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均来自良性葡萄胎,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合并子宫外转移病灶。此病的治疗主要为化疗,同时辅助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积极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侵蚀性葡萄胎病因不明,研究表明该病可能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发病,可能与女性生育史、妊娠史、年龄等因素相关。
病因侵蚀性葡萄胎的病因未明,其发病有关因素同葡萄胎,如母体免疫能力(排斥异体细胞的能力)降低、葡萄胎滋养细胞侵蚀增强,可能会促进葡萄胎发生恶变。
侵蚀性葡萄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患病,该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年龄在23~45岁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易患此病。
侵蚀性葡萄胎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六个月内发生。
侵蚀性葡萄胎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六个月内发生,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增大、腹痛等症状。
葡萄胎排出后,可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量不定。
葡萄胎排出后4~6周,子宫未恢复到正常大小,质地偏软,也可受侵蚀病灶部位和大小的影响,子宫出现不均匀增大。
侵犯部位表浅可无明显腹痛,如病灶穿透子宫浆膜层,可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腔内出血症状,若子宫病灶坏死继发感染或出现卵巢黄素化囊肿扭转、破裂等并发症也可以导致腹痛。
由于滋养细胞分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雌孕激素持续作用下,会出现乳房增大、乳晕着色、生殖道变软等假怀孕现象。
由于滋养细胞产生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续作用,导致两侧或者一侧的卵巢黄素化囊肿不消退。
因黄素化囊肿、增大的子宫或阔韧带内血肿而形成腹部包块。
侵蚀性葡萄胎为界于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内形成紫蓝色出血坏死结节,甚至向阴道、肺、脑等远方器官转移。
为常见的转移部位,可出现胸痛、咳嗽、咯血,胸部线摄片检查可见片状、棉球状、结节状阴影。
可见阴道黏膜有紫蓝色结节,破溃后可大出血。
病灶小不易被发现,若病灶破裂,则相应脏器发生出血。
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大时可造成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患者可长期出现阴道流血,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慢性贫血,若子宫破裂最终可导致大出血,甚至可出现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子宫病灶长期存在可导致继发感染,患者可表现为白带异常、腹痛等症状。
侵蚀性葡萄胎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女性的身体健康,如果有疑似葡萄胎的症状,例如不规则阴道出血、假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优先考虑去妇产科就诊。
在排出葡萄胎后,如果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果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且子宫增大伴有假孕现象,应及时就医。
如果突发失明、失语、偏瘫、癫痫发作、意识不清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
优先考虑去妇产科。
如果患者出现腹痛症状可以去肿瘤科就诊。
葡萄胎排出多久了?之前有没有过葡萄胎经历?
不规则阴道出血持续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子宫异常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子宫增大、假孕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去除葡萄胎后,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持续高水平或下降后又升高,则考虑为侵蚀性葡萄胎。
B超监测出现侵蚀性葡萄胎增大的子宫,肌层回声不均。
X线胸片可以用来检测葡萄胎小病灶和转移病灶。
若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的组织标本中发现绒毛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即可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葡萄胎患者清宫后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相应的转移病症,应考虑葡萄胎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的可能。去除葡萄胎后,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持续高水平或下降后又升高,则考虑为侵蚀性葡萄胎。B超监测出现侵蚀性葡萄胎增大或回声不均的子宫,X胸片或CT检测小病灶和转移病灶,即可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二者都可以继发于葡萄胎,但是绒癌可以继发于其他的非葡萄胎妊娠。二者临床症状比较相似,都是属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上很难鉴别。最终的鉴别是要靠病理,侵蚀性葡萄胎镜下有绒毛结构或者是绒毛阴影,而绒癌是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侵蚀性葡萄胎恶性程度一般不高,大多数仅造成局部侵犯,预后比较好。绒癌恶性程度较高,发生转移早且广泛,在化疗药物问世前,死亡率非常高,但是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预后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
侵蚀性葡萄胎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可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病变在子宫且化疗无效者可切除子宫,如进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及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术。
低危侵蚀性葡萄胎可选单一药物进行化疗,如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和更生霉素(KSM)。
高危侵蚀性葡萄胎以联合化疗为主,主要以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
当病灶出现耐药性,则需要手术切除耐病灶,以减小肿瘤负荷。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一旦确诊要及时将子宫腔内的东西清除,通常是采用清宫术,清宫术是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最基础的方法,不管需要不需要化疗都应该通过清宫术将内容物吸出来。侵蚀性葡萄胎单纯的清宫手术是不能完全治愈的,有必要时还应该切除子宫,对于年轻的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卵巢。
此种治疗方式临床应用较少,主要适用于肺转移且出现耐药的患者。此外,肝转移、脑转移的患者也可进行化学治疗。
侵蚀性葡萄胎不但会破坏子宫肌层,还会导致卵巢黄素化囊肿,并且随着病灶的广泛转移造成多部位出血和各个器官功能的损害,最终危及生命,但大多数通过及时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且预后良好。
该病若治疗及时,可以治愈。如果病程迁延不愈,病灶已经转移,则很难治愈。
侵蚀性葡萄胎一般不影响寿命,但有20%的患者存在病灶转移,会发生耐药和复发,从而影响生命。
水泡样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到邻近远处器官,多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可穿破子宫肌层或转移至肺、阴道、外阴等器官造成局部破坏、出血。
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要多食清淡食物,补充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加强营养,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注意膳食平衡,饮食的合理化、多样化。
加强营养,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品。
不规则阴道出血导致贫血可以适当补充铁剂。
主、副食的比例宜为1:1,主食中应米、面、杂粮交替选用,并有粗粮,副食中蔬菜、水果与含蛋白质食物的量比例应为5:1。
在蛋白质食物中,动物性蛋白质与植物性蛋白质量的比例各半,少用甜食和过成食物。
脂肪量每天不宜超过50g,少吃肉、多吃鱼,应尽量选择有利于抗癌、防癌的食物。
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散步,避免疲劳,保持心情愉悦,定期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在治疗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适当做些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防疲劳。
要注意外阴部位的清洁、干净,勤换洗内衣裤。
化疗期间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当血小板降低时要注意避免磕碰,若出现白细胞减少,要注意避免受伤,以防感染、出血等。
侵蚀性葡萄胎经过治愈后至少要避孕一年。
排出葡萄胎后发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病因。对于体制本身偏弱的女性,要定期测量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及早进行筛查,如有异常可及时治疗。
侵蚀性葡萄胎病因尚不明确,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可避免多种疾病的出现。
4430点赞
[1]沈铿,马丁.妇产科学[M].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77.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48.
[3]徐丛剑,华克勤.实用妇产科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9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