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性囊肿或乳汁郁积症,是乳汁无法正常排出在乳管内聚积而形成的囊肿,是妊娠、哺乳期妇女常发生的良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尤其多见于哺乳期断奶后,哺乳期发病者占86%。发病早者可见于妊娠3个月妇女,晚者可见于哺乳2年的妇女。
乳房积乳囊肿的形成主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发育不良、手术过程腺体破坏、哺乳习惯不良、乳腺炎症、乳房寄生虫等原因,造成乳汁潴留,从而形成囊肿。
原发性乳腺结构不良、畸形,或既往行乳腺手术使正常腺体乳管、腺泡遭到破坏,结果使脱落的上皮细胞或分泌物堵塞乳管。在哺乳期间,乳汁不能排出,积聚而形成囊肿。
哺乳习惯不良,如哺乳不定时或乳汁不能吸空、残留,造成乳汁潴留。
乳腺炎症基础上使乳管狭窄乃至完全堵塞,堵塞部位多发生于乳管的壶腹部,继而导致乳汁潴留,腺泡彼此融合而形成囊肿。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乳腺边缘的乳腺导管较细,距中央导管较远,更导致堵塞,故大部分积乳囊肿位于乳腺边区。
乳房寄生虫病的存在,可能也是堵塞乳腺导管的原因,致使乳汁形成囊肿。
积乳囊肿患病比例在0.05%-0.08%,为少见病。目前在国内报道较多,国外报道较少。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多见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既往行乳腺手术的妇女。
哺乳期哺乳习惯不良的妇女。
积乳囊肿的患者可能出现乳房疼痛、局部皮肤发红、腋窝触痛、乳房肿块等症状,个别患者还可能会并发急性乳腺炎。
多数病人有轻微胀痛,如伴继发感染局部皮肤发红、有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常增大并有触痛。
乳晕周边部常可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或时大时小,停止哺乳后自行缩小,或因按摩后缩小。肿块常逐渐增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有轻压痛,移动尚好。大的肿块触之有囊性感,似有弹性。小于2cm的肿块囊性感不明显。当囊内容物变浓稠时,弹性感消失,硬度增加而变得较坚实,易误诊为乳癌。
积乳囊肿可能会并发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产生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等症状,诱发急性乳腺炎。
女性在哺乳期间如果出现了乳房疼痛,并且乳房周围有肿块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做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超声等检查,并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相鉴别。
女性在哺乳期间如果出现了乳房疼痛,并且伴有乳房肿块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当囊内容物变浓稠时,弹性感消失,硬度增加而变得较坚实,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积乳囊肿的患者,若出现疼痛难忍,可以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乳腺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囊肿、皮肤发红、胀痛、局部压痛、腋窝痛等)
是否患过乳腺炎?
是否有要求再生育?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哺乳之后乳汁是否排净?
对积乳囊肿的诊断有意义,可检查出患者是否出现圆形的或椭圆形的,边界光滑清楚的块影,可发生于乳房的任何部位。这个积乳囊肿在放大的图像中,呈现由脂肪和稠密的液体混合而成,而其中的一些斑驳影可能是乳汁凝结造成。
B超下可以显示囊肿的情况,液性回声完整的包膜,囊内呈均匀一致的等回声,中后部有增强的回声光点聚集,此为乳计的细小凝结块所致。探头在肿块部位加压时,囊肿的形状可以有部分改变。
细针穿刺检查是最常用的,可检查出积乳囊肿中是否有陈旧的乳汁样,黄白色或灰白色较稠的囊液。病程较短者,抽出的囊内液和新鲜乳汁相似,在涂片上往往为脂性蛋白物质和泡沫状细胞。有继发感染时,囊内液浑浊,涂片可见较多炎性细胞。
发病时间常在哺乳期或妊娠期,尤其是哺乳期断奶后。
既往有急、慢性炎症,外伤或乳腺良性疾病的手术史,或有原发性乳腺结构不良症、畸形等存在。
乳腺肿块呈球形或橄榄形,光滑稍有活动、弹性感,边界清无触痛,与皮肤无粘连,同侧腋窝多无淋巴结肿大。若肿块直径大于2cm者有囊性感,可触及波动感。
发病早期穿刺,可抽出新鲜乳汁;后期可抽吸出乳酪样物。
彩超检查可显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肿块,早期显示有液性暗区,对诊断更有意义。
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轮廓清晰的囊性阴影。
