时要戴上口罩来避免吸入烟尘。
避免用力擤鼻,勤清理鼻部分泌物。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要密切注意鼻部瘙痒、疼痛症状有无缓解,如有出血等恶化情况,及时联系医生。
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服用的相关药物必须足疗程、足量,否则容易导致病菌的杀灭不完全,疾病迁延难愈,最终无法控制。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高发人群需尽早、尽快进行鼻内镜以及局部分泌物培养等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也可以做好局部清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普通人群发现相关疾病表现如鼻部瘙痒、疼痛等症状,特别是本就有鼻部疾病史者,及时行局部分泌物培养和鼻内镜等相关检查。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鼻部清洁,勤清理鼻涕等分泌物。
避免相关刺激性因素诱发疾病,如食用麻辣食物。
加强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
鼻部原发的结构性疾病需要及时行鼻内镜下切除术,避免导致其他疾病。
明确个人过敏药物,不可自行用药导致局部发生过敏性疾病。
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如减少用力擤鼻以及吸入烟尘、粉末,避免鼻子进水等。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有过敏史的人群要避免过敏原。
患有鼻部炎症的人群要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
4007点赞
[1]陈凤.233例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23(4):278-28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