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纤维瘤亦称侵袭性纤维瘤病、韧带状瘤和肌腱膜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肿瘤,病变起自深筋膜和肌肉结构,生长较迅速,体积较大,可发生于全身很多部位,主要累及腹部及躯干和四肢的深部结构,具有很强的局部侵袭性,常呈无痛性生长而致局部组织结构的破坏。具有不转移的临床特点,一般认为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或偶有疼痛。国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复发率高是其显著特点。
根据硬纤维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腹壁外纤维瘤病、腹壁纤维瘤病、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3大类:
位于四肢和躯干的深部软组织,好发于肩部、胸背部、大腿、颈部、膝部、臀部和上臂,儿童病灶好发于四肢。
多起自于腹壁的肌腱膜结构,尤其是腹直肌、腹内斜肌及其被覆的腱膜。好发于育龄女性,继发于妊娠期及妊娠后。
多发生于盆腔底部、髂窝、小肠系膜和腹膜后,肠系膜纤维瘤病的发病率低,也可呈家族遗传性。
硬纤维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创伤史(手术史)、内分泌因素(雌激素)、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可能引起该疾病。中年女性者、有创伤史者、家族遗传性疾病患者为本病的好发人群。
硬纤维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不清,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引起:
约25%的硬纤维瘤病人的病灶处有创伤史,从手术创伤到发生硬纤维瘤的时间平均为2.75年。
在腹壁纤维瘤病中,以妊娠期或妊娠后女性多见,部分患者绝经后,肿物可自行消退。提示雌激素可能参与肿瘤的生长。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硬纤维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病人硬纤维瘤的发病率可达3.5%~32%。硬纤维瘤常伴有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提示可能有遗传因素有关。
硬纤维瘤与胃间质瘤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共同的基因在起作用,提示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硬纤维瘤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包括婴儿和老年人,30~50岁女性多发。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上下肢近端和腹部为好发部位。儿童发病部位以四肢多见,成年女性大部分发生于腹壁。发病率为2.4~4.3/百万,男女比例为1:2。约8%的单发病变患者其家族有散发的结直肠癌病例。
硬纤维瘤多见于育龄妇女,妊娠期或妊娠后女性多见腹壁纤维瘤病。
如剖腹手术中腹肌受牵拉造成腹壁损伤,外伤、手术史患者发生硬纤维瘤的可能性增大。
纤维瘤病可能伴有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Gardner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家族遗传性疾病。
硬纤维瘤患者一般会出现单侧局部肿块、坚硬,固定不活动,无压痛感,严重者会出现麻木、疼痛,少数肿瘤向四周呈片状浸润生长,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压迫神经或侵犯其他器官组织。还可能出现臀部的硬纤维瘤、腹壁硬纤维瘤、斜颈等并发症。
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腹壁,也可见于骨骼肌肉,多为单侧发病,肿瘤生长缓慢、坚硬,固定不活动,表面尚光滑,一般为无压痛性肿物,大多数病人在肿瘤直径达数厘米时才会被发现。
少数延误治疗者肿瘤向四周呈片状浸润生长,可能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压迫神经或侵犯其他器官组织等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甚至引起器官功能更障碍。
除局部可触及坚硬的肿块外,患者还可有跛行,患肢增长致双下肢不等长、骨盆傾斜,部分患儿局部有疼痛。当坐骨神经受肿瘤压迫时,可产生患肢麻木或疼痛,该侧可出现运动或感觉障碍。来源于盆腔的硬纤维瘤,严重者可侵犯膀胱、直肠以及阴道而出现相应的症状,极端情况下甚至可压迫髂动脉。
多见于腹直肌前鞘的后方,可与后鞘融合,并侵犯腹膜。当肌肉收缩时,可触摸到质硬而坚韧的肿块。腹壁硬纤维瘤可沿筋膜扩展到髂脊,也可扩展到腹腔内。
胸锁乳突肌硬纤维瘤除局部能触摸到坚韧的肿块外,一般不引起斜颈,但侵犯范围扩大则颈部的活动受到限制,需与斜颈鉴别。
硬纤维瘤患者如果出现四肢或躯干无痛或微痛的肿物、麻木、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于肿瘤科,可通过X线检查、B超、CT扫描、PET-CT检查等进行确诊,需要与纤维肉瘤、骨囊肿相鉴别。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发现四肢或躯干出现无痛或微痛的肿物;
出现疼痛加剧、麻木、关节活动受限、腹部肿物、恶心等症状。
如果四肢或躯干出现无痛或微痛的肿物、麻木等症状,可到肿瘤科、急诊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四肢或躯干出现无痛或微痛的肿物、麻木等症状)
肿块的活动性怎么样?
