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睫又称副睫毛,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呈现家族聚集性。指在正常的睫毛后面另有一排睫毛,由眼睑板开口处长出。病理检查显示睑板腺被睫毛毛囊取代,它内侧的睫毛朝内生长,摩擦眼球的表面,造成眼表结构的破坏,引起角膜炎、角膜血管翳、角膜瘢痕,再严重的可以影响视力,甚至引起角膜白斑、角膜创口等。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外显率高但表现度变异大,多数患者表现出腿部原发性淋巴水肿(淋巴水肿-重睫综合征)。
是由睑板腺化生并去分化,变成毛囊引起,表现为从睑板腺开口处生长的睫毛,数目不一。
先天性双行睫的病因与遗传有关,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天获得性双行睫与睑板腺发育异常有关,常由瘢痕性结膜炎引起。先天性双行睫好发于婴幼儿,后天获得性双行睫好发于有瘢痕性结膜炎病史患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显性遗传受性基因控制,在同源染色体上,两个同型显性基因成对存在或显性、隐性基因成等位基因存在时才显现出来。
常是由于严重的眼附属器疾病和眼化学伤等引起睑板腺缺如,而被睫毛囊代替导致。
先天性双行睫和后天获得性双行都很少见,先天性双行睫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见于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此病的儿童,多5岁后出现症状。后天获得性双行睫,多见于瘢痕性结膜炎晚期患者。
好发于婴幼儿,但因婴幼儿期耐受性好,直到5岁前可能不会出现症状。
好发于有瘢痕性结膜炎病史患者,炎症刺激睑板腺,导致睫膜化生。
先天性双行睫和后天获得性双行睫均表现为正常睫毛后面出现一排睫毛、眼部疼痛、角膜刺激征角膜刺激征。先天性双行睫异常睫毛更细更软,后天获得性双行睫的睫毛往往无色素和发育不良。
正常睫毛后面出现一排多余的睫毛,少则3~5根,多时有二十余根异常睫毛,常见于双眼上、下睑。
患者自觉眼部有异常东西,导致眼睛看东西不适,遇到强光后患者会感到光线有明显的刺眼症状,容易引起眼部酸涩、刺痛,无法睁眼等症状。此外,因副睫毛刺激角膜,会出现眼睛疼痛、流眼泪等症状。
先天性双行睫的异常睫毛往往比正常睫毛更细、更短,通常倒向后方,多数患者表现出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即淋巴水肿-重睫综合征。后天获得性双行睫的异常睫毛往往是无色素和发育不良所致。
双行睫病有遗传的可能,应注意定期体检,重视体检中的眼睑检查有无异常,才能及时做出反应。尤其对于高危人群,5岁以上的儿童、瘢痕性结膜炎晚期患者,要定期进行眼结膜检查。
对于易患先天性双行睫的儿童,应定期体检,重视体检中的眼睑检查,一旦检查出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行进一步检查。如果出现腿部原发性淋巴水肿(淋巴水肿-重睫综合征),应立即就医。
对于患有瘢痕性结膜炎晚期的患者,合并化学损伤,并长出副睫毛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或五官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痛)
家里人是否有同样的疾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有无药物过敏史?
