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下腺结石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涎石病,是腺体或导管中钙化团块引起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分为局部与全身因素。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块、化脓,可导致感染,形成颌下腺炎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保守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下颌下腺结石的主要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分为局部与全身因素。下颌下腺结石好发于中青年人,目前尚未明确有无其他诱发因素。
引起滞留的原因是导管炎症后管腔缩窄、肿瘤压迫,或异物阻塞等使涎液排出受阻,停滞于导管及腺泡内,逐渐浓缩,其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并沉积形成下颌下腺结石。
导管或腺体内有细菌感染或异物存在,可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围绕此核心无机盐成层状沉积,逐渐增大形成结石。
下颌下腺结石可能与机体无机盐的新陈代谢紊乱有关,由无机盐沉淀形成结石。
下颌下腺结石是一种常见病,人群中约1.2%可检出下颌下腺结石,占所有唾液腺结石病的80%~90%。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
下颌下腺结石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可能与内分泌代谢等因素有关。
下颌下腺结石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块、化脓,部分结石较小者一般没有症状,多数患者伴有慢性炎症,表现为腺体肿胀。下颌下腺结石可导致腺体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表现为与进食有关的疼痛,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出现腺体肿胀、疼痛,为持续性、针刺样疼痛。疼痛具有放射性,可放射至同侧舌部、耳部、颈部。停止进食以后不久腺体自行复原,但有些严重的患者症状持续可长达几小时到几天,甚至不能完全恢复。
在腺体处可触及肿块,质硬,边界不规则,有一定的活动性,有压痛。
可见导管口黏膜红肿,按压导管口有脓液流出。
部分结石较小者一般没有症状,多数患者伴有慢性炎症,表现为腺体肿胀。
下颌下腺结石常出现反复发生的感染,因颌下腺组织疏松易出现颌下间隙感染,患者可出现颌下腺肿痛、全身高热的症状。
当出现下颌下腺疼痛、肿块、化脓的症状及时就诊口腔科,下颌下腺结石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注意本病与下颌下腺肿瘤和颌下淋巴结炎相鉴别。
当出现下颌下腺疼痛、肿块、化脓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下颌下腺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当下颌下腺结石合并感染出现全身高热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下颌下腺疼痛、肿块、化脓)
疼痛出现多长时间了,有什么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吗?
近期有发烧吗?
既往有其他疾病吗?
通过视诊检查平视时及仰头位正面观双侧下颌下区是否对称;开口位双侧口底是否对称,口底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有无异常分泌物或黏膜红肿、溃疡等。医生触诊下颌下腺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异常包块和触压痛。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病变范围、初步判断性质。如果怀疑下颌下腺结石可以做X线检查,明确结石大小、形状、位置等。钙化程度高的结石可在X线片上显示出高密度影像。对于钙化程度低的结石,在X线片上难以显示,可以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行唾液腺造影检查。已经确诊者不做唾液腺造影检查。
下颌下腺结石的诊断可以依据以下内容,进食时下颌下腺肿胀伴有疼痛的症状和病史;可扪及导管结石;并发炎症者腺体肿痛,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X线检查可显示涎石的形状和部位。
多表现为下颌下腺进行性肿大,无进食时肿胀病史。可有疼痛,与进食无关,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与下颌下腺结石相鉴别。X线检查无阳性结石。
肿大、疼痛与进食无关,淋巴结容易扪及肿物并有触痛,通过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可与下颌下腺结石相鉴别。
下颌下腺结石的治疗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较大的结石往往采取手术方式,对于较小的结石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一周左右。
适用于很小的结石,可以进食酸性食物促进唾液腺分泌,同时用手从后向前沿着主导管走行的方向进行按摩,促进涎石排出,排出后可能感觉有小沙粒感。近年来有碎石机体外粉碎结石,再让碎石随唾液排出体外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下颌下腺结石无特殊药物治疗,但维生素C片为酸性,可含服,帮助促进唾液分泌。
通常适用于能扪及、导管前部的涎石,腺体功能好的可以采用此种手法。下颌下腺导管涎石摘除术通常情况下需要患者坐着,然后头向后仰,大张口,可以做局部浸润麻醉加舌神经阻滞麻醉,然后在口内切开取石。
适于位于下颌下腺导管、体积不大的多发结石,利用内镜从腺体导管口进入,损伤小,操作快,一般没有危险。
适于腺体萎缩、下颌下腺反复感染或继发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等,由于局部解剖较复杂,操作空间较小,腺体功能低下,通常采取将下颌下腺及结石一并切除的方法。下颌下腺切除术可有效改善反复肿痛等症状,但下颌下腺切除术的术后少数患者可出现面神经下颌缘支、舌下神经及舌神经损伤,舌下腺囊肿形成,颌下区瘢痕及唾液流量减少等并发症。
下颌下腺结石的预后较好,一般都能治愈,几乎不影响自然寿命并且大部分没有后遗症。下颌下腺结石治疗结束后复查影像学检查有无残留结石即可。
下颌下腺结石一般都能治愈,预后较好。
下颌下腺结石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下颌下腺结石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不遗留后遗症。
下颌下腺结石治疗结束后复查影像学检查有无残留结石即可,一般无需定期复查。
下颌下腺结石与饮食无关,正常饮食即可。
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术后护理以伤口清洁和注意休息为主,患者及家属可以观察下颌下腺部位肿块有无变小,疼痛及化脓有无减轻进行病情监测。对于不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多进食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下颌下腺结石患者术后注意伤口周围消毒和清洁,避免感染,注意观察有无化脓或红肿。
下颌下腺结石患者术后注意卧床休息,可头部稍高,避免头面部肿胀,避免压到患侧。
下颌下腺结石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时,可多进食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患者及家属可以观察下颌下腺部位肿块有无变小,疼痛及化脓有无减轻进行病情监测,以及术后一周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有无残留结石。
家属注意在治疗期间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病情,避免患者因不了解病情出现恐慌。
下颌下腺结石术后患者出现高烧或伤口大量出血者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下颌下腺结石目前病因不明,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对于20~40岁的高发人群可以每年进行影像学检查。
对于20~40岁的高发人群可以每年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行早期筛查,监测是否存在下颌下腺结石。
下颌下腺结石无有效预防措施。如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结石,饮用软化水可能有帮助,但现有文献资料尚不充分。
4211点赞
[1]王秀荣,谢尚煌,梁冰等.下颌下腺导管结石640层CT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4):606-608.
[2]邵渊,张少强,白艳霞.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9):863-866.
[3]赵雅宁,张亚琼,叶欣等.内镜辅助下颌下腺腺门和腺内结石不同取石方法的探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8,53(12):826-831.
[4]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96-299.
回复快