既往是否做过手术?时间及术后治疗情况?
平时是否定期体检?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无恶性肿瘤的家族史?
长期服用的药物有哪些?
可了解有无骨膜反应和骨质破坏,有骨破坏者,提示为恶性肿瘤。
了解肿瘤为实质性或不均质性,并了解肿瘤范围大小边界、与血管及神经的关系。
用以了解肿瘤与邻近肌肉、骨骼及主要大血管的关系。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分布以及浸润的程度,而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
有助于快速全面筛查肿瘤侵及的范围和肿瘤代谢活性,同时可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可以更好的确定出疾病的严重程度。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
X线检查提示有骨膜反应和骨质破坏,软组织改变。
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充满致密胶原纤维和小而均匀的棱状细胞,提示为硬纤维瘤。
多发生于青壮年,肿块表面灼热,生长迅速,侵蚀骨组织时,X片可见虫蚀状溶骨表现,伴疼痛和局部皮肤麻木的增大肿块,发生在面部皮肤时,可清晰见到怒张血管和表面充血,可通过X线检查相鉴别。
骨囊肿是一种发生于髓内,通常是单腔的囊肿样局限性瘤样病损,囊肿腔内含有浆液或血清样液体,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通常表现为肿胀、疼痛,可并发有病理性骨折,可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硬纤维瘤主要通过手术、放疗、化学药物治疗的三级原则指导下,为病人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次,可以通过抗炎药和抗雌激素药物进行配合治疗,恢复时间一般为3~6个月。
由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具有3.5%~32%的硬纤维瘤发病率,而外科手术对此多无能为力,这就使药物治疗显得更加重要。目前非甾体抗炎药和抗雌激素药物都是该项治疗的一线用药。
是目前治疗硬纤维瘤应用最多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但对其疗效缺乏大宗的随机性研究。
目前雷洛西芬成为硬纤维瘤治疗的主流药物之一,是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有拮抗和刺激雌激素受体的双重作用。
外科手术一直是硬纤维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措施,手术切除肿瘤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硬纤维瘤虽为良性肿瘤,但有浸润性生长,为防止肿瘤术后局部复发,主张手术切除肿瘤范围要足够大,手术应切除距肿瘤边缘一定距离的正常组织,还必须将邻近肿瘤的未被侵犯的肌肉、筋膜一并切除。必要的情况下,各肌肉起止点的全部肌肉连同肿瘤整块切除。
硬纤维瘤的放疗主要适用于肿瘤不能切除、切除不完全或切缘阳性的患者。放疗并不能降低复发率,但能延长复发时间。而放疗剂量超量时其副作用就会明显增加,尤其是进行了骨膜剔除、病骨刮除或是其他影响淋巴回流的手术患者尤甚。其副作用有组织生长缓慢、纤维化、水肿、皮肤溃疡、蜂窝织炎、病理性骨折、继发性肿瘤以及神经系统病变包括麻痹和感觉异常。
由于医生及患者都无法忍受放疗所造成的皮肤功能障碍,侵袭性纤维瘤病化疗最早用于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随后化疗被推广用于其他部位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化疗方式有全身化疗和局部灌注化疗。目前应用较多的化疗方式是全身静脉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及蒽环类药物等。
干扰素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纤维瘤病,结果肿瘤生长明显缓解;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干扰素α/β受体在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这提示干扰素治疗肿瘤机制可能与肿瘤组织中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有关。
靶向治疗通常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通过与Bcr‐Abl激酶、PDGFR、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生长。
侵袭性纤维瘤病治疗方法还有肽受体放疗。使用放射标记的肽类似物治愈患者,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注入体内的Y90‐DOTATOC,经生长抑素受体聚集在肿瘤细胞内来达到治疗效果。
硬纤维瘤经过早期、规范手术治疗可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绝大多数可以改善症状,复发率高,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侵犯、压迫其他器官组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术后也要按时复查。
经正规手术治疗和科学护理绝大多数可以改善症状。
积极正规治疗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硬纤维瘤术后复发率高,可达20%~40%,甚至高达60%,复发多在术后第一年,若复发,因侵犯的范围更加扩大而增加了再次手术切除的难度。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侵犯、压迫其他器官组织,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术后前三年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X线、B超或CT检查,之后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硬纤维瘤患者宜补充优质蛋白质,吃利尿性、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忌食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少吃含雌激素高的保健品,科学合理饮食。
宜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鸡肉等食物。
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为身体补充维生素等物质,促进胃肠蠕动。