观察双眼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睑裂缺损、内眦赘皮、眼睑内翻、外翻以及闭合不全。
观察睑缘表面是否光滑、是否充血、是否附着鳞屑;睫毛是否缺损、其位置与排列方向是否正常、有无睫毛乱生或倒睫,亦或有双行睫毛等先天异常。
裂隙检查可发现角膜下半部荧光素着染色,裂隙灯显微镜由照明系统和双目显微镜组成,它不仅能使表浅的病变观察得十分清楚,而且可以调节焦点和光源宽窄,作成“光学切面”,使深部组织的病变也能清楚地显现。
除了睑缘前部有正常的睫毛之外,在睑板腺口的部位另长出一排睫毛,后面一排睫毛可触及角膜,出现倒睫的表现,结合眼底检查中双眼裂大小与睑缘表面是否有异常,以及裂隙检查中的角膜下半部荧光素是否染色的结果可诊断该病。
倒睫是指睫毛的位置不是向外下或外上,而是向后生长,可以刺激角膜及眼球造成损失,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出现眼睛充血、发红、痒、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多见于沙眼、睑缘炎、睑外伤、眼皮及结膜疤痕如睑内翻引起,常规视诊和眼科查体即可诊断。少数倒睫毛可以向相反方向拉眼皮、拔掉或电解或冷冻。多数倒睫毛或睑内翻患者引起的,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双行睫可从临床表现、眼科查体等方面与倒睫相鉴别。先天性双行睫典型症状是睑板腺缺如,并被睫毛囊替代。后天获得性双行睫异常睫毛往往是无色素和发育不良所导致,它们可通过裂隙检查可发现角膜下半部荧光素着染色。
双行睫一般需要2~3周的时间治疗,轻症患者可选择软角膜接触镜保护角膜,也可使用红霉素眼药膏或氧氟沙星眼药膏进行治疗。如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可通过手术治疗,如板层睑切开等。
通常刺激症状较轻、不刺激角膜或触及角膜不多的患者可选择软角膜接触镜保护角膜。双行睫有症状或角膜有擦伤者须行处理,给予冷冻破坏毛囊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复发率低、方便、易操作。
主要作用是灭菌、防止创面感染,用法为涂于眼睑。不良反应会偶见眼睛疼痛,视力改变,持续性发红或刺激感等过敏反应,使用中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可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术后感染或者是眼表的感染,局部涂于眼睑内,对氧氟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使用中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如果副睫毛多且硬,可电解其毛囊后拔除或切开睑缘间部加以分离,暴露副睫毛毛囊后,在直视下逐一拔除,再将睑缘间部切口的前后唇对合复位。
先天性双行睫和后天获得性双行睫经过手术治疗均可治愈,愈后一般并没有副作用,生活各个方面可以正常进行,注意按时回医院复诊,以便了解康复情况。
通常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可得到治愈。
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无论先天性双行睫,还是后天获得性双行睫,手术治疗一月后应该及时到医院复诊,行眼底检查及裂隙灯检查。
双行睫患者的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术前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加重本病眼痛症状。
忌烟、酒,这是由于肝脏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烟、酒会刺激肝脏解毒,加重肝脏负担,而肝开窍于目,所以会使眼睛受损。
双行睫患者术后护理应促进患者康复,避免发生感染或在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卫生,合理饮食,不熬夜,忌发怒,同时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手揉搓眼睛。
避免过度用眼,不熬夜或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等,以防加重角膜刺激征。
双行睫患者出院后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烧灼感、红肿、刺痛等刺激性的症状应该及时停止用药,然后将局部的药物清洗干净,症状比较严重的需要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以免对眼睛黏膜产生严重伤害。
平常注意有无毛发异常,睫状充血,睫毛脱落,如果有及时去医院,如果是术后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防止污水污染伤口,伤口每日换药1次,7天后拆线。注意眼痛护理,如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双行睫患者应避免感染,注意保护眼睛。对于患有双性睫的人应进行早期筛查,而且应避免与患有同疾病的人结婚,以降低发病率。患有结膜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出现瘢痕性结膜炎,诱发双行睫发生的可能。
对有遗传倾向的人应及早进行双行睫筛查,查看结果是否有异常睫毛,且正常睫毛后面有无出现一排睫毛、眼部疼痛、角膜刺激征角膜刺激征等症状。若结果异常者则是患有疾病,若结果正常者,宜每三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对患结膜炎患者应行眼底检查及裂隙灯检查。
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手随意揉搓眼睛,避免细菌感染。
及时合理的调节情绪,避免忧郁、愤怒。
合理使用抗生素眼膏类药物。
4792点赞
[1]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81-882.
[2]孙英,范先群,周慧芳,不同术式矫正儿童下睑倒睫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01).
[3]卢海,金子兵主编.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眼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0):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