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催眠类药物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抑制作用,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等效应的药物。一般讲镇静和催眠并无严格的区别,常因剂量不同而产生不同效果。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使病人安静,减轻或消除激动、焦虑不安等;中等剂量时,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时则产生抗惊厥等作用。本类药物长期使用,几乎都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故需避免长期使用。
苯二氮草类与苯二氮草受体结合后,可增强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的亲和力,使γ-氨基丁酸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开放,从而放大γ-氨基丁酸的突触后抑制效应。包括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引起的中毒。
巴比妥类主要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此类药物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增加,效应依次表现为镇静、催眠、麻醉、延髓中枢麻痹。包括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等药物引起的中毒。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巴比妥类相似。包括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等药物引起的中毒
吩噻嗪类药物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减少邻苯二酚氨生成。主要作用于网状结构,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还具有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抗组胺、抗胆碱能等效应。包括氯丙嗪、奋乃静等药物引起的中毒。
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主要病因包括误服、轻生和一次性服用过量。本病不具有传染性,有轻生倾向的人、有精神类疾病的人、老人和儿童发病风险较大。严重疾病、胃排空延迟可诱发中毒。
误服是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常见病因,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有意轻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类药物导致中毒。
一次性服用过量的镇静催眠类药物,超过安全用量,易引起中毒。
如一次大量静脉应用等。
严重肝肾疾病、严重肺部疾病、严重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可降低人体对镇静催眠类药物的耐受程度,诱发中毒。
镇静催眠药是临床经常用到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中毒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镇静催眠药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非传染性疾病,无传播途径。
因情绪不佳、生活不如意等原因,有意轻生,因而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类药物可导致中毒。
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需服用大量镇静催眠类药物,可因治疗剂量过大,导致中毒。
老人和儿童误服镇静催眠类药物,是导致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典型症状包括嗜睡、记忆力减退、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呼吸抑制和心血管系统抑制。此外,还可并发休克、肺炎等疾病。
轻度中毒可有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语言模糊、反应迟钝、判断和定向力障碍等表现。中度中毒可出现沉睡,强刺激虽能唤醒,但不能问答,随后进入昏迷状态,呼吸略浅慢,唇、手指、眼球震颤等表现。重度中毒可出现昏迷及低体温。早期可有四肢强直、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后期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时大时小,呼吸变浅或不规则。可有肺水肿、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等表现。
可有不同程度呼吸抑制,开始时表现为呼吸浅而慢,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性酸中毒,严重时可致呼吸骤停。
由于药物作用引起容量血管扩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及尿量减少等;重者出现肾衰竭、休克和心搏骤停。
地西泮中毒有锥体束征、肌张力增加、震颤等症状。 水合氯醛中毒有恶心、呕吐、胃黏膜坏死和消化道出血。苯妥英钠中毒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视力模糊及复视。神经系统检查有瞳孔扩大,中毒早期反射活跃,抑制期反射消失,且有抽搐及大小便失禁,还有血糖升高、发热。
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的病人,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和神经精神症状。
后一次服药后1天内或数日内出现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厌食、无力、震颤。2~3天后达到高峰,恶心、呕吐、肌肉痉挛。
停药后1~2天,有的药物停用7~8天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有时出现以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高热为特征表现。数日至3周内恢复。
安定类药物中毒者可伴有锥体束征、肌张力增高和震颤等;瞳孔由小变大,对光反射消失等。
可有恶心、呕吐、便秘等表现。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严重时发生休克,表现为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弱、血压进行性降低、脉压降低、皮肤湿冷、花斑、尿少或无尿。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可致昏迷,导致吸入性肺炎,可突发喉反射性痉挛和支气管刺激发生剧咳喘鸣。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可损害肝功能,引起黄疸,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浓茶样尿、陶土样便。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当患者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后,出现眼球震颤、昏迷、低体温等表现,多可确诊为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应及时就诊于急诊科,进行毒物检测、电解质、血气分析、心电图等检查。还需注意本病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昏迷相鉴别。
出现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语言模糊、反应迟钝、判断和定向力障碍等表现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出现浅昏迷、昏迷、低体温、四肢强直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就诊于急诊科。
最近体温有无升高,最高多少度?
身体不适是吃过什么药,多久后产生症状?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略浅慢,唇、手指、眼球震颤等)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最近有自行服用过催眠药吗?