宜吃利尿性的食物,能够抑制本病合并炎症反应。
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蓝莓,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硬纤维瘤就合并感染的发生。
宜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高脂肪食物进入人体后不易被消化,长时间堆积在体内易促进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的增多,引发乳腺增生的发生,导致病情的更近一步恶化。
忌食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含有丰富的黄曲霉素,能够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硬纤维瘤恶变的可能性。
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酒和咖啡,患者若长期饮用会导致病情的更进一步恶化。
少吃含雌激素高的保健品,以防导致雌激素水平不平衡,加重病情。
由于硬纤维瘤存在复发风险,所以患者应注意自我检查,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少吃含雌激素高的保健品,注意疾病的监测。若发现病情加重,应立即就医,注意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测。
注意自我检查,硬纤维瘤起病很隐匿,初期不伴有明显疼痛感。患者如果发现躯干及四肢存在肿物,且边界多不清、质硬、无波动且不能推动、周围皮肤正常、多无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时,及时就诊。
硬纤维瘤存在复发风险,手术或放化疗后的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疾病变化。
化疗患者应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
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注意血脂、肝功能、子宫内膜厚度的监测。
少吃含雌激素高的保健品、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和脂肪奶制品,以防导致雌激素水平不平衡,加重病情。
患者平时应注意病情恶化相关症状,如肿瘤增大,呈浸润性生长,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疼痛、麻木等症状,压迫神经或侵犯其他器官组织,一旦出现要尽快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使用舒林酸的患者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用药初期应经常监测血压。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出血时间、大便潜血、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在服用雷洛昔芬期间应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不推荐同时系统性使用雌激素或进行激素替代疗法,应定期检查骨矿物质密度、血常规和生化,并监测血脂和脂蛋白比值。
由于硬纤维瘤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中年女性者、有创伤史者、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的患者好发,因此要加强对好发人群的定期体检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对于中年女性者、有创伤史者、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的患者要定期体检,如发现,要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家族中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骨瘤-软组织瘤综合征等遗传病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预防该病的发生。
硬纤维瘤好发部位既往有创伤史或手术史的患者,也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在妊娠期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女性,均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较高,应注意此病的发生。
纤维瘤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无论何种治疗后,均应该定期复查随诊。
对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避孕。
4537点赞
[1]韩俊庆.临床肿瘤学指南[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75-76.
[2]宋金纲,师英强.软组织肿瘤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684-685.
[3]五凤安,李勇,李清怀.普通外科临床指导[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32-333.
[4]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下册)[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72-1074.
[5]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下册(第2版)[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338-2339.
[6]张向鑫,马瑞雪.硬性纤维瘤的治疗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28(05):268-271.
[7]李舒,方志伟.硬纤维瘤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7);1391-1395.
[8]王世强,张莉,李斌等.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治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7,38(1):33-3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