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洁癖是一种异常性心理导致的异常性行为,指的是当事人尽管在理智上承认对方的生殖器和性行为是干净的,即符合卫生上的无菌标准,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觉对方“脏”,或总是联想到某些自己认为脏的事物,属于一种心理障碍。本病以自我肉体洁癖、对异性的肉体洁癖、对异性的精神洁癖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男女都可能发生,但以女性多见。
性洁癖不会传染,主要由传统观念的影响、性教育的缺失、洁癖心理障碍、童年性创伤等因素造成。主要发病于女性,无明显诱发因素。
虽然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的,但是一些落后的地方还会遗留下文化的糟粕,例如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会对性有偏见和误导,把正常性生活看成是最肮脏的、犯罪的行为,导致不能树立正确性观念,从而产生性抗拒,故在性生活时会有洁癖表现。
国人的思想都相对于保守,往往都很羞于谈起有关"性"的话题,父母对于孩子的性教育更是少之又少,认为孩子长大后慢慢地自己就懂了。殊不知现在网络信息鱼目混珠,孩子接收信息时也不能很好辨别,导致形成错误的性认识。
洁癖症是很常见的,轻度的洁癖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忽视,而随着病情加重会影响正常生活。洁癖症患者会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认为是肮脏的,看到某些事物时会感觉很焦虑,很排斥这些不洁之物,从而把洁癖心理、强迫趋向延伸至性,导致性洁癖。
一些人产生性洁癖与童年的阴影有关系,例如童年有被猥琐、强暴等行为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导致对性感到本能的厌恶、恐惧和拒绝。
本病无明显诱发因素。
性洁癖是一种常见疾病,我国的发病率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性洁癖男女都可能发生,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知识型女性。
性洁癖男女都可能发生,但以女性多见。有些知识型女性,误把精神洁癖当成情操高尚而刻意追求,引起性洁癖。
性洁癖以自我肉体洁癖、对异性的肉体洁癖、对异性的精神洁癖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焦虑症、不孕不育和生殖器官炎症等并发症。
即对自己的肉体,尤其对生殖器官、生理现象抱着不科学的态度,或者觉得它们丑陋,或者觉得它们肮脏。
可表现厌恶异性的生殖器、分泌物和气味等。
即厌恶异性实际上是正常的性行为、性神态或性言语。
部分性洁癖患者可伴随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有研究表明,性洁癖患者较无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卒中、高血压等。患者可出现心悸(患者感到心跳加速、加重)、头晕、胸闷、胸痛、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症状。
焦虑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紧张、压力感,常表现为内心不安、心烦意乱,有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和对未来的不良预期感,常伴有憋气、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为主,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为特征的神经症。
女性性洁癖者在性交后多会立即起床去大清洗,这不仅使精子失去了与卵子结合的机会而导致不孕,还会引起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性洁癖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需要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就诊。当引起并发症时,可到心内科、生殖科等科室就诊。本病一般通过心理评估、性激素检查、生殖激素检查确诊,需要与精神病进行鉴别诊断。该病患者常需要接受来自心理学或性医学专业人员的帮助,仅靠夫妻双方自己的努力很难彻底克服。
当发现对夫妻之间的亲密接触感到厌恶,或对自己的肉体、生殖器官、月经等生理现象抱着不科学的态度时,应及时就诊。
本病患者应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不孕不育、高血压等并发症时,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生殖科、心内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发现自己有性洁癖多久了?
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有没有做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心理评估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所谓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如情绪状态、记忆、性格等。心理评估的方法包括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等。
是通过对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直接或间接(通过摄录像设备等)的观察或观测,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的方法。
也有称作“交谈法”、“会晤法”,其基本形式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也是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调查的含义是当有些资料不能从当事人那里获得时,就要从相关的人或者材料那里得到。因此,调查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方式。
心理测验是一种心理测量的工具。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量。
评定量表具有采用问卷的形式测评,以分数作为结果的评估等特点。可用于检查对某方面心理问题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主要用于查看性激素,及生殖激素有没有异常情况,可以帮助诊断病情。
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通过询问病史,如果患者对亲密接触感到厌恶,对肉体、生殖器官、异性的气味等抱有不科学的态度,结合心理评估、血液检查可作出诊断。
如果患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自行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则可以排除精神病。
性洁癖需要进行长期心理治疗,或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寻求心理脱敏。确诊后,患者要敢于面对,并寻根探源,以利于治疗。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可以给予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剂。
此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及时记录性生活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
结合童年经验和青春期经历,对自己做一次总结分析。找出线索,明确症结所在。
参照书籍,考察自己,可以参考相关的心理书籍,考察一下书中其他人性洁癖的根由,在对比中加深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如果实在找不到头绪,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是指通过言语暗示信息等方法,减弱心理反应的强度,由过敏状态转化成正常状态。心理过敏,经常是由不良刺激物引起的异常反应,具有病态特性。摆脱性洁癖并非单靠压抑就能成功,也不要指望长期忍耐就能“习惯成自然”,而是要靠积极的、循序渐进的、由弱及强的性热情来取代性洁癖,使性生活能成为夫妻的共同需求。
本病预后良好,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本病可以治愈,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而且不会有后遗症。
性洁癖可以治愈。
性洁癖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性洁癖无后遗症。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到心理科复查,一般1周复查一次,主要进行心理评估,以便了解疾病控制情况,具体复查周期及复查项目应严格遵守医嘱。
性洁癖患者应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果,忌辛辣刺激食物,本病患者饮食上无特殊要求。
性洁癖患者的护理包括调整心态、主动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等。另外,患者的配偶应做到换位思考,正确对待性洁癖,不给患者额外的心理负担。并注意观察亲密接触时患者的反应,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本病可并发心律失常、高血压、焦虑症等并发症,出现不适时患者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调整心态,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不仅不利于疾病治疗,还可能使病情加重。患者应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中注意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主动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对一切都不干净和性事肮脏的误导认识。
配偶平时要十分注意清洁卫生,正确对待患者的性洁癣,避免诱发患者对性生活的厌恶感。
日常生活中,可观察亲密接触时患者的反应,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严重的性洁癖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卒中、高血压、焦虑症等并发症,如果患者时常感到焦虑、紧张或恐惧等情绪,或出现心悸、头晕、胸闷、胸痛等症状,或突然出现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一般人不容易认识到性洁癖这个疾病。当发现自己对亲密接触感到厌恶和勉强时,不应认为这是“讲卫生”或“高雅情趣”,也不应只从夫妻感情上寻找症结,而是要考虑自己是否存在性心理障碍。
性洁癖常由性教育缺失、受传统观念误导、洁癖心理障碍、童年性创伤或侵害性后遗症等原因引起。针对不同的病因,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性洁癖的产生。本病无特殊的筛查手段,当发现自己对亲密接触等感到厌恶或抱有不科学的态度时,应及时就医。
本病无特殊的筛查手段,当发现自己对亲密接触、性生理现象等感到厌恶或抱有不科学的态度时,患者应及时就医,这对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性教育的缺失,人们往往“谈性色变”,认为性器官和性行为从本质上来讲是肮脏的、可耻的。预防和纠正这种心理障碍,可以主动学习性解剖学知识,克服性神秘心理。
对于有洁癖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被猥亵、强暴等经历,往往会给青少年造成心理创伤。对于这类人群,应积极给予心理治疗,避免造成童年性创伤或侵害性后遗症,引起性洁癖。
4611点赞
[1]唐敏.性洁癖有什么表现[J].中华养生保健,2015(12):51-51.
[2]姚树桥,杨艳杰.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5-77,13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