乳腺纤维腺瘤发病年龄多在20~25岁,绝大多数为未婚女性。肿瘤表面光滑,为实质性肿块,易于推动,无囊性感或波动感。积乳囊肿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多见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肿块触之有囊性感,似有弹性,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是妇女多发病,常见于中年妇女。突出表现是乳房的胀痛和肿块。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且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侧或双侧有多发性肿块,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与皮肤无粘连。有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囊内容为浆液性的,而积乳囊肿内容为陈旧乳汁样,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有肺或胸壁结核病史,多发生于20~40岁之间,特别是有部分患者发生于妊娠或哺乳期。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多见于乳房上象限,呈现乳房内孤立结节。逐渐增大成块状,边界不规则,周围和表面皮肤因浸润粘连而轻度疼痛。积乳囊肿肿块常逐渐增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以此进行鉴别。
乳腺癌早期者表现为无痛乳腺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质地硬,肿瘤相应的皮肤凹陷(称酒窝征)。钼靶摄片肿块影显示周边呈毛刺状,边界不整齐,钙斑密度在周边较中央区高,积乳囊肿则无以上表现,通过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可以鉴别。
鉴于乳房积乳囊肿是良性疾病,不要求再生育的部分患者,可行穿刺抽吸乳汁,尽量吸净乳汁,然后向腔内注入青霉素水溶液,以预防感染,可治愈;要求再生育的患者,应积极完整切除囊肿块或肿块所在部位区段切除术,是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哺乳期尽量减少吃药或不吃药,其他情况可以采用保守疗法中的药物疗法治疗,常用一些中成药包括乳癖消、逍遥丸等,对改善患者的病情病症会有一定帮助。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可以使用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
行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时,若吸出乳样液体,应将囊内乳汁一次性吸尽。当乳汁吸出后,囊肿即见缩小,残留囊腔再加压包扎。
若囊肿反复炎症感染或不断增大者,可在局麻下行囊肿单纯摘除术或超声引导下乳腺囊肿微创旋切术。伴有急性炎症时,先行抗炎治疗后再行手术。
积乳囊肿一般情况下可以治愈,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继发感染等情况。该病一般也不会影响寿命,患者出院后应按照医嘱进行复查。
积乳囊肿一般为良性病变,可以治愈;若治疗不及时,囊肿会逐渐增大,引发感染,从而加重病情,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伴发癌变。
积乳囊肿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果伴发癌变,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若疾病没有消除,发生以上症状,如乳房肿胀、有肿块,需要回院复诊。若无明显症状,则无需复诊。
积乳囊肿患者宜吃富含维生素食物,有利于消除疼痛,帮助恢复。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不利于伤口的恢复,防止使用含雌激素类的食品。
宜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少吃油脂类食物,油脂类点心、煎炸馅饼、油炸食品、猪油、奶酪、黄油、肥肉、腊肠、动物内脏等高热量、高脂肪油腻食品。
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因为这些都可使乳腺出现增生,或使乳腺增生加重。
积乳囊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宜适当放松心情,不要过分恐惧、焦虑。日常应观察患处情况,监测体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通知医生及时治疗。
通过适当的心理安慰,消除产妇恐惧等情绪,使产妇了解相关乳汁淤积知识。
轻轻抖动乳房,可使淤积的乳汁排出,由于动作轻柔,环境舒适,温度适宜,产妇恢复迅速。
注意观察绷带是否处于有效包扎,松紧度是否适宜;绷带是否干燥;绷带加压处压痕有无红肿、瘀紫;皮肤有无破损;平卧时有无胸闷气促、压迫感,如有不适及时测量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不要经常触摸、刺激肿块,可能会加速囊肿的增长,或者增加感染的风险。
注意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房清洁卫生。
多喝水,多吃清淡饮食,使乳管畅通。
哺乳期应选用比较宽松的胸罩,要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保持心情的舒畅。
4145点赞
[1]孙志勇,高素勤.浅析乳腺积乳囊肿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7):92-92.
[2]祝红娣.产后乳汁郁积的护理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2008(05):43.
[3]杨维良,张好刚.乳房积乳囊肿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7(06):367.
[4]郑慧娟,姚雪英.1例哺乳期巨大乳腺积乳囊肿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3):736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