口服中毒时留取胃内容物、呕吐物或尿液、血液进行毒物定性检查。对胃内容物进行毒性分析,有助于判断中毒药物的种类,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可评估患者血液中酸碱度、电解质、血细胞等的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内环境。
可评估患者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判断中毒对肝、肾等器官造成的影响。
有助于明确药物中毒对心脏的影响。
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苯二氮卓类浓度测定对诊断帮助不大,因活性代谢物半衰期及个人药物排出速度不同。
血、尿及胃液中检出镇静催眠药成分,有条件需检测其浓度。
有过量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史,或现场发现有残留药物。
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并出现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抑制症状。
呕吐物、胃液、血液和尿液中发现相应药物。
先有烦躁不安、谵妄、最后转入昏迷。血尿素氮升高,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并不少见,根据伴随症状、体征、毒物接触史,及向患者家属详细地询问患者发病前的精神、情绪状态,必要时毒物分析可帮助最终诊断。
询问有无高血压病、癫痫、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既往史以及一氧化碳、酒精、有机溶剂等毒物接触史。检查有无头部外伤、发热、脑膜刺激征、偏瘫、发绀等。再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慢性中毒的轻躁狂状态病人易疲乏,并伴有震颤、步态不稳等。
原发性癫痫以往有癫痫发作史。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引起的震颤、谵妄,前者有既往史,后者有长期酗酒和戒酒史。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治疗包括洗胃,加强生命支持治疗,促进已吸收药物的排出,人工肾或腹膜透析等急症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氟马西尼、纳洛酮等。
经口服中毒清醒者,可首先使用催吐法洗胃,并询问药名、剂量及服用时间和是否经常服用该药等。昏迷者宜插管洗胃,洗胃液宜选用温清水。服药时间超过4~6小时者,洗胃效果不佳,但服药剂量大者仍应洗胃。
急性巴比妥药物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为呼吸和循环衰竭。因此,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和有效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深昏迷伴呼吸抑制者宜尽早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建立人工呼吸,纠正低氧血症并维持酸碱平衡;对出现低血压者,应首先扩容,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由于本类药物与蛋白质结合,所以应用强力利尿排出毒物的意义不大。利尿前应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此外,还可碱化尿液,促进巴比妥经肾脏排泄。活性炭促进毒物的吸附,加泻药促进毒物排泄。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苯巴比妥和吩噻嗪类药物中毒有效,危重患者可考虑应用之,对苯二氮䓬类无效。
氟马西尼是苯二氮䓬类特异性拮抗剂,能竞争抑制苯二氮䓬受体,阻断该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此药禁用于已合用可致癲痫发作的药物,特别是三环类抗抑郁药。
巴比妥类中毒无特效解毒药。
吩噻嗪类药物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应用利尿和腹膜透析无效。因此,首先要彻底清洗胃肠道。治疗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
昏迷者可用哌甲酯(利他林)肌内注射,必要时重复应用,或用纳洛酮,直至苏醒。
如有震颤麻痹综合征可选用苯海索(安坦),东莨蓉碱等。若有肌肉痉挛及张力障碍可用苯海拉明口服或肌内注射;中毒继发惊厥发作者,忌用中枢兴奋药,一般选用地西泮抗惊厥治疗。
低血压者可考虑间用羟胺、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等α受体兴奋剂,忌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否则加重低血压。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治肺部感染等。
此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经正规、及时的治疗,预后良好,大部分都可治愈,一般不影响寿命,不留后遗症。出院后注意自身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就诊于急诊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经过正规、及时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治愈。重症和出现并发症者增加死亡率。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一般可以治愈,对寿命影响较小。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应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均衡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宜清淡饮食,可吃鸡蛋羹、小米粥等食物。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韭菜等。
注意均衡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虾类、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兰花、香蕉等。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护理时应注意遵医嘱服药,鼓励患者多喝水,注意休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遵医嘱服药,避免误服或超剂量服药。老人和小孩应在成人监督下服药,避免发生误服。
鼓励患煮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痊愈后应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可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有呕吐物或痰液时,应及时吸出,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或使用呼吸机。
昏迷的护理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以减少并发症为主,应定时吸痰、拍背,可减少肺部感染;翻身2~3小时一次,热湿毛巾擦洗皮肤,骨突部位局部按摩,以防褥疮发生;口腔护理,每天2次,张口呼吸者可用湿纱布盖在口鼻部,以吸人湿润空气;放置导尿管者要每周换一次,并定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膀胧,定时清洁消毒会阴部;大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保持心情舒畅,维持宽松、平和、乐观的健康心态,避免情绪较大的波动,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氟马西尼可产生潮红、恶心、呕吐、焦虑、心悸、恐惧等不良反应,过敏者、妊娠前3个月以及麻醉后肌松剂作用尚未消失的患者禁用。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医嘱服药,老人和儿童在成人的监护下服药、有轻生倾向的人调整情绪,及时干预等措施。
精神类疾病患者了解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严格遵医嘱服药。
有轻生倾向患者及早干预,调整药物,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镇静药、催眠药的使用,保管应严加管理,特别是对情绪不稳定和精神不正常的人。
要防止药物的依赖性,对于长期服用大量催眠药的人,包括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停药。
4913点赞
[1]王雪.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抢救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3,029(038):21-22.
[4]杜军,魏荣,林少宾.口服药物中毒1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016(005):285-286.
[5]任远,赵雅琴.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院前急救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025(010):1198-119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